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不亮丽”数据的另一面
目前,2014年多项经济数据指标已经公布,表面看部分数据并未“达标”: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4%,尽管还是中高速可还有人嫌低;前11个月工业增加值增长8.3%,基本完不成全年9.5%的目标值,PPI更是连续34个月负值;2014年CPI上涨2.0%,物价调控目标完成,但通缩担忧又至……这些看似“不亮丽”的数字意味着什么?是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下的正常反映吗?数据是认识和观察中国经济的窗口,关注数据,更应该观察数据背后中国经济发生的结构性变化和“提质增效”后中国经济的新动力。
经济还在“中高速”增长
2014年前三个季度中国GDP增速均为7.4%,符合年初“7.5%左右”的增幅预期,而这也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最主要表现之一。学界将其形象的比喻为中国经济“换挡降速”,即从过去十年10%以上的高速增长转为7%-8%的中高速增长。
“换挡降速”是经济体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经阶段。1950年—1972年,日本GDP年均增速为9.7%,1973年—1990年期间回落至4.26%,1991年—2012年期间更是降至0.86%;1961年—1996年期间,韩国GDP年均增速为8.02%,1997年—2012年期间仅为4.07%;1952年—1994年期间,我国台湾地区GDP年均增长8.62%,1995年—2013年期间下调至4.15%。与其他各国直接切换至“低速”档位不同,中国国情决定了中国经济的“中高速”增长。
首先,中国具备较强的投资能力。据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接受中国经济网采访时介绍,从2011年到2020年,中国储蓄率还将高于30%,属于高储型国家,这意味着中国仍具有很强的投资能力。
其次,中国具有较强的投资空间。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人均GDP折合美元6767美元,与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国家过万元的水平相差近一倍,同时中国基础设施总量、存量、资本产出比与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比尚有较大空间。
第三,制造业的经济拉动作用仍然显著。虽然东部地区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渐减弱,而中西部地区仍处于制造业发展中期,短期内制造业的经济拉动作用仍不可小觑。
据此,范剑平判断,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增速维持在7.5%左右没有悬念。
通缩,还远着呢
2014年12月,CPI同比上涨1.5%,全年CPI上涨2.0%。CPI持续走低一方面带来生活成本的降低,另一方面也引发“通货紧缩”的担忧。
从理论上来说,一般把CPI增长1%定义为通缩,“从现在数据看,中国显然还没有到。”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所副所长宋立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
宋立表示,无论通胀还是通缩都不好,价格稳定才好。理论上CPI不增不减最好,但容易导致通缩,所以国际上按CPI增长1%来作分界线。1%是个‘钢丝’,不好掌握,所以经济学上有一个CPI合意增长空间的概念。
发达国家CPI合意增长空间是0%~2%,新兴市场国家是1%~3%。我国是新兴加转轨国家,CPI合意增长空间是2%~4%,高于4%要反通胀,低于2%要注意反通缩。目前我国CPI增长已经到了合意增长空间的下限,但是还没有到真正的通缩。
值得注意的是,除非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1%,城市、农村、食品价格均环比上涨。而有机构分析,非食品价格环比下降受到国际油价下跌的影响。因此,交银国际证券认为,目前CPI不是衡量通缩风险的好指标。
工业处于合理区间
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为8.3%,从目前来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全年9.5%的预期目标似乎已经十分困难。而在全国政协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看来,“8.3%”仍处于合理区间。
用经济学原理似乎可以解释这个说法,工业增加值增幅与GDP增幅的相对应关系与国民经济一二三产构成比例有关。据李毅中测算,过去在“十五”、“十一五”时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和GDP增幅比例大概在1.3-1.4左右。但随着二三产比例结构的变化,现在比例关系大概到了1.15左右。用工业8%的增长支撑GDP7%的增幅是有依据的。
李毅中表示,工业增加值增速处在“换挡期”。从2008年到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分别为12.9%、11%、15.7%、13.9%、10%、9.7%,如果画出坐标轴来,呈现出一条逐渐趋缓、缓中趋稳的曲线。2014年前11个月的增速进一步减缓至8.3%,但仍然是中高速增长。
外贸,仍是一个好成绩
近日,海关总署发布2014年外贸数据,进出口总额增长2.3%,虽然增速已连续三年未能“达标”,但表现依旧可圈可点。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综合统计司司长郑跃声在国务院办公室今年首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总体来看,当前我国外贸进出口表现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还是比较好的。”“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不容易。”
2014年,中国进出口增速从过去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区间,主要受到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放缓,无法支撑我国外贸高速增长;二是我国外贸进出口当中的低成本优势不断削弱,发达国家对我国制造业的投资下降抑制了进出口;三是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快速下滑,拉低了我国进口值的增长。
郑跃声表示,“尽管2014年我国外贸增长的增速仅有2.3%,但对外贸易在质量提升、效益提高、结构优化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据统计,2014年我国出口价格总体下跌了0.7%,而进口价格总体下跌了3.3%,全年我国贸易价格条件指数为102.7。“这意味着去年我国出口一定数量的商品可以多换回2.7%的进口商品,说明我国对外贸易的效益在上升。”郑跃声说。
房地产正适应“新常态 ”
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已经连续11个月下行,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也持续回落。据国家统计局公开统计数据,2014年1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下降的城市有67个,持平城市有3个,已经连续3个月环比无一城市上涨。“从数据来看,商品房销售增速、房地产行业投资增速都在放缓,但这并不代表我看衰中国的房地产。”任志强认为,人口上涨的空间及城镇化的推进,将拉动房地产市场回暖,他预计,2015年全国房地产增速将会维持在10%左右,经过1年去库存的底部徘徊期后,预计在9月之后出现回暖态势。
无独有偶,近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住房绿皮书《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14-2015)》也指出,2015年房价将以软着陆为主,限购政策可能全面退出,一线楼市有望在下半年出现复苏。
中国经济网发现,观点普遍认为2015年楼市将进入一个相对平静的新常态。在这种新常态下,行政管制政策将全面退出、房地产企业去库存压力显著增大、市场也将在全面分化中进入中速增长。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住房绿皮书主编倪鹏飞表示,楼市难以再现过去“黄金10年”的高速增长,中速增长或成为楼市未来发展的新常态。
编辑:范皛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