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产业聚集区(新区)机场北高速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

15.06.2015  19:46


滇中产业聚集区(新区)机场北高速公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第二次公示

  《滇中产业聚集区(新区)机场北高速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现已基本编制完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要求和国家环保部《关于印发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通知》([2006]28号),现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进行网上公示。 

   一、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的方式和期限 

  公众反馈意见方式在项目公示之日起15日内,直接登陆网站下载并查阅该项目环评简本并将意见按下述联系方式反馈,项目评价单位将根据公众意见在最终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给与采纳与否的说明。 

   二、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本公示征询意见范围为公众对评价单位关于“滇中产业聚集区(新区)机场北高速公路工程”施工期和营运期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意见。   

   三、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 

  公众可以采取网上发邮件、打电话、邮寄信件等多种方式发表意见。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联系方式 

  评价机构名称: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评价项目负责人: 汤工 

  联系电话:  023——62653165 

  地    址: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33号 

  邮    编:400067                传    真:023——62653335 

  四、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本项目公众提出意见的起止时间为2015年6月10日~2015年6月30日。 

  附件:《滇中产业聚集区(新区)机场北高速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滇中产业聚集区(新区)机场 北高速公路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建设单位:昆明空港经济区管理委员会 

编制单位: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有限公司 

   

二〇一五年六月 





第1章   工程概况 1.1路线方案   滇中产业聚集区(新区)机场北高速公路工程位于滇中产业聚集区新区东区(空港-嵩明片区)内,项目位于东经102°55′06″~103°01′05″, 北纬25°08′15″~25°11′22″之间。 路线起点位于兔耳关村南侧,接云南嵩明(小铺)至昆明(乌龙)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兔耳关枢纽立交匝A,K0+000=AK1+550.476,路线沿着山边布设线位,设置锁梅凹大桥于锁梅凹西侧跨越山涧,路线左转后于K2+033设置17×30米响水村大桥跨越响水村,路线沿着山形布线,于K3+300过云南英茂花卉产业有限公司西南侧,设置空港大道立交与空港大道衔接,于K8+266设置独家节特大桥上跨现有国道320线和沾昆铁路,路线右转过云桥村北侧,止点K11+718.020设置枢纽立交接在建的新昆嵩高速公路K28+400,路线全长11.71802公里。   主要控制点:兔耳关、锁梅凹、响水村、白汗场、云桥村。 1.2建设规模   本项目推荐方案全线主线共设桥梁5365.76米/8座(桥长按单幅计,下同),其中特大桥2562.16米/1座;大桥2663.6米/6座;中桥140米/1座;涵洞4道,通道4道;设车行天桥576.48m/6座;互通式立交2处;服务区1处;监控分中心1处,匝道收费站1处。   本项目总投资为276180.6724万元,平均每千米造价23568.9258万元;建筑安装工程费203603.0882万元,占总投资的73.72%;本项目计划于2015年8月开工,2018年7月底竣工,总工期约为3年。
