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南花市:总理到访100天之后
1月24日晚上临近9点,李克强来到斗南花卉市场进行考察 新华社 图
昆明信息港·都市时报 记者付静萍 参观完斗南花市后,本来只是打算来云南旅游一趟的东北姑娘樊成希决定:不走了,留下来学习花艺。
2017年1月24日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造访了每晚有近1.2万人次交易的斗南花卉交易市场。之后的100天里,这个以鲜切花闻名于世的花卉小镇,迎来的游客增长了2倍。
旅游人气上涨,是斗南国际花卉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的一个侧影。作为亚洲最大的鲜切花集散地,经历30余年的发展,斗南花卉迈入了由数量向质量提升的关键阶段。依托于花卉产业支撑,斗南国际花卉产业园区正在对由花卉衍生出的金融、电商、旅游、教育培训和文化创意等周边产业进行全方位升级改造。
“总理的到来,为斗南花卉的提升指明了一个重大方向——向世界第一迈进。这个方向是看得到、摸得着的。”2017年4月24日,整整3个月过去之后,斗南集团总裁助理毛海鹏说。
一枝鲜花的旅程
花棚工人、包装工人、物流员、质检员、录入员、搬运工……一束鲜花经过他们的手,最终握在爱花人手中。
白天与夜晚,斗南花市的风情截然不同。忙碌在白天,热闹在夜晚。
花,是一段旅程。一束鲜花抵达全国各地人们的手中时,经过花棚工人、包装工人、物流员、质检员、录入员、搬运工和花卉经纪人之手,完成了一次现代鲜切花产业链之旅。
在斗南花卉市场主场馆里,有国内第一条实现花卉自动分拣的流水线,平均每天有80万枝花从这里“流”过。下午3点,是流水线最繁忙的时候,物流车抵达到货口,装卸工人把花从车厢里搬上流水线,经传送带一筐一筐传送。筐里有水,保证花卉的新鲜。随后,这些刚采摘的鲜花依次经过分拣员、质检员、点数员、录入员、物流员之手,根据品质被分为A、B、C、D、O五个等级,进入待拍区。
每个小时,平均有30万枝鲜花被分拣。在录入员的电脑里,一张待拍花卉的名片已经生成——供货商代码、数量、枝条长度、主要缺陷以及花的真实照片,都将在每天下午5点钟开始的拍卖会上,出现在电子拍卖大厅的屏幕里。
在斗南经营了三四年花卉生意的湖南花商吴林,是电子拍卖中心的固定购买商。他接到了来自上海一家婚庆公司的订单,对方需要一批卡罗拉玫瑰。拍卖开始之前,与其他购买商一样,他已经在待拍区记下了中意的鲜花批次代码。
“通常,购买商以较低的价格拍下鲜花,再以订单约定的价格将鲜花发往全国各地,赚取中间的差价。”不过,一个半小时后,吴林显得不太满意,“价格有点高,想要的花卉品种也没有抢到。”
与传统的加价式拍卖不同,斗南电子拍卖中心采取的是降价式拍卖。“降价式拍卖的优势在于成交速度特别快。花是鲜活农产品,随着时间的流逝,时间越长,它的品质越低。”拍卖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在这个平台上来竞价,采购商需要很慎重地按下“购买”键。手慢了,有可能拍不到想要的花;过早按下,就得付更高的价格。拍卖中心旺季的日均拍卖量为100万-160万枝,淡季也有五六十万枝。电子拍卖屏幕上,随着指针的跳动,平均每5秒就完成一次拍卖交易。
在斗南花市,包括传统的对手交易、电子拍卖、电子统一结算和鲜花电商四种交易模式并存,花商对于四种交易方式的接受度不一样。
传统的花卉交易方式,农户在交易环节要投入更多精力。“斗南卖的鲜花,有的在路上就要花三个小时,交易再花两三个小时,回程又花三个小时,一天时间就没有了。如果农户把这些时间都用在种植上,就很轻松了。”毛海鹏说,未来,斗南花卉产业的社会化分工将更加精细。
为了花,天南地北聚到一起
“在最艰难的时候,总理来看我们了。会有希望。”
斗南被称为花的首都,不仅因为出自这里的鲜花占据全国70%的市场份额,更因为鲜花强大的引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花商。他们汇聚于此,又将花的生意推向全国乃至世界。
鲜切花主要来自昆明周边的晋宁、嵩明、昆阳、安宁以及玉溪、通海等地,而在斗南片区的花卉从业者,则大多来自河南、安徽、江苏、湖南等东部、中部省份。
杨道银的家在安徽阜阳,田地在黄河泛滥区内。黄河一泛滥就种不成地,他索性去深圳打工,做起了花卉生意。做花卉免不了要来斗南,结果他来了之后“不想走了”,现在,他带着120多名乡亲在这里创业。
作为花卉事业的受益者,杨忠朝将花卉事业带回了家乡寻甸。他是寻甸圆梦花卉种植销售合作社的负责人,“总理当天买下了两束我们基地种植的非洲菊。”新闻联播播出后,杨忠朝在村子里顿时出了名。
非洲菊,形似太阳,花语是“有毅力、不畏艰难”,含有欣欣向荣之意。“柯渡镇新村阳光充足,海拔1845米,年平均气温在20℃左右,气候十分适宜种植非洲菊。”1999年,杨忠朝跟着姐姐到斗南花市打工,积累了十多年的经验。2013年,他回到了家乡,租了76亩地试种非洲菊。如今,他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因为李克强总理的到来,年近50才投身花卉事业的潘高年重拾信心。潘高年妻子的手机里,还保留着总理和她丈夫握手的视频,“那天晚上人太多了,有3个摊位和总理接触过,我们就是其中一个。”
万人攒动的斗南花卉市场里,潘高年夫妇俩在主场馆的临时摊位卖桔梗花,他们已经提前得知总理要来视察,“但没想到他会直接到我的摊位来”。
对于潘高年来说,2016年是最苦最累的一年,因为没赚到钱,他没有回湖南老家过年。潘高年长期在外打工,供两个孩子上学,家里经济不富裕,有亲戚在斗南做桔梗花生意,他便举家从湖南来到了昆明,“听老乡说能赚钱,结果跑过来,好难啊!”初来乍到,既没客户,又没资源,来昆明两个月,潘高年的头发白了不少。
在斗南,潘高年通过最简单的“低买高卖”方式做生意,赚些差价。但订单量很少,有的客户只要两三把花,也得按时给客户送过去。
“在最艰难的时候,总理来看我们了。会有希望。”李克强到访斗南之后,不少记者想采访他,潘高年都婉拒了。“我们也是刚刚起步,没做什么大生意。现在生意逐渐好起来了,积累了几家稳定的客户。”
编辑:赵艳芳责任编辑:徐婷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