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风劲 黑马蹄疾 ——写在我国快递年业务量首次突破百亿件之际
一
历史,总在变革中迸发前进的力量。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中国大地,放飞了无数个梦想,也释放了无限的生产力。百舸争流,百业竞发,不仅“老树发出了新芽”,无数新鲜事物更在不经意间悄然诞生。这其中,尤以快递最具代表性,说快递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毫不为过:
国门打开,让中外贸易日益频繁,1980年,国际快递业务率先登场;
经济发展,让商贸往来成为常态,1984年,国内快递业务应运而生。
彼时,南国一隅蛇口喊出了振聋发聩的口号——“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而具备“速度”天性的快递也在那个崇尚“速度”的年代酝酿着变革。
时间到了变革加速的20世纪90年代。快递业的“国家队”EMS已经将邮件网上跟踪查询、成立快递专用的全货运航空公司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变为现实。国际快递巨头FedEx看到了中国的机遇,将亚太区总部从夏威夷迁至香港。城市里,对于快速寄递的需求更加旺盛,在快递领域创业的商机愈发涌动,一批民营快递公司相继成立——1993年,申通快递在“东方明珠”上海扎根;同年,顺丰速运在“改革滩头”广东创立;次年,一位抱有梦想的年轻人,让宅急送在首都启航……
不过,这些快递企业当时都未曾料到,一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时代“宠儿”也同时来到了身边,并将深刻影响和改变着包括快递在内的世界的命运——
1994年4月20日,中国通过一条64K的国际专线,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开启中国互联网时代“黄金20年”。5年后的1999年,马云等“十八罗汉”在杭州的一间公寓里创办了阿里巴巴,电商时代降临,并在数年后与快递不期而遇、风火相促,成为经济新业态的“双子星”。
二
时间很快进入新世纪,改革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下来。
2006年,邮政体制改革大幕拉开。当时的媒体评价称,“邮政体制改革对于深化改革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改革是在邮政部门,意义却远远超出了一个部门。”
2007年1月29日,重组后的国家邮政局和新组建的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挂牌;3月23日,国家邮政局召开第一次年度工作会议,在马军胜局长1.3万余字的工作报告中,三句话令快递企业看到了“天亮”的希望:
一是“快递企业多元化的格局正在形成”。尽管在事实上,1993年以后的中国快递市场已经存在多个主体,然而由于得不到法律的承认,快递企业只能顶着“黑速递”的帽子在夹缝中潜行求生。上面这句话意味着快递企业终于可以正式登堂入室。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修订的相关工作" >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修订的相关工作”。惟有法律发放合法“身份证”,各类市场主体才能吃上“定心丸”,心里“有方向”。三是“为国有、民营、合资、外资等各类市场主体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这表明快递企业将纳入邮政管理工作的范畴,不再是“没娘的孩子”。
然而,上述三句话只是中国快递业捋顺关系、凝聚共识、共促发展的起始,一个改革迭出、利好纷至的时代到来!
——2008年,大部制改革启动,邮政行业为“大交通”增添新动力,快递企业也乘上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快车”;
——2009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正式实施,无论怎样评价它对快递业的意义都不为过。修订后的邮政法首次将快递业务纳入调整范畴,确立了快递企业的法律地位,提出了“鼓励竞争、促进发展”的原则,极大地释放了快递发展活力。这一刻,让长期定位不清、管理模糊的快递,成为了一项充满希望、前景广阔的独立业务;这一刻,更让王卫、陈德军、喻渭蛟们多年的期盼变为了事实——大力投入、大举扩张成为发展代名词;
——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快递营业税税收政策,实行与邮政业业务相同的税率,有效降低了快递企业的实际税赋;
——2011年,国家首次将快递纳入产业结构调整目录;
——2012年,国务院决定深化邮政体制改革,建立三级邮政管理体系,357个省级以下机构顺利组建,快递市场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2013年,国家邮政局提出“到2020年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邮政业”的战略目标,快递业大发展、上水平成为实现邮政业“中国梦”的关键因素;
——2014年,国家邮政局推动快递业向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迈进,“向下”“向西”“向外”稳步推进,“1+1”向“1+3”扩容之势初现。
沿着中国快递业改革发展的另一条主线——快递企业,同样可以读到各不相同的精彩。
