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弹连发 《新时代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思考》言论合集
办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
——新时代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思考之一
钟文
时光荏苒,匆匆又是一年。
以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历史使命审视体育事业发展,时光飞逝留下的已然不仅仅是感慨,以雷霆之势强力推进体育改革则属必然之选。
足球改革持续深入、协会实体化改革次第展开、全民健身工作部级联席会议制度应运而生、体育总局机关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大幅调整、全运会改革精彩亮相且收效不凡……所有这些改革举措,面世之初或有眼花缭乱的观感,时日渐长则可读懂改革决心之大、用力之深。在以体育改革推动事业发展已成潮流之时,思想上的纠结、行动上的迟缓,带来的后果只能是落伍于时代而不自知。
第十三届全运会首设群众性比赛项目,受益群众真正体验到什么是尊重与成就。对于有能力参与全运赛事却一直没有机会参与的体育爱好者来说,这是一份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对于一些全运会赛事组织者与观赛者而言,此举更多意味着不确定的赛事组织工作与不纯粹的观赛感受。面对前所未有的全运会改革,不同的人身处不同的位置总有不同视角的解读。但若将这样的改革举措放到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发展框架中考量,则改革深意一目了然、相关疑问迎刃而解。
体育的发展在不同时期需要承担不同使命。将体育健儿争金夺银与提振民众士气、凝聚民族精神联系在一起,有特定时期的特殊作用;“奥运争光计划纲要”的实施,也曾为中国体育在世界体坛占有一席之地发挥重要作用。只是片面强调竞技体育、用相对功利的手段获取大赛奖牌,也为体育可持续发展留下隐忧。时至今日,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推动体育事业发展,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人类文明进步的高度认识体育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已经成为新时代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
推动新时代体育事业发展,有必要厘清其逻辑起点、明晰其历史方位。比如多年造就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现状,便不可能冀望短期内就能解决;比如越是深化体育改革,越有可能引发或是大干快上,或是畏首畏尾的冲动与偏差。事实证明,唯有将体育摆到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复兴的高度进行定位,唯有从大局出发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开阔视野、凝聚共识,才能找到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可行路径。
坚持祖国至上的价值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方向,这是新时代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而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更多还要依托体育改革的持续深入。体育改革仍在路上,其间或许还要交学费付代价,但只要方向对了,就不怕路途遥远。
走出大模样 更需细思量
——新时代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思考之二
薛原
新时代的万千气象,为中国体育构筑了从未有过的壮阔背景和深厚底蕴。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动员令,凝聚起体育界内外的共识与干劲。添彩新征程,当有新作为。
2017年,改革为中国体育标注了鲜明的色彩。年初,中国篮协换届啼声破空,如今已有27家单项运动协会向着实体化、社会化、专业化迈出了实实在在的步伐。金秋时节的天津全运会更是变字当头,新在其中,人们看到了主政者变革的决心和勇气,更看出体育改革的核心理念与整体方略。谋创新、出实招,改革无疑是体育领域的热词与强音。
把握改革精髓、吸取时代养分。2018年,体育改革已到水深浪阔时。在全新的坐标系中,机遇与挑战并存。无论是进一步打破发展瓶颈,让体育强国建设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还是开掘全民健身作为国家战略的多重价值;无论是竞技体育所面临的奥运大考,还是将体育产业的转型升级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充分对接。千头万绪,无不是摆在眼前的考题,也无不需要在深化改革中转换动能,重塑体系。
