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00期《昆明日报》22日全新面世 改版引读者点赞
社区居民看改版后的《昆明日报》,并谈起曾经去过的湿地。 记者李海曦/摄
在复刊出版10000期之际,昨日改版后的《昆明日报》以更加疏朗的面貌与读者见面。看到报纸成长、创新与进步,许多陪伴报纸成长的老朋友为《昆明日报》送来掌声与祝福,并寄予殷切期望。
新期望
让报纸成为宣传昆明的窗口
《昆明日报》的变化,让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研究室主任李庆平感到耳目一新,“希望改版后的新闻内容更突出昆明特色,在公共场所也能被经常看到,让她成为宣传昆明的一扇窗口。”
李庆平说,《昆明日报》是传递主流声音、向社会传递正能量的权威媒体。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媒体,在报道党委、政府所实施的政策措施的同时,也要反映这些政策措施落实的效果和社情民意,积极在政府与民众间搭建起信息交流的桥梁。
坚持“走转改” 积极转文风
“改版后的报纸更加鲜明、更有‘视觉号召力’,新的版面布局和字体既显出端庄严肃的风格,又透着一种隽永亲和之气。”云南大学人文学院新闻系副教授曹云雯说,改版后的报纸更注重版面的有效利用,头版信息量增大,在保持党报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凌厉之气减弱,温润执著之风渐起。
曹云雯认为,解读政策、宣传政策、深入系统地讨论问题,是党报评论的核心竞争力,今后传统媒体还可以利用新媒体,更好地体现声音的多元化。对于一份省会城市的党委机关报,“真正的成功”就是始终坚持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执政理念,认真研究省情、市情,求真务实,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上。
希望《昆明日报》在“凝聚向上力量”的共识指导下,坚持“走转改”,始终坚持“只有深入踏实的采访,才有读者爱看的报道”,积极转变文风,让媒介对受众在关注公共事务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新感受
集信息量和好看度为一体
作为市环保局宣传部门的负责人,翻阅《昆明日报》了解当日的时事新闻,看一看与环保工作有关的信息,是徐卫华每天的习惯。“及时”“丰富”,是徐卫华对《昆明日报》的整体感受,“好看”“简洁”,则是改版后新添的印象。徐卫华还对报纸改版提出意见和建议,“传递信息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标题可以更灵动,内容可以更丰富,政策解读可以更简洁明了。”改版第一天的报纸,头版的“湿地地图”吸引读者,“在报纸头版设计一个图文并茂的服务性信息,既贴近民生,又简洁明了,真正做到集信息量和好看度为一体,希望这样的办报风格一直保持下去。”徐卫华说。
图文并茂 版式新颖
“报纸图文并茂,整体感觉更加清新。”盘龙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雷谦通过手机阅读了改版后的《昆明日报》说,希望今后能看到更多深度报道,呈现多方面的声音。雷谦认为,改版第一期这些方面就做得不错,如《学区房岂止是成长的烦恼》、《盘龙江边洗车,这病还有得治吗》等报道,针对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追踪式的报道,图文并茂,版式新颖,更好看,服务性更强。“2015年,相信《昆明日报》会受到更多人的喜爱,为昆明凝聚向上的力量。”
评论栏目是一大亮点
“多年来,东川与《昆明日报》一起成长。”东川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蔡黎琼说。通过《昆明日报》,更多人认识了东川泥石流国际汽车越野赛、红土地、东川洋芋等,大家来到东川,带动了东川旅游业、服务业发展,为东川的转型发展添了有力的一笔,这是蔡黎琼感受最真切的地方。
“报纸栏目设计科学、规范,尤其评论栏目是一大亮点。”认真翻看了改版后的报纸,蔡黎琼注意到,要闻版增加了“全域声音”“热点话题”“时事快评”等版块,对当下的热点问题进行评论,表明立场。“评论立足昆明市情、针对市民关注热点提出见解,引导舆论,这样的评论可以占据一定分量。”蔡黎琼说。
“视点”聚焦热点 内容写实
作为《昆明日报》15年的忠实读者,市级机关公务员张先生对改版后的报纸发出由衷赞赏。“第一眼看到改版后的《昆明日报》,就觉得她变成了‘小清新’,版面更好看、更活泼了,内容更贴近百姓。”特别是三版的“视点”内容聚焦社会热点,内容写实,改变了读者对党报只讲好话、不挑刺的陈旧看法。
张先生说,《昆明日报》是一份锐意进取的报纸,在新闻报道中应以更开放的心态面向外界,要让读者能通过报纸读天下。报纸还应加强与新媒体以及读者的互动,将读者、网友的关注视点作为报纸的聚焦点。
“昆明有这么多湿地呀!我才去过一两个,有时间要挨个走走。”在金星社区阅览室,张阿姨看到一版《十大湿地好赏景》后说:“《昆明日报》越来越好看,最近经常看到像今天这样的制图,总会吸引我看个究竟,读起来也容易。”张阿姨发现了许多自己关心的新闻,“报道的关于盘龙江边洗车的事,就在我家附近,希望今后有更多这样的监督报道。”(昆明日报 记者杜仲莹 董宇虹)
编辑:上官艳君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