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为昆明扶贫攻坚工作提良方 锐意创新助脱贫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袁艳 孙红亮 赵艳芳 张钊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关于扶贫开发的系列方针政策,立足基本市情,在工作思路、资金投入、工作抓手、机制创新等方面加大力度,推动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昆明市扶贫攻坚工作任务依然任务艰巨、任重道远,脱贫攻坚各项举措仍需继续推进。
1月13日,昆明市代市长王喜良在《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指出,2016年将加快推进脱贫攻坚进程。根据《报告》,昆明市将在2016年完成3个整乡推进脱贫、启动3个整乡脱贫项目;实施省级行政村整村推进15个、市级40个,精准扶贫示范村30个;建设宜居农房1万户以上,易地扶贫搬迁4000户;启动实施自然村公路路基改造和路面硬化工程;完成劳动力培训3万人,转移2.5万人;省、市扶贫到户贷款2亿元以上,扶持5000户以上贫困户;减少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7.5万边缘贫困人口;实现禄劝县脱贫摘帽。
而在今年的市“两会”上,脱贫攻坚也成为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纷纷对脱贫攻坚问题建言献策。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看来,“输血式”扶贫治标不治本,要打赢扶贫攻坚战,更需要从打破常规、精准扶贫、教育先行、根除返贫等方面入手,多措并举助推昆明真正实现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人大代表李开德:8大工程促禄劝脱贫摘帽
禄劝贫困面积广、程度深,光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就有9646户,涉及32865人。但是,禄劝县将把此次任务当做机遇,化压力为动力,按照“减贫、摘帽、增收”的工作要求,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导向,以“两出、两进、两对接、一提升”为重要举措,苦干实干,确保如期实现减贫摘帽目标,为“十三五”发展开好头起好步。
李开德表示,禄劝将开展特色产业发展、农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扶贫、贫困农户增收、医疗救助、社会保障兜底、党建和扶贫双推进8大工程。扎实解决好贫困地区水、路、房、通讯等问题,切实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特色产业脱贫,引导支持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传统手工业,培育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农业基地,促进贫困群众增收。引导劳务输出脱贫,加大劳务输出、职业技能、先进适用技术培训力度,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能稳定实现就业。
实施易地搬迁脱贫,对居住在环境恶劣、不具备发展条件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推进教育脱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加大贫困家庭学生救助力度,确保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开展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建立贫困人口大病保险、重特大疾病救助机制,实行分类救治、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机制,确保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脱贫,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就业帮助脱贫的贫困人口,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保障贫困人口基本生活。
人大代表张光文:脱贫攻坚要打破常规
昆明市人大代表张光文提出,为了加快禄劝脱贫的步伐,建议在建设自然村道路建设时,要打破常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简化一些程序,并实施权利下放。“比如修路,按照常规,先要招投标,这可能拖延几个月的时间,但是昆明的最佳施工期是1-5月,5月以后进入雨季,施工会很困难。”
此外,张光文还提出,相对于种植核桃,养猪、牛、羊等家畜会见效更快。可以在种植业扶贫的基础上,加大畜牧养殖业的扶贫力度,对于无本钱的农户,适当补助。
人大代表杨树云:精准扶贫应该是授人以渔
市人大代表杨树云认为,对于农村的脱贫,主导的应该是农业,而昆明的高海拔、低纬度、日照时间长、都特别适合发展云南的特色农业,目前,云南有很多产业,但是很零散,各自为战屡见不鲜,没有做成一个大的产业链。因此,政府需要对整个产业结构调整,抓住几个关键点,然后加大力度去巩固整个产业的基础,把类似前三的产业结合在一起,来巩固整个云南的农业产业化。
