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文化旅游地产正迎来巨大整合与升级

29.01.2015  13:12
在“中部崛起”与“万亿倍增”等战略的推进之下,诸多地产大鳄进入,合围发力湖北文化旅游地产板块。

“地产+X”下的一题多解

文化旅游地产,做的是一道“地产+X”的产业运算。其中,“X”包含文化、旅游,甚至更多。

纵观国内以欢乐谷、迪士尼等为代表的,开发与运营已经比较成熟的大型文化旅游地产项目,一个清晰的发展模式已然呈现:

以文化与旅游为基底,文化旅游地产通过嫁接与整合区域内的各种资源,放大自身的特色体验,将文化、旅游和地产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产业链条的延长之间,打造独具品牌标签的核心产品,赋予文化与旅游产业全新载体,也为地产项目赋予居住之外的更多价值,实现“一题多解”。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文化旅游地产的开发难度明显高于传统住宅与商业地产。“文化旅游地产拥有‘四个车轮’,即为文化、品质、模式、资金。”他说,“只有四轮同时平稳运行,才能实现稳健发展与可持续经营。”

业态叠加之间,文化旅游地产对于经济的强大拉动力量也逐渐显现。据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GDP总值568845亿元,其中以文化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湖北省内重点项目集中推进

在“中部崛起”与“万亿倍增”等战略的推进之下,诸多地产大鳄进入,合围发力湖北文化旅游地产板块。

其中,作为国内文化旅游地产领军品牌之一的万达,在武昌东沙之畔,沿楚河汉街为轴,一路展开铺金点翠。其两大重点项目—“红灯笼”汉秀剧场与“黄金屋”万达电影乐园将同期启幕;以“城市度假”理念,华侨城则以欢乐谷为核心,“四大公园、四大文化中心、两个主题酒店、一个国际文化湾区”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的逐渐实现。

由香港世茂集团投资400亿元打造的亚洲最大室内主题公园—世茂嘉年华商业中心主题公园于蔡甸开建,预计开业后年接待游客能力将达2000万人次。

2014年8月,作为黄陂木兰天池、嘉鱼山湖温泉景区等省内著名旅游品牌缔造者的丰太集团,推出以罗田薄刀峰避暑旅游景区为代表的“避暑地产”,将旗下产品线衔接四季,在省内生态文化旅游板块独树一帜。

2014年9月,作为恒大酒店的华中扛鼎之作,武汉恒大酒店正式开业。这一项目以“6+1文化旅游城”开发模式,包含超豪华酒店、运动中心、健康中心、会议中心、饮食中心、娱乐中心和商业中心,成为武汉乃至华中区域旅游度假的全新价值点。

诸多项目的前赴后继之间,2014年的湖北文化地产链格局正迎来巨大整合与升级。

定位与服务成为长存之道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间,业内人士表示,作为非刚需产品,文化旅游地产的抗风险能力更为脆弱,在热火朝天之际也要“冷”思考,防范井喷背后可能潜藏的危机。

近年来各地项目的蜂拥而上,激进拿地与同质化风险不断涌现。“简单复制主题公园的模式泛滥,尤其是部分地域市场内分布了较多同类型产品,让人不得不警惕市场同质化风险。业内人士举例分析,早期张艺谋的“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印象·西湖”等系列演出推出后轰动一时,这股“印象”之风也迅速席卷全国景区,如果未能深刻结合当地民俗文化特色,极有可能沦为鸡肋产品,嚼之无味。“简单地复制模仿、拼凑叠加并不能维系长久的吸引力,真正做到给游客别样体验,才能保证人气,而这也是文化旅游地产项目的核心价值。”业内人士认为,如何因地制宜做好专业与精品项目更值得思考。“像近年来万达的楚河汉街、华侨城的欢乐谷,都是很好的典范,也取得了显而易见的城市品牌塑造与经济带动效应。”他表示,文化旅游地产对于规划、资本与运营都具有很高要求,既是市场需求助推而成,最后也要由市场反馈来最终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