  第2章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1.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⑴项 目建设区域属于农耕区,属于农田生态系统,周边居民点相对集中,人类活动影响明显,区域耕地面积广布,人口密度相对较小,自然生态环境建设空间充裕,人工植被覆盖率相对较高,整体景观效果一般。    ⑵ 拟建道路两侧300m评价区面积为516.22hm2。因评价区所属地区为低山农耕区,当地植被类型以耕地为主,所占比例为56.43%;其中旱地比例为52.38%;其次为园地,所占比例为12.25%;其他植被类型所占比重均较小。    ⑶ 本项目地形基本为缓坡丘陵带,评价区地势起伏缓慢,植被的垂直分布不明显。线路所在区域为农作区,全程所经区域基本上以旱地为主;评价区的水田主要分布于K6至终点的沟谷地带。    ⑷ 评价区分布有维管植物24科123属188种,其中蕨类植物4科6属8种,裸子植物2科2属3种,被子植物18科115属177种。评价区自然植被共有2个植被型3个植被亚型3个群系组成,其中以次生的火棘—西南蔷薇灌丛为主,云南油杉也有一定比例,而作为落叶阔叶林的麻栎林面积较小。    ⑸ 评价区分布有陆生脊椎动物共计18目37科85种。其中哺乳类3目4科7种,鸟类9目23科69种,两栖爬行类3目6科14种。属国家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共3种:松雀鹰、普通鵟和红隼,均为猛禽。    ⑹ 本项目位于《昆明市生态功能区划》中的I3-2嵩明低山盆地农业生态功能区,本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现象,但并不是生态功能区划中禁止开发和主要控制的项目,而且本项目的修建有利于当地农产品的运输。因此满足《昆明市生态功能区划》的相关要求。      2.2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   ⑴ 根据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花庄河杨官庄村监测断面所有监测指标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项目所在区域水环境质量良好。    ⑵ 工程K4+100~K5+600路段位于《牛栏江流域(云南段)水环境保护规划》中调水水源区(Ⅰ区)的重点污染控制区(Ⅰ2区);K0+000~K4+100、K5+600~K11+718.02路段均位于调水水源区(Ⅰ区)的水源涵养区(Ⅰ3区)范围内。    2.3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   ⑴ 工程评价区及其附近主要出露地层有第四系(Q)、二叠系(P)、石炭系(C)、泥盆系(D)、志留系(S)、奥陶系(O)及寒武系(∈)地层,评估区岩土体较为复杂,工程地质条件总体较差。    ⑵ 工程评价区内不良工程地质问题主要有冲沟、岩溶、风化岩体及红粘土(膨胀土)、人工填土、弃土等特殊土,现状危害性小~中等。    ⑶ 工程评价区地下水划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三大类,各地层、各部位岩性富水性差异较大,受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因素的制约,地下水结构特征不尽相同,总体地下水脆弱性高;总体,评估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2.4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环境噪声现状监测结果表明:各环境噪声测点昼间、夜间监测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要求,说明工程沿线声环境现状质量良好。    2.5环境空气现状调查与评价   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结果表明,各监测点日均值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改版)(GB3095-1996)二级评价标准要求,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良好 。  2.6 社会环境现状调查与评述   ⑴ 项目直接影响区县2012年土地总面积1004.05km2,总人口49.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较少,仅占总人口的24.65%,农业人均耕地0.04hm2/人,说明项目直接影响区对耕地面积影响较小。    ⑵ 项目直接影响区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742349万元,人均生产总值达78127元,产业结构中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其余各项经济指标也处于健康发展趋势,说明项目直接影响区的经济发展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    ⑶ 项目直接影响区交通运输条较好,为拟改建公路的材料运输提供便易。    ⑷ 项目直接影响区矿产资源及旅游资源一般,拟建项目沿线不存在压覆矿产。    ⑸ 项目影响区教育和文化事业发展水平均较高,能够满足当地人民的需求;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城乡人民的收入逐年提高,生活水平越来越好。。    第3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1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⑴ 工程永久占地指标低于《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用地标准限值的低值,最大限度地节约了土地资源,完全满足《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的标准限值要求。    ⑵ 工程永久占地100.91hm2,其中占用耕地26.52hm2,被占用耕地丧失了原有的农业产出能力,从而对当地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    ⑶ 工程建设永久占用的自然植被将永久改变土地的性质,由林地变为建筑用地。临时占地的自然植被,在公路建设竣工后虽然能够逐渐恢复,但是其生态质量将比施工前降低。但是,这部分临时占用的自然植被的面积很小,影响很小。    ⑷ 工程在施工期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占地占用动物栖息地生境、施工活动尤其是爆破作业的噪声影响动物活动、施工中的三废也将对动物栖息地生境的干扰和破坏,这些将迫使施工区域的动物暂时远离施工区域;运营期公路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主要为交通噪声和夜间车辆行驶时灯光对动物的栖息和繁殖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⑸ 工程建设将占用基本农田8.71hm2,但本项目未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的占用,会对项目区的农业生产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建设单位应协助地方国土部门做好土地占用的补偿工作和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并做好施工后期临时用地的复垦工作。    3.2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2.1 施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拟建工程施工不可避免会对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污染源主要有建筑材料的运输和堆放、桥梁施工和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等对水体水质的污染影响等。    1、建筑材料运输及堆放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分析    路基的填筑以及各种建筑材料的运输等,均会引起扬尘,施工产生的粉尘影响是难免的。而这些扬尘会随风飘落到路侧的水体中,尤其是对靠路较近的水体造成一定的影响。一些建筑材料如沥青、油料、化学品物质等在其堆放处若管理不善,被雨水冲刷而进入水体造成污染。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筑路材料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环境保护措施,使其对水环境的影响程度降低到最小。    2、施工期混凝土拌和场及构件厂生产废水的影响分析    混凝土拌和场及构件厂的生产废水主要来源于混凝土转筒和料罐的冲洗,废水排放具有悬浮物浓度高、水量小。间歇性集中排放等特点。由有关资料,混凝土拌和场每次冲洗废水量约0.5m3,废水中悬浮物浓度约5000mg/L,pH值在12左右,废水污染物浓度超过了《污水排放浓度》一级标准限值的要求。因此对这部分污水需要设沉淀池集中处理,严禁随意排放。    3、施工期含油污水对水体的影响    施工期含油污水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的修理、维护过程及作业过程中的跑、滴、漏,同时桥梁上部结构及涵洞施工过程中会使用模板和机械油料。其成分主要是润滑油、柴油、汽油等石油类物质,这些物质一旦进入水体,则浮于水面,阻碍油水界面的物质交换,使水体溶解氧得不到及时补给,给水生生物的生命活动造成威胁。    