他还提出,云南在花卉,蔬菜,水果,种植,养殖在全国都比较有优势。云南的特色农业在于别处有的,云南也有,而别处没有的,云南也有。对此,他希望在“十三五”的规划里,政府抓住一个产业,将整个产业明确,从各个方面扎实去做,挑起一些大的龙头企业,抱团取暖,把整个产业链做成一个很有规模,很有品牌来发展云南的高原特色农业。五年之内,一定能让百姓脱贫。
用科学的方式为老百姓解决难题,才能使老百姓快速的脱贫。“让老百姓在产业链中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只有看到老百姓脱贫了,这种方式才会被更多的人接受。”杨树云说,一定要用产业带动,才能脱贫。目前杨树云的精准扶贫方式是把农业和老百姓交织在一起,成立合作社,把种苗,肥料,技术提供到合作社,合作社将扶贫资金拿来入股,老百姓认可之后,可以投入生产,蓝莓一年种植,当年就能结果。
政府资金上的扶持,只能是短期脱贫,要想长期脱贫,还得授人以渔,不能只是授人以鱼,杨树云说用心去做一件事,找到一个点,以点带面,才能够真正做到脱贫,不能飘在空中,政策一定是要落地,接地气。
人大代表李来香:建房审批困难影响招商引资
寻甸县代表李来香表示,为守住耕地红线,当地老百姓要建房、建厂都很难获得审批,严重影响了招商引资。“当地有高质量的洋芋,已经有很多加工厂表示愿意设厂进行深加工,但都因为无法获得建厂审批手续而退出了。”李来香说。
扶贫问题是此次两会诸多人大代表关注的问题,也是很多政协委员关注的问题。如市政协委员陈增会和刘文连认为贫困地区多是交通闭塞,地理环境恶劣的地区,应先解决交通问题。市政协委员倪淼则认为,一个贫困乡村应该打造自己的特色产业,还应该考虑“互联网+农业”模式,借势互联网来扶贫,比如在乡村搭建农村电商,解决销售渠道,开发高原特色农产。而陈增会则认为,应当利用贫困地区的资源,发展特色旅游。比如开发利用好禄劝轿子雪山、东川红土地等旅游资源,通过旅游带动其他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刘文连补充道,“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找准方向,发展特色农业。比如,东川地区土豆鲜美,可以大力进行土豆种植,规模化生产,同时也可进行深加工。另一方面,搞好旅游业,结合农业的发展,可以开展农业旅游、田园旅游。”
政协委员孙文平:扶贫攻坚教育先行 印发手册宣传政策
市政协委员孙文平表示,在脱贫攻坚战中,参加扶贫“挂包帮”“转走访”的单位和个人不懂得或懂得的相关帮扶政策不多,面临着不知道怎么帮扶的问题。比如,对因病致贫的贫困户,不知道医疗保险制度;对缺乏资金的贫困户,不知道贷款扶持政策。有的单位去挂钩帮扶,会筹集资金帮贫困户解决一些燃眉之急,但暂时性的扶持解决不了脱贫问题,让贫困户拔掉穷根,还需要政策上的支持,社会力量的参与,老百姓自身的努力。
孙文平建议,市政府办公厅牵头,有关部门抽调人员尽快编印一本《精准扶贫帮扶政策手册》,对医疗保险制度、民政帮扶、社会保障、农业产业扶贫政策、困难学生生活补助、贷款扶持政策等相关政策法规进行介绍。对参与帮扶的单位及人员进行政策培训,让每一个参加帮扶的人员都知道如何帮扶,从而更好地开展精准扶贫,让贫困户脱贫。
政协委员叶明:政策产业劳动力合理脱贫 持续支持防返贫
政协委员叶明认为扶贫攻坚是一项综合性非常高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只有上升到国家高度,才能高位推动,更好地统筹各方面的资源,要形成国家、省、市各个层面政策形成统一体系,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脱贫不是某一个部门或某一级政府就能独立完成的,要举全国之力,加大对政策的制定、理解、完善、落实到位,争取全覆盖。”另外,一个区域的发展,长期脱离贫困,最终还是要靠产业。尤其是农村脱贫需依靠第一产业——农业的发展。盘活做好农业需要提前策划、具体措施,结合国家关于农村资源流转的各项政策,把资源盘活,利用好农业资源是当地脱贫的关键。第三,目前农村劳动力极度匮乏,大多青壮年外出打工,发展农业缺乏劳动力是不可行的。如何吸引外出打工者回乡就业,解决农村劳动力问题,需要各方研究解决方案。叶明认为“政策、产业、劳动力三方面都解决好了,脱贫致富是非常有希望的。”
“不过,对于确实不合适发展任何产业的区域,就需要考虑组织居民进行整体搬迁。”叶明指出,昆明市部分贫困区域位于生态保护区内或在水源地附近,那么在搬迁过程中就需要考虑国家关于生态补偿政策。叶明建议,在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落地实施的同时,省、市可以适时制定政策,把居民搬迁到适合发展的地区。“在贫困区域脱帽之后,相应扶持政策要跟上,政府要完善政策、落实,可持续性地扶持,防止返贫。”
政协委员宋绍明:开拓“林下经济”模式
政协委员宋绍明指出,昆明市森林覆盖率高,林地面积广,贫困山区脱贫致富可以考虑开拓“林下经济”模式,因地制宜,合理开发资源。林下经济是指以林地资源 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他举例说,“宜良野生菌尤其是干巴菌品质优良,宜良县政府创新思路,开发林下经济,发展纯天然食品,不仅有效保持林下资源,保护森林资源,防止无序开发,同时通过承包土地,给农民带来收益,对山区贫困人们脱贫起到积极作用。”集体林地承包到户,农民充分利用林地,实现不砍树也能致富,是提高林地产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编辑:廖拓溪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