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建立“五项机制体系”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22.03.2016  21:46

  文山无灾不成年。“十二五”期间,文山州大部先后遭受旱灾、雨雪冰冻、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灾种较多,灾情频发,受灾面广,累计958.38万人受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60.46亿元。州委、州政府始终秉持为民的执政理念,时刻关注受灾人员的冷暖,高度重视救灾工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健全“五项机制体系”促进全州防灾减灾能力大幅提高。

  加强救灾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修订、补充和完善州级预案1个,县(市)级预案8个,乡(镇)级预案104个,村(社区)级预案961个,实现救灾应急预案四级覆盖。强化应急值守,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三个第一时间”,即灾情发生后,民政部门第一时间深入灾区调查报送灾情,第一时间调运救灾物资抵达灾区,第一时间对受灾困难群众开展生活救助。

  建立健全灾害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州、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灾害信息员队伍1483人,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灾害信息网络全覆盖、全联动,不断适应防灾减灾工作迅速、及时、高效、准确的要求;全州共配备乡镇级救灾专用车辆104台,实现救灾专用车辆州、县(市)、乡(镇)全覆盖。确保一旦出现灾情,第一时间作出反映、上报情况、果断处置。

  建立健全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成文山州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并被列为省级分库,8县(市)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全部投入使用,实现以州级储备仓库为主、县(市)救灾物资储备仓库为辅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全覆盖。目前全州储备帐篷4500顶,棉被22900余床,衣服33300多件(套),储备粮食39.1万公斤,折叠床2700张,彩条布1070件。

  加快推进防灾备灾能力体系建设。扎实推进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10项重点工程及“三小”工程建设项目,全州建成131个应急避难场所,申报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7个,开展防灾应急演练410余次累计20.5万人次参加,发放防灾减灾应急小册子79万册。

  健全完善救灾资金保障投入机制。及时做好灾民过渡性生活安排、冬春救助、倒损农房恢复重建等工作,管好用好救灾款物,切实做到精准救助、精准赈灾。全州累计争取中央和省级救灾补助资金1.84亿元,地方财政配套1600万元,分别同比增长39.87%、25%。先后向受灾困难群众发放口粮960万公斤,发放救灾帐篷1420顶、救灾棉被7800余床、衣物46.8万件(套),临时解决旱灾期间62.02万人31.86万头(匹)大牲畜饮水困难,完成因灾倒塌民房重建4200间,修复严重损坏房屋13400间,有效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王成文 胡献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