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宁县老干部20年发明《数码字典》
7个数字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字全部解读,此项发明填补了我国汉字数字信息处理研究领域“查字技术与输入技术、信息技术、数学公式、汉字书写和执行国家笔顺规范”相脱节的空白。近日,由文山州及富宁县一帮文化人历经20年潜心编撰,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汉语数码字典》,令人耳目一新。
据参与《汉语数码字典》编辑工作的富宁县政协办公室副主任、经济委副主任陆保邺介绍,1994年4月的一天下午,文山州社会科学研究所负责人(助理研究员)、文山州汉字数码技术研究会会长(《汉语数码字典》主编)、文山州妇女儿童发展规划评估专家何光才先生因用多种查字法都没法查到“耄”字,在苦恼中产生了用汉字笔画结合书写规律编码查字的念头。经过一年多的研究,他发明了“汉字通式编码技术”,并于 1995年6月申报国家发明专利。《汉语数码字典》从技术的产生到如今的编纂出版,已历经20多个春秋,此项研发成果填补了我国汉字数字信息处理研究领域“查字技术与输入技术、信息技术、数学公式、汉字书写和执行国家笔顺规范”相脱节的空白。2007年,在专家评鉴会上,时任云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袁显亮惊叹道:“《汉语数码字典》用7个数字就把博大精深的中国汉字全部解读,很了不起。这样高科技的字典出在我们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出现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文山州富宁县,真是不可思议。”
陆保邺还说,由于字典的研究编纂团队都是业余的在职老师、干部或离退休干部(也有部分参加研究和编纂工作的老干部没等到成果的出现就陆续离世)自发参加,组成人员几乎都是边疆少数民族,既没有经费保障,也没有什么科研项目的支持,更谈不上有什么利益的回报,全靠研究团队成员无私的、不求回报的默默奉献,没有经费保障,每走一步都非常困难。(记者 郭春柏 刘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