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 全力挺起“六大产业”脊梁

16.08.2016  12:06

 
  本报记者 张登海 黄鹏

  “文山要在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挺起产业脊梁上下更大的功夫。”省委书记李纪恒前不久到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调研时一再强调要找准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努力把文山建设成为我省以铝为重点的有色金属产业基地,以三七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云南独具魅力的红色文化及休闲旅游目的地……

  近日,文山州委召开常委会,通过了《中共文山州委文山州人民政府关于着力推进重点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发挥文山资源、区位、交通优势,坚定不移走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的产业发展新路子,按照面向高端、引领超越,彰显特色、重点突破,创新驱动、科技支撑,科学布局、集聚发展,内培外引、开放发展的要求,强化组织领导,科学统筹规划,集中要素投入,加强统计考核,在巩固提高传统支柱产业的基础上,着力推进六大重点产业发展,加快形成新的产业集群,打造全州经济增长新引擎。

  以三七为主的 生物医药和 大健康产业

  发展目标

  2017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以上,其中:中药农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0亿元以上;医药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亿元以上;医药流通行业及相关服务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亿元以上。

  202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0亿元以上,其中:中药农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左右;医药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0亿元左右;医药流通行业及相关服务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亿元左右。

  重点任务

  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重视种源研究,建设国内规模最大、规范化程度最高的三七标准化种植基地,统筹推进有市场潜力的其他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

  开展新产品研发。整合全州生物医药领域创新资源,充分利用国内生物领域创新资源,以原创突破、优化提取工艺和二次开发为核心,提升三七系列提取物、药品、保健食品、日化用品等重大产品的研发水平,推进三七保健酒、口服液、食品等新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加强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建设。做大做强文山三七中药材市场,加强中药材市场监管,规范入驻药材市场的准入管理,建立质量检测、质量可追溯体系,建立现代仓储物流中心。推进互联网+经营模式,强化网络市场,加大电子商务发展力度。逐步建立电子交易、第三方检测、全程可追溯与信息服务、标准化服务、仓储物流服务、金融服务等融合发展的现代商贸体系。

  建设高水平科研平台。依托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所,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团队,开展以三七为主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培育和推进云南省三七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升级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省内外科研院所建设国内一流的三七研发平台,充分整合科技资源,研究解决三七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科技问题。

  打造“文山三七”大品牌。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为主的思路,开展三七产业宣传顶层设计和总体策划。用好文山三七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和文山三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着力打造一批优秀产品,培育三七大品牌。大力提升三七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让文山三七成为文山乃至云南的一张独特名片。

  发展大健康产业。统筹利用生物医药、医疗、生态旅游等优势资源,鼓励发展多样化的健康产品和服务,构建集养老、养生、医疗、康体等为一体的大健康产业体系。

  重点项目

  打造特色园区,力争把文山三七产业园区培育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扶优扶强一批本土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内外医药企业参与以三七为重点的生物医药产业开发,建设以三七为重点的现代化生物医药产业企业集群。

  新型冶金化工和 新材料产业

  发展目标

  按照“一批技改提升项目,一批开工建设项目,一批竣工投产项目,一批对接引进项目”的思路,强化产业的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集中度,努力将文山打造成云南省重要的新型冶金化工基地。2017年,以铝为主的新型冶金化工产业实现产值180亿元左右;2020年,产值500亿元以上,增加值200亿元以上,新材料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28%左右。

  重点任务

  依托文山州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冶金产业基础,大力发展以铝为重点,锌、铟、钨、锑、金、锰、镍、钛、镓等共同发展的冶金产业,提高装备和工艺技术水平,实现新材料和新型冶金化工产业有机融合的特色产业,推进大资源向大产业发展。积极引入国内外技术、人才资源和成套设备,在金属基复合材料、稀贵金属为基材的新型材料以及新型环保材料等领域开展集成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提高新材料产业的精深加工程度,扩大新材料产品的种类和品质,不断延伸产业链,力争向冶金化工新材料产业链的高端发展。重点开发铝材、锰基材料、锌材、锡材、锑化工材料、钨化工、钛白粉等金属基复合材料,积极拓展铟、钨、镓等稀贵金属为基材的新型电子信息材料、催化材料、半导体材料,形成一批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加大石材、高岭土资源开发利用力度,探索发展碳化硅新型不定型耐火材料、碳化硅纤维、功能陶瓷等新材料产品。