因此在施工中应严禁机械油料和废油直接进入水体,废弃机械油料直接进入水体,废弃机械油料和废油要及时回收后进行处理,遗漏在土壤中的机械油料和废油要回收并交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    4、降雨产生的面源流失对水环境的影响    工程施工期,裸露的开挖及填筑边坡较多,在当地降雨条件下,产生大量的水土流失而进入周围水体,对水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甚至淤塞泄水通道及掩埋农田。所以在施工期间要注意对这些裸露边坡的保护。    公路在施工时考虑了塑料薄膜对开挖和填筑的未采取防护措施的边坡、堆料场、预制场等进行覆盖,在表土堆积地周围用编织土带拦挡、在桥梁及堆料场周围设置沉淀池等措施。在采取这些措施后大大的减少了表土裸露及被雨水冲刷,且设置的沉淀池对含泥污水也有沉淀作用,在降雨条件下所产生的面源流失量也较小,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也很小。  3.2.2 营运期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工程建成营运后,随着交通量逐年的增多,沉降在路面上的机动车尾气排放物、车辆油类以及散落在路面上的其它有害物质也会逐年增加。上述污染物一旦随降雨径流进入水体,对水体的水质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路、桥面径流污染形式一般称为非点源污染,也称面源污染。面源污染的程度与车流量、燃料成分、空气湿度、风向、风力等多种因素有关。工程沿线部分路段为农业及林业生态区,植被较茂盛,空气湿润,车辆扬尘量较小,面源污染的产生量相当有限。公路的许多研究表明,在桥面污染负荷比较一致的情况下,降雨初期,路面径流污染一般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大,降雨一段时间后,污染会逐渐降低。公路路面在降雨初期到形成径流的40分钟内,雨水中的悬浮物和油类物质浓度比较高,40分钟后,其浓度随降雨历时的延长下降较快,雨水中BOD5随降雨历时的延长下降速度稍慢,pH值相对较稳定。降雨5~20分钟内,路面径流SS、石油类浓度达污水综合排放三级标准,pH、BOD5浓度达一级标准;降雨历时40分钟后,污染物浓度达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 
3.3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3.1 施工期噪声影响评价   1.施工期噪声源分析    工程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辐射的噪声。施工期噪声相对于营运期的环境影响虽然是短暂的,但施工过程中如不加以重视,会严重影响沿线居民的正常生活,产生不良后果。    2.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规定,昼间噪声限值为70~75dB,夜间限值为55dB。    昼间施工机械(单一)距施工场地40m以外,夜间在200m以外可满足GB12523-90规定。    在两种机械共同满负荷施工情况有:装载机和挖掘机共同施工为91.0dB,平地机和压路机共同施工为91.5dB,两台压路机共同作业为89.0dB,最大噪声为两台装载机共同施工为93dB。实际情况,同时作业,并不是所有的时间同时达到最大噪声辐射,实际值要低于计算值。    另外表中计算的距离衰减只是理论上。由于工程作业的地形限制,作业场所与敏感点有高差、传播路线有遮挡,每天的作业时间不连续,路基路面施工的机械不一样等,根据其他公路调查、监测分析,噪声实际大小、影响时间、影响程度要较预测小。  3.3.2 营运期交通噪声预测及影响评价   根据敏感点交通噪声预测结果,运营初期共有1个敏感点超标,运营中期共有2个敏感点超标,运营远期共有2个敏感点超标;根据交通噪声预测结果,距离滇中产业聚集区(新区)机场北高速公路路沿140m范围内临路第一排不宜规划未采取降噪措施的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声敏感建筑。    3.4环境空气影响预测与评价 3.4.1 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评述   拟建项目建设过程中,将进行大量的土石方填挖、筑路材料的运输及拌和、沥青熬炼、摊铺等作业工作。因此,该工程施工期的主要环境空气污染物是TSP,其次为沥青熬炼、摊铺时的沥青烟和动力机械排出的尾气污染物。  3.4.1.1 TSP的影响分析   公路建设将会增加TSP的浓度,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开放或封闭不严的灰土拌和、储料场、材料运输过程中的漏撒,临时道路及未铺装道路路面起尘等。    本工程灰土拌和施工工艺拟采用站拌,可能产生粉尘,粉尘污染集中在拌和站周围,对拌和站附近影响表现为量大而面广,其影响范围可达下风向150m。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过程中需要设立沥青混凝土拌和站,根据有关测试结果,在拌和站下风向50m处大气中TSP浓度为8.849mg/m3,100m处为1.703mg/m3,150m处为0.483 mg/m3,在200m外基本上能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要求。