将体育改革的目标与模式嵌入新时代的大格局中去思考,体育强国的内涵与价值也就找到了全新的依托与指向。如果说深化体育改革在战略层面已呼吁有年,并形成相当广泛的共识,那么,具体到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不同板块,进而再细分到某个项目、某项举措,改革就绝不是泛泛而谈的“应当如何”,而是要拿出科学合理,针对性和操作性并重的方案与细节。因为,所有这些细节,共同描摹出体育改革的大场景,合奏出体育改革的主旋律,即便不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也一定是彼此呼应,一起成长。
深化体育改革,需要更为开放的格局。正如姚明在谈到篮协改革时所说,吸纳经济、法律等方面的专业人士是协会发展的标配。凡此种种,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参与,为举国体制增添更为丰富的时代内涵。协会实体化的表征不只是走马换将,还应是开门纳言,广聚英才,才能真正构筑起坚实的新格局。
深化体育改革,还需要重视知行合一。理念更新要配套措施升级,措施升级要体现理念更新。改革破题之后,铺展开的是全新航道。理念是帆,众人划桨,怎样才能真正形成合力,唯有协调推进、精准施策,才能让改革之舟破浪向前。
深化体育改革,更不会一马平川。某种意义上说,新的问题只难不易。惟其如此,攻坚克难的勇气,需要以科学务实的态度去支撑。蹄疾更须步稳,从这个角度理解“专业人干专业的事”,潜台词自然是尊重规律、鼓励创新。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重视以新的制度安排去规范和引领,才能行稳致远,开拓新局。
深化体育改革,序盘已有“大模样”。棋至中盘,局势纵横交错,运筹帷幄中尤须把握精细算路。让改革理念生根开花,让体育造福美好生活。迈向体育强国,当不负新时代。
让中华体育精神迸发新力量
——新时代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思考之三
郑轶
回望2017年中国体育,总有一些画面令人心怀激荡:创历史夺得男子仰泳世界冠军的徐嘉余走下领奖台,将金牌挂在恩师徐国义的胸前;新“铁榔头”朱婷屡屡力挽狂澜,率领中国女排重捧大冠军杯;中国男足尽管又一次失意于世界杯预选赛,但逆境中不言弃,战斗到最后一刻……无论成败,他们始终昂首向前,用豪情挥洒梦想,靠拼搏写下荣光。
体育这面镜子,折射的是一个民族的精气神。从近百年前“一个人的奥运”到改革开放初期“学习女排,振兴中华”,再到里约奥运会“用尽洪荒之力”,一代代体育健儿在赛场上奋勇争先,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能行”。由此锻造出以为国争光、自强不息为核心的中华体育精神,成为亿万国人的共同记忆,化作全民族的精神财富。
时光流转,今天的中国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宏图徐徐铺展。从追赶者到领跑者,一个更从容、自信的大国气质中,中华体育精神历久弥新,其中蕴含的独特价值,散发出夺目的光彩。当体育发展融入民族复兴的进程,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接近梦想的彼岸。面对时代打开的全新场景,将这笔宝贵财富传承并发扬光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
新时代弘扬体育精神,有着更多元的内涵、更接地气的表达。以金牌为单一价值取向的评价标准在越来越丰富的社会体系中被重构,以人民为中心、彰显体育综合价值的体育观逐渐成为共识。无论是7000多名普通体育爱好者登上全运会舞台,还是一批“90后”运动员走红网络,体育向全社会传递着源源不断的正能量,涵养起阳光健康、乐观进取的体育文化。从个体到社会、从身体到心灵,为民族精神注入一股劲流。
新时代弘扬体育精神,既要不忘初心,更要与时俱进。随着体育改革不断深化,要面对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越是闯关夺隘,越是需要激发昂扬的斗志,去应对全新的挑战。体育战线多年形成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团结协作等优良作风,与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同频共振,是“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底气所在。打破利益藩篱,夯实发展之基,体育事业的转型之路才能行稳致远。
新时代弘扬体育精神,从唤起每个人的努力,到汇聚成时代的磅礴合力,都有生动的画面。我们每个人的梦想,都与体育强国梦、中国梦紧密相连。小到跑友们为集齐“马拉松大满贯”而挑战自我,大到中国体育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展现软实力,争夺话语权,最终都指向体育精神的内在力量。为祖国争光、为民族争气、为人生添彩……发自内心的共鸣,燃亮了亿万国人砥砺奋进的梦想火炬。
体育强中国强,国运兴体育兴。当中华体育精神辉映着新时代的风采,激荡着伟大的中国力量,必将续写新的奇迹和辉煌。
筑牢创造赛场辉煌的金字塔
——新时代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思考之四
晨 曦
伴随改革开放的征程,奥运在国人心目中烙印着独特而深刻的记忆。
从1984年许海峰石破天惊的一枪,到2008年中华百年梦圆的辉煌;从2002年杨扬在盐湖城冬奥会上实现冰雪运动“零的突破”,到北京成为首个“双奥之城”,为2022展开新的蓝图,中国与奥林匹克运动携手同行,成就彼此,写下无数动人的篇章。
国际赛场上一代代中国健儿的风采,令国人扬眉吐气,融汇为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国形象在国际舞台上生动而具体的表达。新时代中国竞技体育的使命,势必要以新气象、新作为担当。摆在面前的挑战虽然严峻,也正是发展模式转换升级,更上层楼的契机。
