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文明城市]大理镇五华社区同创文明“心连心”
大理镇五华社区整洁干净的街道。
记者 庄俊华
云南网讯 大理古城南门,游客如潮。
“大理人文明友善,大街小巷很干净,我们真舍不得离开啊。”来自武汉的大学生李然高兴地告诉记者,她和母亲第一次到大理,在古城的客栈已经住了3天,留下一生难忘的美好时光。
沿着一条小巷,走进大理镇五华社区居委会。一个白族四合院,窗明几净。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杨春霞介绍,全区面积2平方公里,有5条街4条巷,居住着白族、回族、汉族等13个民族,共1745户、3960人,2006年荣获省级文明社区。她说,“大理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正是社区坚持‘为民利民惠民’理念,提升居民文明素质、社区文明程度、文化品位和群众生活质量的过程,创建为大家,创建靠大家。”
同创文明“心连心”
古巷、古井、古民居,曲径通幽,让人心旷神怡。
“我们龙泉巷是‘民族团结示范一条街’,也是文明社区建设的一个缩影。”五华社区第二居民小组长丁莉自豪地说,龙泉巷全长400米,居住着汉、白、回、布朗、傈僳、彝、纳西7个民族,有52户居民、166人,邻里和谐,亲如一家。
墙体上,一幅幅彩绘,彰显民族历史与文化,图文并茂,讲述做人、做事的道理。家门口,一块块标志牌,精致而醒目,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市民文明守则、居民公约。“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循声叩开一个小院的门,院内叶绿花红。施婧和她的儿子李施昊正在互相“考试”,共同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施婧解释,孩子在大理一小读书,老师提出“小手牵大手”。每天,孩子都要父母背诵一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今家里的老老小小全都能背了。她说:“我是一名个体户,做生意就要讲诚信、友善。”
今年71岁的杨淑美,住在一个有11家人的“大院”,见证着龙泉巷的变化。过去,巷道是泥巴路,坑坑洼洼,雨天出门,很不方便。7年前,社区投资160多万元,用青石板和鹅卵石重铺路面,设置了排污管道。今年,社区又投资20多万元,修整路面并进行绿化、美化。杨淑美居住的“大院”里,新建了两个生活污水处理池,院子比过去清爽了。她高兴地说:“我们居民住着舒适,游客还来小巷里拍照呢。”
“我们单位是五华社区的一员,同创文明,义不容辞。”大理市博物馆办公室主任吴艳介绍,每天进馆参观人数少则一两千人,多则一两万人。今年不仅美化了外部环境,还增设了一个展室,介绍大理市道德模范事迹。记者在展室中看到,44名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表彰的道德模范,从一个侧面生动展示了“一群好人、满城新风。”
大理市博物馆门口,有一个“学雷锋服务岗”。正在值班的志愿者张忠秀说话直爽:“博物馆的休息日,我们的服务岗也不下岗,要继续为进入大院内参观的游客服务。”她是一名党员、博物馆老职工,每天为观众提供开水、纸杯、针线、指路、失物招领等服务。“只要客人满意,我就高兴。”
标本兼治“网格化”
“高标准,严要求,细落实。”谈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五华社区党总支副书记顾金华深有感触。今年以来,社区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将全区划为9个网格,明确任务、明确责任,定时、定人、定路段,认真梳理整改存在的问题。每天,严格实行7项制度:签到、记录、巡查管理、监督、清扫、辖区单位管理、痕迹自检自查,做到不留空隙、不留死角、不留盲区。过去的一些“头疼”问题,如今逐渐得到妥善解决。
“我是第五网格小组成员,小组有3个人,网格区域为红龙井商业街全段、五华楼四周。”社区工作人员费品值介绍,每天上午和下午,她和另外两名同伴都要开展入户宣传、文明劝导等工作。遇到水景工程溪流面上有游客丢弃的漂浮物,她就协助保洁员捞出来。如今,占道摆放拖把的少了,乱丢烟头的少了,乱贴小广告的少了。费品值感到很欣慰:“我们的工作,赢得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付出多少辛苦也值得了。”
红龙井商业街上,有13家酒吧、6家客栈、29家商店。过去“闹中取静”的地方,晚上渐渐变成了“唱歌一条街”,附近居民意见很大,称之为“干吼一条街”。今年6月30日,五华社区和有关单位联合,实施“噪音”整治,还周边居民和游客一份宁静。
“晚上11时后,我们的音乐声音不得超过20分贝。”云醉里酒吧的店长李海薇说。过去,店里都是客人走了才关门。现在,时间差不多了,主持人就会上台提醒客人,请客人谅解。遇到歌手没有唱完,偶尔会超过几分钟。“一次,我们的音乐声音大了些,有居民投诉,‘110’就及时出警制止,后来还被罚款500元。”她对社区的工作表示理解和支持,“我们一定配合做好工作,诚信经营、明码标价,让游客喜欢大理。”
“过去,有的客人抱怨‘晚上噪音太吵太乱’,现在客人休息有保障了。”大理五彩云客栈经理杨梅说,客栈去年6月6日开业,社区工作人员经常进店宣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相关内容。全店的工作人员都做到文明礼貌待客,“即使是旅游旺季,我们的客房也不乱涨价。”
今年82岁的社区居民杨光兴,精神矍铄。他从昆明退休回到家乡30多年,有一个最直观的感受:“近几年来,社区越来越漂亮,越来越有舒适感、安全感。”
利民惠民铸“金花”
在寸土寸金之地,大理古城的铺面租金较贵。然而,五华社区小商品市场的22个铺面、45个摊位的租金却低于市场价。前几个月,社区还投资20多万元,在市场里新建了“钢架+树脂瓦”大棚,没有收取租户一分钱。
“小商品市场建于10多年前,当时投资了100多万元,出租给社区生活困难和下岗、失业的妇女,销售毛线编织品、旅游商品和水果。”五华社区居委会副主任罗润仙介绍,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实施了市场环境改造、提升工程,旨在改变脏、乱、差现象,吸引更多游客进入市场,促进市场内的租户增收。
“现在,下大雨也不用担心了。过去,我们在杆子上绑雨伞、扯塑料布,有时雨伞倒下来,把旁边摊位上的东西也砸烂了。”今年76岁的租户杨润莲,有一个2平方米的摊位,一年租金3000元。她说:“我的摊位在路边,租金比里面的摊位多点,这也很公平。”社区居民张秋红与丈夫从建小商品市场起,就租了一个20平方米的铺面,现在一年租金3万元。她感激地说:“社区关心、照顾我们失业人员做生意,我们更要爱护环境,价格公道,让游客成为‘回头客’,树立大理良好形象。”
“我们对文明的追求,永远在路上。”杨春霞说,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社区积极开展“四进五创一围绕”活动:宣传工作进学校、进企业、进酒店、进家庭;创示范学校、创示范单位、创示范酒店、创示范家庭、创示范个人;围绕社区工作职能,整合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不断提高社区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同时,要让居民真切感受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实惠与便利,重点突出“四个结合”:将创建工作与洱海保护工作相结合,与民族团结示范社区建设工作相结合,与社区党建规范化建设工作相结合,与社区人员就业和创业工作相结合,让社区居民真正感受到“社区是我家”的温馨。
“新的时期,我们社区要共铸‘五朵金花’。”杨春霞说,实行阳光居务,铸“团结之花”;利民惠民,铸“服务之花”;改善民生,铸“发展之花”;团结互助,铸“民族之花”;绿色生态,铸“和谐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