按上述监测数据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要求,应将上述拌和站设在村庄敏感点下风向200m之外。  3.4.1.2 沥青烟和α-苯并芘的影响分析   在下风向100m处,沥青搅拌站周围的环境空气中沥青烟的浓度在1.16~1.29mg/m3范围内,比对照点浓度略高。搅拌机排气筒监测结果表明沥青烟排放平均浓度为22.7mg/m3,排放量为0.70kg/h,可满足GB16297-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要求。    根据大羊坊沥青混凝土搅拌站的现场监测结果可以推论在本工程铺设沥青混凝土路面时,如采用与上述类型及生产能力相当的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沥青烟是可以达标排放的。为此建议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必须采用密封性能良好,除尘效率高的拌和设备,拌和站的选址应避开下风向300m范围内的大片居民区。  3.4.2 营运期环境空气影响简析   根据预测结果可知:拟建公路在营运初期、中期和远期沿线各路段的NO2日均浓度在距路中心线20m外均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由于拟建公路沿线环境空气敏感点距离公路中心线大于20m,公路两侧居民点均能满足相应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3.5 社会环境影响预测与评述   (1)工程建成后,通过该连接线将两条国家高速公路形成滇中产业聚集区(新区)环线高速昆明长水机场改扩建后,新建北部航站楼车行通道直接连接本项目,完成新区车辆与机场规划道路的顺畅连接,提升了物流服务能力,大大增加了新区核心竞争力。    (2)工程建成和运营后,将会在项目所在区域建立各项服务设施,从而为影响区剩余劳动力的再就业提供机会。    (3) 工程投入运营后,对原基础设施如交通、水利、电力、电讯设施的影响不大。    (4)工程施工过程中,进行了妥善安置,不会因征地拆迁使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受到较大影响。    第4章   环境保护措施及技术经济分析 4.1 设计期环保措施 4.1.1 生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下阶段设计中,应注重沿线植被的保护工作,生活设施、施工生产地的选址避开生产力较高的林地区域,施工便道及永久性道路尽量不要从生态公益林穿过,施工活动要保证在征地范围内进行。尽量采取“以桥代路”的措施来减少因路基填筑占压和开挖砍伐对植被的破坏。  同时,在下阶段设计中, 应结合昆明空港经济区生态规划建设的要求,对所有因工程开挖的弃渣场和其它裸地提出植被恢复方案,尽量采取乡土树种进行植被恢复,从而尽量降低对环境的人为破坏及新增的水土流失危害影响。  4.1.2 景观影响减缓措施   滇中产业聚集区(新区)机场北高速公路工程沿线地势平缓,公路景观设计主要放在对路域范围内环境植被的恢复上,使公路与环境协调融合,避免工程痕迹,让行车轻松舒适。  4.1.3 声环境和环境空气减缓措施   (1)对受影响的声环境敏感目标从公路设计时就应考虑减噪措施,并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专门的噪声防护设计。    (2)合理设计材料运输路线,尽量远离居民区,避免噪声影响居民。  4.1.4 地表水环境减缓措施   (1)对拟建公路跨越花庄河的桥梁两侧采用加强型防撞护栏设计,将防撞等级提高到SS级,桥梁两端设置“减速慢行”的标志牌。    (2)桥面径流两侧通过泄水孔,将雨水排入PVC排水管,通过排水管将桥面雨水收集到地面集水井,再通过横向排水沟排入事故池(沉砂缓冲池),经过处理后用于附近林地浇灌,不排入杨官庄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内。    (3)公路跨花庄河桥梁两端设置不同容积的事故池,避免营运期危险品运输车辆发生事故时,危险品直接排入附近水体影响附近群众的生产生活。      4.2 施工期环保措施 4.2.1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4.2.1.1.陆生植物保护措施   ⑴ 避免措施    施工布置时对一些临时生活设施、施工生产及各种加工厂等的选址应避开基本农田区域,施工便道尽量利用现有机耕路,不要新增农田占用。    ⑵ 消减措施    施工时,施工活动要保证在征地范围内进行,施工便道及临时占地要尽量缩小范围,尽量减少对耕地的占用。  加大宣传力度,对外来物种的危害以及传播途径向施工人员进行宣传;境外带入的水果、种子、花卉进行经过严格检测,确认是否带有一些检疫性的病虫草害,方能进入工程区;对现有的外来种,利用工程施工的机会,对有果实的植物要现场烧掉,以防种子扩散;在荒山荒地,外来种最容易入侵,在临时占地的地方要及时绿化等。    ⑶ 管理措施    工程建设施工期应进行生态环境的监控或调查。严格监督施工行为,禁止在弃渣场外或表土堆存场外随意倾倒渣土,禁止损坏征地范围外的农田;在施工过程中若发现有重点保护动植物,要及时上报主管部门,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4.2.1.2野生动物保护措施   (1) 避免与消减措施    提高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严禁捕猎野生动物。施工人员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严禁在施工区及其周围捕猎野生动物。     野生鸟类和兽类大多是晨昏外出觅食,正午休息。为了减少工程施工噪声对野生动物的惊扰,应做好施工方式和时间的计划,并力求避免在晨昏和正午爆破施工。    施工期间加强弃渣场防护,加强施工人员的各类卫生管理,避免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减少水体污染,最大限度保护动物生境。    (2) 恢复与补偿措施    对公路沿线植被较好路段采用加密绿化带,防止灯光和噪声对动物的不利影响。对桥下处尽快尽好地做好植被恢复,使之有利于动物适应新的生境。    (3)管理措施    从保护生态与环境的角度出发,建议本工程开发建设前,尽量做好施工规划前期工作;施工期间加强弃渣场防护,加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放管理,减少水体污染;做好工程完工后生态的恢复工作,以尽量减少因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质污染等对动物带来的不利影响。  4.2.2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   (1) 工程施工营地租用当地民房,生活污水利用现有设施(旱厕)处理。    (2) 施工机械修理场所设置简易的隔油池,并配备油水分离器(1套)对施工机械冲洗及维修产生的油污水进行收集处理,达标排放。    (3)在混凝土拌和场布置沉淀池(3×5×4m3),对混凝土拌和过程中将产生的含SS的碱性废水进行收集处理,达标排放。    (4) 在跨越大小农渠时,建议预先征求水利部门的意见,保证其汇水面积及流速,不影响农田的灌溉格局及行洪能力。    (5)敏感路段施工期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    机场北高速公路以桥梁方式跨越花庄河,同时在杨官庄水库临河路段,这些路段施工期应落实以下施工期环保措施。    ① 跨越水体路段内不得在河流管理范围内设置任何弃渣场地、料场及施工场地、营地;    ② 禁止在杨官庄水库周边及花庄河两侧岸坡地带堆放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和设置取弃场;施工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如有)应处理达标后回用或排放,严禁施工期生活污水与生产废水向上述河流及水库内排放;     ③ 桥梁施工设置的储料场必须距离河流岸边300m以远,以减少物料散落及扬尘对水体的污染影响。    ④ 施工营地时应尽量租用当地民房,生活污水利用现有设施处理,若确实需要建设施工临时住房,施工生活营地选址应距河流岸边300m远,可采取设置化粪池或干厕进行收集处理的方式,经处理后做农肥使用,严禁外排。    ⑤ 桥梁施工期将产生少量含SS的废水,采取设置临时沉淀池(3×5×4m3)处理,处理后全部回用,严禁外排。    ⑥ 杨官庄饮用水源保护区路段路段施工单位应编制施工期水污染防治方案,并确定专人负责实施,加强施工期间管理,规范施工秩序。  4.2.3 声环境减缓措施   (1)尽量采用低噪声施工机械,做好机械的维修工作,使施工机械能进行正常工作。    (2)施工噪声是短期行为,主要是路基工程。根据沿线敏感点分布情况,主要是夜间干扰施工沿线居民的休息。本项目距离较近敏感点比较多,强噪声的施工机械夜间(22:00~6:00)应停止施工作业。不能停止作业的应取得当地环保行政部门许可,并进行公示。    (3)施工车辆在经过各敏感点的路段时禁止鸣笛。    (4)按计划积极进行施工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施工机械。  4.2.4 环境空气减缓措施   (1)路基施工时应及时分层压实,并注意洒水降尘,对施工便道及未铺装的道路必须经常洒水,以减少粉尘污染。    (2)要求本项目每个标段的施工承包单位自备洒水车,对沿线施工便道和进出堆场的道路经常洒水,洒水次数视具体情况确定。  4.2.5社会环境保护措施   (1)在路线经过的主要城镇布设宣传专栏进行宣传,设立告示牌,使项目沿线居民进一步了解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向受影响群众宣传有关建设征地、拆迁安置政策等,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支持项目建设,增加对项目建设带来的暂时干扰的理解和体谅。    (2)成立专门的文物保护小组,由云南文物局统一领导,昆明市、空港经济区地方文化部门参与,与工程部门及时沟通,全面处理有关事宜。    (3)对因工程建设占用或毁坏的地方道路进行改移或防护处理,并进行路面的恢复及绿化;对毁坏的电力系统及时采取改移、升高杆塔、设涵跨越或从通道等结构物下通过等措施进行恢复。 