从即将于下月举行的平昌冬奥会,到2020年东京奥运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一次次“大考”要靠健儿们用汗水与勇气来作答,也要从训练竞赛机制创新、评价奖励体系创新等方面去挖潜。我国竞技体育有着深厚的优良传统和奋斗底蕴,面对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变化的基础和环境,面对国际赛场风云变幻层出不穷的挑战,怎样传承发扬过往的优势,怎样改革创新以求稳立潮头,这些都需要以科学、务实、开放的态度去应对,为举国体制注入更为丰富的内涵,回应时代的呼唤与期待。
备战奥运是冲锋号,也是动员令。探索竞技体育发展的新模式,为改革创新开掘内生动力。一系列围绕竞技体育的改革措施,显现出奋发求变的新意与决心。推动国字号队伍“扁平化”管理,从而提高训练备战效率和效益;对项目负责人和教练员实行目标责任制,建立和完善奖励政策,让队伍保持积极状态和高昂士气;面向全社会选拔国家队选手,跨项、跨界发掘运动员的方式,显现出“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灵活思路;两人以上的项目可以跨省、跨界组队参加全国性比赛,激发出“同舟共济扬帆起”的合作力量。从诸多举措中不难看出,改革的着力点向奋战在一线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工作人员倾斜;向众多默默耕耘、甘于奉献的基层体育工作者倾斜。他们共同搭建了我国竞技体育走向辉煌的金字塔,中国竞技体育在新时代需要以新的视角和维度去夯实基础,再攀高峰。
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进程中,竞技体育给出的答卷不可或缺。“不以胜负论英雄,同时英雄就要敢于争先、敢于争第一。”永争第一,战胜自我,超越金牌的价值观,为辩证看待金牌提供了鲜明指引,为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带来不竭动力。这样的价值观,也引领着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协调发展,互相支撑,共同培育起中国体育发展的良性生态。
关山在前,梦想无边。让拼搏耀亮赛场人生,用改革创新去开创竞技体育新的未来。在亿万国人的瞩目中,让五星红旗一次次在国际赛场升起,那就是最好的回答。
办好冬奥会 书写新篇章
——新时代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思考之五
季 芳
2017年12月15日,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会徽发布。名为“冬梦”和“飞跃”的两个会徽,将中国气派与国际视野、传统风格和现代元素融为一体。动感飞扬的会徽也在提醒人们,北京冬奥会又将向世人展开一段全新的传奇。
2008年,北京为世界奉献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东方古国与奥林匹克牵手,不仅讲述了中华百年梦圆的故事,更将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形象展示在世界舞台中央。如今,在新时代的发展节点上标注北京冬奥会,新的蓝图、新的使命、新的契机又浮现在眼前。
望向2022,以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为奥林匹克运动作出新的贡献,这样的期许有足够的底气去实现。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工作更为从容有序。顶层设计的谋篇布局,不仅针对场馆设施、城市发展、大众参与等方面,从大气治理到交通规划,从产业升级到人文交汇,筹办工作都在深度融入京津冀一体化的大战略大格局,为区域协调发展创造了难得机遇。
望向2022,中国体育正在构筑起“两翼齐飞”的全新发展坐标。从奥运会到冬奥会,我国冰雪运动实现跨越式发展迎来时代机遇。相对于奥运项目,冰雪运动对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有着更高要求。2022年冬奥会“办赛精彩,参赛也要出彩”的目标,鞭策着优势项目继续保持领先,落后项目更要奋起直追恶补短板,这不仅意味着冬奥项目与奥运项目要均衡发展,还意味着雪上运动与冰上运动要携手并进,争创佳绩。
望向2022,筹办好冬奥会也是民生工程、幸福工程。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冰雪运动需求,既要保证“量的供给”,更要做好“质的提升”。创新体制机制、盘活社会资源,为大众参与冰雪运动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也是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必然选择。
望向2022,如何深度开掘激发“冬奥红利”,将筹办好冬奥会作为践行新时代发展理念的重要窗口与平台,这道考题包罗深广,意蕴深长,其中搭载着体育、经济、社会、人文、国际交往等诸多内容。正如正在建设中的京张高铁,100多年前,这条铁路曾写下积贫积弱年代中国人自主奋斗的精神,如今,这趟通向2022、通向美好未来的高速列车,将以全新的形象、全新的速度、全新的体验重新定义两座城市的距离。而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盛会,也将再一次兑现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将一段精彩的华章,熔铸进奋斗的新征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