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两年来云南文艺工作综述
抒写云岭大地的时代之歌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两年来云南文艺工作综述
10月15日,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在陕西延安盛大开幕。由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族文化工作团创作的民族舞剧《诺玛阿美》、玉溪滇剧院创作的大型新编滇剧《水莽草》,亮相本届艺术节,代表云南冲刺“文华奖”。
这两台剧目,是近两年云南舞台艺术的代表性作品。两年来,我省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人民抒写、为时代放歌,创作出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云南文艺呈现繁荣发展的新景观。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后,全省文艺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强化责任担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中国梦为主题,大力开展文艺创作活动,努力推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开启从“高原”迈向“高峰”的文艺征程。
为文艺繁荣发展提供支持保障
坚持把繁荣创作作为文艺工作中心环节,以出人才、出作品为目标,打造文艺滇军、构建云南文艺升级版。
为推进文艺繁荣发展,省委、省政府加强对文艺工作的领导,针对制约云南文艺发展的短板和瓶颈,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密集出台了《关于加强文艺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全省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构建云南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云南文艺精品创作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等文件,对云南文艺队伍建设、平台搭建、创作机制和项目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为繁荣文艺立柱架梁,为文艺家创作提供良好保障。
围绕“五个一工程”、“云南文艺精品工程”、当代云南文艺创作工程和滇剧、花灯等地方戏曲振兴工程,每年策划一批创作选题,每年推出一批重点作品,激发了我省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创造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两年来,推出了近100部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各门类艺术佳作,涌现了电视剧《生命中的好日子》《南侨机工英雄传》《锻刀》,电影《情比山高》《独龙之子高德荣》、舞剧《诺玛阿美》、滇剧《水莽草》、歌曲《一生只为一个梦想》《阳光》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人民抒写
人民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感召下,我省广大文艺工作者自觉走进生活深处,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从群众生活和丰富厚重的民族文化中汲取创作养分,挖掘和发现创作题材,书写丰富而厚重的云南。润视荣光影业公司努力创作拥有家国情怀、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影片,2015年摄制组深入独龙江拍摄的主旋律电影《独龙之子高德荣》,以情节感人、朴实生动的电影语言,塑造了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形象,展示了一名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和价值追求,获得第十六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提名。
88岁高龄的老作家彭荆风,多年来利用一切可能搜集海内外中国远征军军人留下的日记、回忆、访谈录,多次前往滇西边地寻访当年的远征军军人,获得了大量的素材。2016年,他创作的长篇纪实文学《旌旗万里——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印度》出版后,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列为“百种经典抗战图书”之一。一生写云南的诗人雷平阳,近两年来,把基诺山作为自己的创作基地和写作现场,创作出版的诗集《基诺山》今年6月荣获天津诗歌节“双年度中国诗人奖”,让读者感受到独特的云南魅力。
以人民为中心,“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蓬勃开展。2014年11月以来,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等部门组织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组织了聚焦云南、聚力全国的“百名作家写云南”“百名画家画云南”“百首歌曲唱云南”等系列采风创作活动,邀请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团长关峡一行赴红河县采风创作,推出了一大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文学、美术和音乐作品。
与此同时,为农村送去文化,种下种子;“云之南”民族艺术团每年到边远地区慰问演出,为群众送去温暖和欢乐;“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行”艺术团文化惠民演出活动,从2009年起演出队伍奔赴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1368个乡镇慰问演出等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我省省级院团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力度最大的文化惠民演出活动纪录,形成了常年下基层演出的长效机制,还在基层“结对子”、“种文化”,培养了大批基层文艺骨干,丰富了边疆各民族群众文化生活。
努力创作精品,开启攀登“高峰”征程
以创新为动力,内容为王,创意制胜。广大文艺工作者,以卓越的才情,倾力创作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努力向“高峰”攀登。
挖掘抗战历史资源,聚力创作文艺精品,创作出了一批充满爱国热情、有着强烈家国情怀的作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刚刚在中央电视台热播的抗战电视连续剧《锻刀》,有望创下今年新的电视剧收视纪录。云南组织拍摄、反映滇缅公路的电影《情比山高》,在2016年芬兰斯堪的纳维亚国际电影节上获得电影节最高奖项——最佳影片奖。另外,我省知名作家范稳创作的抗战题材长篇小说《吾血吾土》,还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前10名。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我省文艺工作者着力开掘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进行艺术转化提升,努力创作具有浓郁时代气息和鲜明民族风格的文艺精品。
今年8月揭晓的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评选中,我省纳西族小说家和晓梅、白族诗人何永飞、佤族作家伊蒙红木,摘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领域里桂冠——“骏马奖”,在各省市区中,我省取得了获奖作家人数排名第一的骄人成绩;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在红河采风创作的大型交响音乐会《云之南·红河篇》继在红河大剧院、国家大剧院举办专场音乐会后,还将进行全球巡演;红河州聚力打造的哈尼族首部舞剧《诺玛阿美》荣获云南省第十三届新剧目展演中的音乐、舞蹈类金奖等5个奖项,还参加了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红河州打造的《哈尼古歌》原生态演出节目,2015年3月被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导演组选定,成为赴米兰世博会唯一的驻演节目,在米兰中国馆累计演出1000余场,来自世界各地的120多万观众在现场观看了表演,人们看到了云南的美好形象。
传承中创新,勇攀高峰。云南省杂技团编创的节目《蹦床爬杆——都市阳光》,从服装道具到音乐编排都进行了大幅提升,2015年初参加摩纳哥蒙特卡洛第四届“新一代”青少年杂技比赛荣获最高奖“金小丑”奖,这是华人5次参加该赛事获得的唯一金奖。正在角逐“文华奖”的大型新编滇剧《水莽草》,运用崭新的舞台语汇,将老题材演绎出新意和深意,在全国展演100多场,先后获得中国戏剧节4项大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等,成为国家艺术基金重点扶持的全国8台精品剧目之一,为云南文化艺术赢得了荣誉。
创新发展,走出国门开展对外文化艺术交流
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努力把云南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我省积极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搭建交流平台,积极开展对外文化艺术交流。近日,由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与印度《先锋报》合办的英文版《中国·云南》新闻专刊在印度德里落地,中国文化部、云南省委宣传部和新知集团共建的“金边中国文化中心”项目在金边揭牌。
连续举办的西双版纳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临沧亚洲微电影艺术节、中国·南亚东南亚艺术周,2016年在昆明举行了第七届湄公河文学奖颁奖典礼;我省在柬埔寨吴哥的演艺项目《吴哥的微笑》长演不衰,一些报纸刊物、实体书店已在周边国家落地,产生广泛影响。
云报全媒体记者 李开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