4.3 营运期环保措施 4.3.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加强营运期管理,保证各项工程设施完好和确保安全生产是生态保护最基本的措施,建议开展相关环保培训和认证,以提高环境管理水平,杜绝环境事故。    (2)公路管理及养护部门应加强管理和宣传教育,确保公路绿化林带不受破坏。  4.3.2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   ⑴ 对机场北服务区生活污水采用地埋式污水生化处理设备进行处理,机场北服务区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中的城市绿化标准后回用绿化,不外排。  对于拟建公路收费站、监控中心,由于生活污水量较小,考虑到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的稳定性,建议采用地埋式改进型化粪池进行污水处理,    ⑵ 应加强公路路、桥面排水设施的管理,维持经常性的巡查和养护。    ⑶ 对从事危险品运输的驾驶员和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有关危险品运输安全技术规定和操作规程,学习和掌握国家有关部门颁布实施的相关法规。  4.3.3 环境空气保护措施   在滇中产业聚集区(新区)机场北高速公路工程两侧,特别是敏感点附近多植树、种草。这样,既可净化吸收车辆尾气中的污染物,又可美化环境和改善公路沿线景观。    加强交通管理,禁止尾气超标车辆上路行驶。定期对路面进行清扫。  4.3.5声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及对策   工程降噪为主,重点实施噪声源头削减;重点保护噪声敏感建筑物以及室外噪声敏感场所;对于受既有噪声源影响、背景噪声均已超标的敏感点,本工程治理后,上述区域环境噪声级应不高于背景噪声。    ① 严格审批道路两侧的新建房屋,建议距离公路路沿140m内临路第一排应规划直接面对公路的居民区、学校和医院等声敏感建筑。    ② 针对营运中期超标的声环境敏感点采取修建3m高声屏障措施,建议公路施工时应与受影响居民协商解决。        第5章   评价结论   滇中产业聚集区(新区)机场北高速公路位于云南省中部地区,项目是云南省内重要的两条国家高速公路的重要连接线,通过该连接线将两条国家高速公路形成滇中产业聚集区(新区)环线高速;昆明长水机场改扩建后,新建北部航站楼车行通道直接连接本项目,完成新区车辆与机场规划道路的顺畅连接,提升了物流服务能力,大大增加了新区核心竞争力。    滇中产业聚集区(新区)机场北高速公路沿线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环境敏感区域,工程K4+100~K5+600路段位于《牛栏江流域(云南段)水环境保护规划》中调水水源区(Ⅰ区)的重点污染控制区(Ⅰ2区);K0+000~K4+100、K5+600~K11+718.02路段均位于调水水源区(Ⅰ区)的水源涵养区(Ⅰ3区)范围内;2015年2月,嵩明县人民政府以《关于机场北高速公路路线走向的复函》嵩政函[2015]3号文,原则同意线路路线选址方案;在落实严格的地表水环境环境保护措施、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后,公路建设对牛栏江流域调水水源区(Ⅰ区)不利影响可得到有效控制,影响程度在可控范围之内。    本报告针对本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评价,提出了针对性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和建议,虽然工程开发建设和运营将会对沿线生态环境、声环境、环境空 气、水环境、社会环境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只要认真落实本报告提出的减缓措施和保护措施,真正落实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建设的“三同时”制度,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并降至环境能接受的最低程度。    综上所述,本评价认为,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本项目选线合理,建设可行。 

 

 

 

   

   

   

   

   

   

   

   

   


出处: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云南省环保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