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到大理调研
3月17日,项兆伦在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璞真扎染坊调研。
本报讯(记者 辛向东 文/图) 3月16日至17日,国家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王建华,省文化厅厅长李涛、副厅长杨德聪等领导深入我州部分县市,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情况进行调研。
项兆伦一行先后深入鹤庆县新华村银器加工户,剑川县兴艺古典木雕家具厂、沙溪镇寺登街,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璞真扎染坊,大理大学古城校区艺术馆、大理州白剧团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等进行调研。每到一处,项兆伦都认真听取省、州及县市各级领导和非遗保护传承人的有关情况介绍,与工艺大师、在校师生、文艺工作者促膝交谈,详细询问鹤庆银器加工、剑川木雕手工艺,大理州非遗保护传承项目、非遗研培基地建设发展情况等,并饶有兴趣地观看了州白剧团“三道茶”表演。
调研中项兆伦指出,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体系建设高度重视,多年积累形成的良好工作基础,社会各界日益增长的对非遗保护的参与热情,是在新形势下做好非遗工作的有力保障。各地文化部门和非遗工作机构要深化对非遗工作新任务的认识,强化意识,进入状态,积极主动开展实践,创造和提供新鲜经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非遗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巩固抢救保护成果,提高保护传承水平。要以人的培养为核心,以融入现代生活为导向,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督评估制度,继续搭建各种传承和展示平台,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努力扩大社会参与,扩大传承人群,不断巩固抢救保护成果,着力提高保护传承水平,推动非遗事业可持续发展。
项兆伦对大理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工作并取得可喜成就给予充分肯定。他强调,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要切实保护好不可多得的非遗文化资源,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构筑良好的展示平台,不断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要探索传统手工艺更好适应时代变化的创新发展之路,研究实践传统手工艺项目在技艺、题材等方面的创新,要做到一头走进生活,一头走进艺术;提高传承能力,扩大传承人群,加快电商发展,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从生产性保护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转化。要加强校企合作交流,实现成果共享,积极探索“手工艺人+企业或高校”的合作模式,一方面为民间艺人创造条件,使他们提高素质,另一方面从他们身上汲取营养,通过研培基地的建设,提高非遗教育、传承和再创造能力。广大文化工作者特别是非遗项目从业者,要自觉担当起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重任,注重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探索传统工艺文化与现代生活、现代工业的有机融合模式,在传承发展的同时为带动就业增收、为地方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州委副书记、州长杨健,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部长彭斌,州人民政府副州长洪云龙、曾天山,大理大学党委书记李兴华、校长张桥贵等领导分别陪同调研。
州文体局、州文产办等相关部门,大理市、鹤庆县、剑川县领导参加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