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总结经验:撰写《湘东各县工作报告》的潘心源
善于总结经验:撰写《湘东各县工作报告》的潘心源
——中央档案馆馆藏珍贵历史档案背后的党史故事之三
中央档案馆里留存着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者潘心源1929年7月撰写的一份报告——《湘东各县工作报告》。报告对马日事变、农军攻打长沙、秋收起义、平(江)浏(阳)醴(陵)斗争等湘东各县的斗争情况作了详尽介绍。这个报告写出后仅一年多,年仅27岁的潘心源就英勇就义了,他留下的这个报告成为极为珍贵的党史文献。
报告的开头,潘心源特意写道:“当日参加斗争的同志,大部分是在历次英勇的斗争而牺牲了,……我因为恐怕以后没有相当的机会将历年斗争的经过写了出来,使我无数英勇同志用血花换来的光荣历史不至于埋没,因此对过去的事实不免多写了几句。希望中央将此报告长期保存,为我死难同志留个无穷纪念。”
1903年出生的潘心源,自小思想活跃,17岁考进长沙岳云中学。因蔑视时弊且文笔激扬,加之慷慨捐资办《新民》刊,被推为首届主编。他先后撰写多篇文章,阐述“现在要弄好中国,谁都知道要推翻坏政府,打倒坏军阀,驱逐坏政客”等救国之道。1923年6月,经夏明翰、田波扬介绍,潘心源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4月下旬,中国共产党在武昌举行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潘心源作为湖南代表团成员参加了这次大会,在会上极力支持毛泽东提出的武装工农的主张。
会议期间,作为浏阳县委书记的潘心源给浏阳县委写了一封信。据《湘东各县工作报告》记载,他要县委的同志“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也必须参加武装斗争,不断扩大武装力量;要力争在很短的时间内成立一个师,搞到三千支枪。同时,一定要把自卫军训练好……”
会后,潘心源日夜兼程赶回浏阳,全力狠抓工农义勇队的训练,并派人发展农民自卫军,建立一个“寓兵于民”“一呼百应”的军事网。其时,母亲生病、妻子分娩,他也顾不上回去看看。
马日事变后,潘心源参加了长沙附近各县农军围攻长沙的武装斗争。对斗争的失败,他在《湘东各县工作报告》总结道:“浏阳农民之围攻长沙,虽然失败,但其伟大意义决不因失败而减少,确实是对许克祥屠杀湖南工农的答复,它确实是对可耻的机会主义反响的呼声,它确实是成为湖南革命退兵时之英勇的一战,洗去了不少耻辱。”
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纠正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央所犯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立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潘心源曾参加秋收起义,亲身经历了中国革命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崭新道路。秋收起义后,潘心源继续留在浏阳搞游击战争,并不断取得胜利,湘东各县革命力量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28年冬,潘心源被增选为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并兼任省委农民部长。在《湘东各县工作报告》中有这样一段话:“……以后再平浏所决定的游击战争,策略便比较正确得多,大致可以把它写成下面几句话:‘彼集我散,彼散我集,昼伏夜出,化整为零,只要会打圈,不要会打仗’。”这是潘心源总结斗争经历,提出的与红军游击战术十六字诀相同的军事见解,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1929年4月,中共中央派潘心源去苏联学习,后因中苏边界被封锁未能去成,改去上海党中央。在那里,潘心源以湖南省委委员的名义,向党中央提交了这份《湘东各县工作报告》,全文长达两万余字。
在中央工作一段时间后,潘心源被委以中央巡视员重任,赴湘鄂赣传达党的六大决议,后担任红四军军委书记、政治委员,还代理过红三军政委。
1930年8月,潘心源以中央巡视员身份,赴浙南巡视党务和军事工作。9月,中央军委任命潘心源为红十三军政委。同年12月初,在乘船去温州开会途中,因叛徒出卖,在浙江玉环县被捕后被杀害。
这位年轻的革命者,在工作中善于总结思考,为中国革命积累了重要的经验。中国共产党人95年奋斗历程中,也正是在不断总结经验、不断积累提高中,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
(新华社北京6月15日电记者崔清新、华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