  重点项目

  以马塘工业园区、百色—文山跨省经济合作园区、马关县工业园区、麻栗坡县工业园区、丘北工业园区、西畴县石材园区等园区为载体,重点开展铝型材的开发项目、钼铁冶金全过程先进技术集成与研究项目、高杂低钨矿石处理工艺深入研究等课题研究,重点建设ITO靶材产业化项目、高纯铟项目、马关县铟材料研发加工基地、西畴微晶石生产基地建设项目,重点招商引资汽车轮毂项目、高速列车用铝合金高功率散热器系列产品开发技术改造项目、太阳能发电应用铝组件加工项目和5万吨航空铝合金预拉伸中厚板项目。大力支持现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积极引进大型企业参与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旅游文化产业

  发展目标

  2017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40亿元左右,旅游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以上;2020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3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左右,旅游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以上。

  重点任务

  贯彻落实云南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以全域旅游为方向,以打造精品景区和品牌产品为途径,形成“顶天立地、铺天盖地”的井喷式发展文山旅游新趋势。

  瞄准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目标,把文山打造成为云南旅游文化产业的新高地,把普者黑、坝美打造成国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和云南旅游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

  鼓励发展旅游新业态,大力开发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商务会展旅游、康体运动旅游、乡村民俗体验旅游、特色产业发展、边境旅游项目,建设研学旅游基地,推出情感旅游产品、探奇探秘产品。提升旅游服务接待水平,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和旅游标准化体系建设,对文山旅游文化形象整体包装和推广。挖掘、整理丰富的民族文化艺术资源,不断丰富民族文化内涵,拓展民族文化外延。大力开发与文化创意结合的珠宝、刺绣、雕刻等文山特色创意产业,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服务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加快文山旅游文化品牌建设,努力培育旅游文化消费市场。

  组建文山州旅游产业发展联盟,积极发展和壮大我州旅游文化企业,培育旅游文化集团公司,积极引进有实力、有市场、有责任的省内外大型旅游文化企业、集团公司参与我州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建设和旅游文化市场运营。

  重点项目

  重点以丘北普者黑、广南坝美、麻栗坡老山为支撑,抓好文山市盘龙河滨水生态休闲带及城区人文景观、砚山黑巴草场,西畴香坪山芳香旅游区,麻栗坡英雄老山圣地、城寨白倮原始部落,马关八大木宝石地址公园,富宁剥隘休闲康体度假旅游区等一批重点旅游文化项目。打造《梦幻普者黑》《寻梦世外桃源》《老山颂》《坡芽歌书》《太阳鸟母》《国旗下的老山》等演艺项目,提升旅游景区文化内涵。

  外向型加工和 制造产业

  发展目标

  2017年,主营业务收入实现35亿元左右,其中装备制造业收入10亿,消费品加工业25亿元左右;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5亿元左右,其中装备制造业收入20亿,消费品加工业35亿元左右。

  重点任务

  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充分利用我州区位优势,依托马塘工业园区,以国内和东南亚、南亚国家市场为目标,积极承接先进装备制造领域的国际国内技术和产业转移,鼓励企业自主开发和引进高新技术、先进生产工艺和装备,改造提升传统装备制造业,形成特色突出、优势明显、高效低耗、生态环保的装备制造业。重点鼓励矿山机械设备、大型非标件制造等领域的先进技术产业化应用,实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战略,利用与三一重工等知名企业合作的机遇,进行技术整合,拉动我州制造业发展,逐步构建和发展我州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以“文砚平”半小时经济圈布局建设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依托美泰玩具、富士康科技等一批知名企业,加快承接电子、家电、纺织服装、鞋帽、塑料制品、玩具、五金等出口导向型消费品制造,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电子信息产品、轻工纺织产业平台和加工贸易平台。力争“十三五期间”在工业园区承接产业转移加工区设立综合保税区申报成功,满足入驻园区的外向型出口加工贸易企业进出口需求。

