施甸县“四个扶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施甸县在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针对村级党组织“无钱办事”的窘境,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抓手,从“政策、项目、资金、智力”四个方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建立“一条龙”政策扶持。围绕县委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统筹推进特色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旅游国际化“四化”互动融合发展的思路,施甸县从工作方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技术培训、产品销售、“三资”管理、考核奖励等方面,先后出台《全面推广“山邑模式” 认真落实“七项措施”的实施意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施方案》、《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推进“三农”工作实现新跨越》、《施甸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扶持办法》等9个指导性文件,为全县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供政策依据;同时有效整合组织、财政、发改、国土、扶贫、农林等部门资源,形成全县上下一盘棋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工作格局。2014年,全县消除“空壳村”22个,其中经营性收入3万以上达17个,2015年计划消除空壳村20个。
实施“精准式”项目扶持。紧紧抓住整县脱贫开发、整族帮扶和整乡推进,以及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大量项目入驻的历史机遇,施甸县围绕高原特色农业、地方特色农业、观光农业和农民生产生活等需要,把扶贫项目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结合起来,实现“‘空壳村’村村有项目”的目标。实行县级部门挂钩帮扶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制度,挂钩单位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项重要职责,结合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大力推进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从村班子建设、发展规划、人才培训、组织建设等方面进行帮扶,从资金、信息、技术、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做到经济不达标、帮扶不脱钩,力求取得实效。以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突破口,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级党组织+农户”的模式,以土地林业入股、流转等方式组建土地、林业股份合作社。针对村寨保洁保绿、乡村道路和水电气网等设施维护、农村文化娱乐、村庄建设、婚丧喜庆、托老托幼等公共管理服务型合作社及消费合作社等,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截止目前,全县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年末可实现村集体收入20.5万元。
构建“体系化”金融扶持。在将各类财政投入到村发展资金(除补贴类、救济类、应急类外),不改变使用性质及用途,原则上转变为村集体所有的基础上,施甸县紧紧抓住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契机,以林权抵押、农村房屋抵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龙头企业)贷款为突破口,进一步盘活村级存量资产,依托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撬动商业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列入县财政预算,设立200万元县乡扶持“空壳村”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努力满足当前多层次、多元化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金融服务需要。截止目前,全县共整合中央、省、市、县各级财政投入资金500多万元,撬动社会资金1500多万元共同参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打造“组团式”智力扶持。紧紧围绕开展“实现新跨越、争当排头兵”大讨论活动,施甸县通过整合县级挂乡领导、县直挂钩部门、乡镇挂村领导、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第一书记和大学生村官等力量,大力开展“进百村、理思路、作承诺、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进百村”,吃透乡情、村情,找准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困难;“理思路”,根据乡(镇)、村(社区)不同实际,结合自身特点理清发展思路;“作承诺”,围绕确立的目标,细化任务、明确责任、作出承诺,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以责任倒逼兑现承诺;“促发展”,通过“送资金、送项目、送人才、送技术”全程参与指导帮助,确保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目标圆满实现。截止目前,全县共制定乡级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规划12份,村(社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计划书78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