中国邮政速递物流坚持规范发展、积极出击市场,率先推出“全夜航”和以南京为中心的大集散模式,开创了“把白天留给客户,将夜晚留给自己”的时代,大大提升了快递时效,让“次日达”变成常态。顺丰坚持“品质优先”,在诸多快递企业中独树一帜,走出了一条多元并进的差异化发展之路。申通、圆通、中通、韵达、百世汇通、天天等企业,体制机制灵活、市场反应灵敏、注重多元创新,堪称连接电商、网店、商品与消费者的“毛细血管”。京东、苏宁等电商自建物流,在管理信息化、仓配一体化、服务标准化方面颇具优势。优速、快捷、全峰、增益等新晋势力,也在企业架构、经营管理、网络组织等领域全力升级,力图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今年以来,各大企业更是加快“下乡”和“出海”步伐,在网点覆盖和跨境寄递等方面进展迅猛。
与此同时,一个“环境优化、物种丰富、不断进化”的产业生态体系正在形成完善——信息通信、运输工具、手持终端等设备,成为生产服务效率提升的利器;资本、人才、管理等要素的注入,加速了建设现代企业的步伐;与电商、制造业等行业的深度联动,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有效衔接,快递业的产业链正在不断延伸。
不仅如此,以“最美快递员”为代表的“百万快递大军”,通过辛勤劳动、真诚付出与凡人善举,成为行业与外界沟通的形象大使,成为行业安身立命的宝贵财富,也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不竭动力。
更重要的是,百万大军成就了千千万万客户,创造出千千万万社会价值,而正是这千千万万的客户和社会价值,成就了一个开天辟地的中国快递“百亿时代”!
三
诸多改革举措,成就了快递业无与伦比的精彩。
邮政体制改革8年来,在法规政策利好、市场需求旺盛、行业奋进实干的共同作用下,快递业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进入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阶段,年业务量从2006年的10亿件增长到2013年的91.9亿件,年均增幅达到37.3%,市场规模在世界上“坐二望一”。尤其是2011年3月以来,我国快递业务量已经连续44个月累计同比平均增幅超过50%。2014年前三季度,全国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93.9亿件,同比增长52%;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409.9亿元,同比增长41.6%。
10月20日,我国快递年业务量首次突破100亿件——从0到10亿件,用了26年时间;从10亿件到100亿件,仅用了8年时间。数字已经为不断深化的邮政体制改革的阶段性成果做了最佳注脚。
回顾中国快递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在业务量和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快递业的定位与内涵也发生了三次飞跃。
20世纪80年代初诞生至2005年,我国快递市场主要是以国有企业为主体,以商务快件为主打产品,以商务、政务人群为主要服务对象,快递的定位是高大上的精品服务;
2006年至2013年,快递市场呈现主体多元化,主要电商平台与国有、民营快递相继达成合作,快递成为电子商务“落地”的基础,快件价格也不断走低,“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小快件、大民生”的理念深入人心。
当指针指向2014年,这个对于邮政行业而言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一切变得更加与众不同——今年是万国邮政联盟成立140周年,国内特快专递业务开办30周年,中邮航全夜航10周年,邮政法修订实施5周年。在这个关键的时间点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快递四度“点赞”,让我们对于中国快递业的再定位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今年春节前夕,1月27日,李克强在陕西西安顺丰慰问视察快递员工时指出:“快递业关系经济民生,是中国经济的‘黑马’。”
3月5日,李克强在全国人大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要促进物流配送、快递业和网络购物发展。
9月10日,李克强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阐述中国经济积极变化时指出,物流快递、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商业模式迅速成长。
9月24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开放国内快递市场。他还特别指出:“快递业搞活了,新的市场就激活了。”
这是对快递业进入新时代的寄语,亦是对快递业的全新定位:现代服务的关键产业,替代传统流通、引导消费升级的现代产业和物流领域的领先产业。在今后的发展中,快递业将起到新一轮对外开放的先行者、全面深化改革的试验田、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助推器的作用。
改革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回首中国快递业走过的30多年,尤其是邮政体制改革以来的8年,我们会发现,改革每前进一步,发展就会更进一步。8年的发展、10倍的增长、百亿的件量、千亿的产值、万亿的带动,让中国快递业发展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与日俱增。
中国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邮政业改革和快递业发展的脚步也不曾停歇。历史经验表明,在最有利于发展的时期,必须用持续的奋斗和变革,赢得有利于发展的一切条件和机会。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全新背景下,已经处于改革发展“弄潮儿”位置的中国快递业,必将拥有更加美好而辉煌的未来!
(中国邮政快递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