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住创新这把金钥匙
来源: 昆明日报
从事信息产业发展的云南三耳科技有限公司瞄准行业风口,将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承担了省内外多家工厂的数字孪生大型项目;云南西草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立足资源优势,建立了集种植、提取、研发等于一体的大健康相关产业中试应用研发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备案上市的产品近2000种;云南远足科技有限公司攻破技术难点,自主研发的系统填补了国内甚至世界相关领域空白……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业则是实施创新的主力军。昆明正发力建设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从掌握独门绝技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到以科技研发为主的科技型企业,再到创新水平行业领先的高新技术企业,一批批企业握住创新这把“金钥匙”,为产业输送发展动能。
梯次培育机制引导创新发展
2012年成立的昆明铂生金属材料加工有限公司起步就定下了以研发为核心的发展路子。该公司用技术打开市场,自主研发的贵金属产品有多个种类能替代进口产品,应用于电子、化学化工等领域。2015年,昆明铂生金属材料加工有限公司建立了企业技术中心,深入研究稀贵金属二次资源综合利用及贵金属产品深加工技术,为企业和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凭借科技创新,该企业一步步成为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云南省民营小巨人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业内的认可。
梯次发展是昆明培育科技企业的思路。为了提升创新能级,《昆明市创新主体高质量发展实施办法》提出,根据创新主体在不同成长阶段的需求精准扶持、全程培育。
同时,实施科技创新主体量质“双提升”工程,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入库培育企业—规下高新技术企业—规上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的梯次培育机制。
小企业有“一招鲜”,大企业有“杀手锏”。以这些企业为代表,昆明已在生物医药大健康、稀贵金属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产出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成果。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1427家,净增数为“十三五”以来首次倍增,实现“十四五”开门红;通过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486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549家。
核心技术攻关提升转化效能
超细银粉因其优异的导电导热性能,在电子行业用途广泛。从发展现状看,虽然市场所需中低端银粉产品已基本实现国产化,但光伏电池电极材料、高端导电胶粘剂等产品所使用的银粉仍然依赖进口。2016年,昆明银科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为攻破技术难题,该公司从组建创新团队开始,开发生产中高端太阳能、触摸屏等银粉新技术、新产品,以期实现国产替代进口。
三七系列、天麻系列等一批国际知名“云药”产品已打造了自有品牌;全市建成国内最大的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研制生产基地,培育形成近10个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前3位的品种;稀贵金属新材料领域累计取得科技成果1000余项,在锡、铂、锗等稀贵金属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当前,全市正探索“大带小、高带低、上带下”的路径,攻克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促进一批先进科技成果转化、带动一批本土创新人才培养、建设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实现企业新产品的市场销售。将把科技管理要素按创新链布局的形式与产业链形成融合,突出产业创新引领和成果转移转化效能。
对外融合开放结下产业硕果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近年来,位于昆明的“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发挥效能,持续扩大国际国内“朋友圈”,成为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的重要组成。
2021年,昆明作为全国唯一的省会城市,成为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中方19家成员单位之一;“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成功入选中国科协评选的2021科创中国产学研融通组织10强榜单。
今年,昆明将进一步强化“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品牌效应,力争建设成为国际科技合作交流的典范。对外重点加强技术转移和输出,通过技术合作促进产能合作,助推本地企业“走出去”;对内重点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梳理企业在科技成果方面的需求。
此外,云南师范大学承担的“昆明—万象科技创新中心”为老挝能源与矿业部再生能源应用技术的人才培养和技术推广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云南日林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拓展南亚东南亚市场,针对缅甸等无电、缺电区域居民用电成本高等问题,研发了便携式光伏储能系统,打通缅甸光伏市场产业链。
在抢抓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全市将以重点围绕信息及芯片、高原特色农业、生物医药大健康、新能源等产业和滇池治理等民生领域,筛选一批重大支撑性科技产业化项目,形成经验并逐步推广。此外,借鉴先进发达地区在建设国际合作园区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云南省技术市场建设工作,整合全部国际化科技创新资源,形成一个高端化、国际化、市场化的综合性的国际科技合作园区。 (昆明日报 记者张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