  重点项目

  加快砚山工业园承接东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转移示范的“园中园”建设,推进进驻园区企业生产线项目建设,形成上下游产业链集聚发展;积极支持文山通用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发展加强与三一重工等知名企业合作,加快非标件发展。鼓励和支持企业依托现有的产业资源,组团式、链条式、配套式引进原料供给、产品组装等产业链企业入驻园区发展。鼓励本地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互联网企业提升技术服务能力和影响力,向软件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转型。

  高原特色

  现代农业和 食品加工产业

  发展目标

  2017年,全州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160亿元,2020年,全州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180亿元;2017年,食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75亿元左右,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21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6%左右。

  力争培育销售收入达10亿元以上的农业“小巨人”1户,农业“小巨人”销售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

  重点任务

  着力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稳定高效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经济带,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以园区建设为依托,进一步加快发展辣椒、蔗糖、木材加工、木本油料、畜禽、茶叶、果蔬产业等优势食品加工产业发展,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健全标准体系,努力将文山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甘蔗、木本油料、绿色健康食品的生产和加工基地。推动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业发展空间。

  重点项目

  加快高标准农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等项目和文山三七产业园区、砚山工业园区、丘北工业园区等项目建设。大力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进驻发展。

  边境贸易和 物流业

  发展目标

  2017年,实现边境贸易总额87亿元人民币,现代物流业增加值达到35亿元左右;2020年,力争边境贸易总额实现12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速为12%,现代物流业增加值达到65亿元左右,年均增长22%左右。

  重点任务

  扩大对外经贸规模,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培育一批上规模的进出口企业,多方位引导和扶持边贸进出口企业做大做强。以麻栗坡边境经济合作区“一个载体”为核心,以天保、都龙、田蓬口岸“三个窗口”为依托,大力推动边境贸易的发展。根据口岸功能区的布局,扩大边境贸易的区域范围,继续争取口岸特殊监管区域政策支持,争取国家对重要农产品给予进出口配额的支持政策。做活边民互市贸易,边贸活商,以商促业,带动就业,带动加工,聚集人气,增加边民收入,促进边境贸易发展。探索一口岸多通道管理模式,推动“边民互市+落地加工”模式发展,培育一批重点边贸企业,扩大文山对越贸易量。

  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和城市功能定位,依托干线铁路、公路、机场、口岸、港口,构建“区域物流枢纽中心—物流园区—物流中心—专业物流项目”等多层次、广覆盖的现代物流布局体系和完善的物流网络。根据文山州的资源和区位优势,构建物流通道,统筹规划建设口岸物流中心、云桂铁路沿线物流园区、商贸物流中心。辐射带动滇东南地区及其周边地区,逐步成为商品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与人才流汇聚的中心,形成多层次、网络化的现代物流网络布局。推进物流基础设施有效衔接,加快发展口岸物流、制造业物流、城市配送物流、互联网+物流、航空物流以及冷链物流六个重点领域。

  重点项目

  推进天保口岸、都龙口岸、田蓬口岸为主的边境通道建设,依托边境通道建设边民互市点,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并逐步加强对其他重点边民互市点的建设。加快推进麻栗坡县天保口岸现代物流中心、马关县都龙口岸物流中心、富宁县田蓬口岸国际物流中转中心等口岸物流建设。进一步加快广南县、富宁县、丘北县火车站物流园区等云桂铁路沿线物流园区的建设。进一步加强砚山现代物流园区、马塘工业园区综合物流中心、富宁港物流园区、百色—文山跨省经济合作园区、西畴县兴街出口贸易加工区商贸物流园区等物流园区建设。支持具有良好发展基础的企业发展成为专业化、社会化的现代物流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