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提升城乡人居环境 用实际行动打造"更美春城"
呈贡捞鱼河景观。 记者周密/摄
海口街道双哨社区的新哨村新建成的民居。 记者李杭蓉/摄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全省城市工作暨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推进会议精神,上个月,昆明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五年(2016—2020年)行动计划》及相关配套文件,明确提出,将以建设“美丽春城、宜居昆明”为主题,以城乡规划为引领,以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为核心,着力改善城乡环境质量、居住条件,努力建设生态宜居的幸福家园,让人民生活更健康、更美好。围绕该行动计划,近期以来,盘龙、西山、五华、呈贡等纷纷拿出计划和实际行动,努力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城市更靓、农村更美的“世界春城花都”目标成为现实。
盘龙启动“五年行动”
建宜居城区
近日,盘龙区召开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暨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推进会议,会上获悉,为全力提升城乡人居环境,盘龙区将实施城乡人居环境五年行动,在城市全面实施“四治三改一拆一增行动”,在农村开展“七改三清”行动,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提升,把盘龙建设成为生态优良、环境优美、品质优越的宜居宜人城区。
今年以来,省、市相继召开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暨城乡人居环境提升的相关会议,对城市工作和城乡人居环境提升相关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盘龙区领导称,省、市的会议非常重要,对盘龙区做好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城市工作和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全区上下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扎实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推动全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城乡人居环境得到更大改善。
近年来,盘龙城市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城乡面貌日益改善,但自检其身,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城乡人居环境工作主要还存在五个方面的差距:观念上的差距,效果上的差距,投入上的差距,用心上的差距和长效管理上的差距。
“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美丽盘龙建设就落不到实处,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核心城区也无从谈起。”查缺补漏,盘龙立即行动,经充分准备正式推出城乡人居环境提升的五年行动计划。
盘龙区区长梁崑称,下一步全区上下根据这个五年行动计划,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深入开展城市“四治”行动;加快实施城市“三改”工程;依法拆除违法违规建筑;切实增加城市绿化面积;着力抓好“七改三清”工作。
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全区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把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提前谋划,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会议要求,实施五年行动计划,全区各级各部门“一把手”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亲自过问、亲自部署,及时研究解决政策制定、项目推进、要素保障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各区级分管领导要切实担负起具体责任,将建设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实行菜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区住建局和农林局要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其他各部门积极配合,结合各自的工作职能,共同完成好各项任务。把市民和政府的关系从“你和我”变成“我们”,从“要我做”变成“一起做”,鼓励企业和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工作,着力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五华建长效机制
打造人文核心
昨日,五华区召开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推进会,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全省城市工作暨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推进会议及全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暨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会议精神,并对相关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会议印发了《五华区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工作方案》,五华区城管综执局、区农林局及华山、护国、普吉、西翥等街道分别就确保完成城乡人居环境提升任务进行了承诺发言,相关职能部门和街道在会上签订了工作目标责任书。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五华区将以建人文魅力核心区为目标,以城乡规划为引领,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根本出发点,重点开展城市“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农村“七改三清”工作,全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建立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推动五华区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协调发展。
五华区主要负责人表示,各职能部门要切实增强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认清城乡人居环境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提升城乡规划水平,突出地域特征和文化特色、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美丽宜居和清洁干净、城乡统筹等,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五华,确保“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取得实效。
西山“七改三清”
提升人居环境
在农村全面实施包括“改路、改房、改水、改电、改圈、改厕、改灶”,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这就是“七改三清”环境整治。今年以来,西山区“七改三清”稳步推进,其中“改房”工作成效明显,截至目前已有近千户村民新房在建设之中。
位于海口街道双哨社区的新哨村就是一处刚刚建成不久的搬迁新村,整村共有104户、293人。新村为政府统一规划建设,斜瓦屋顶、淡黄色外墙,看起来整齐而明亮。新村道路以柏油铺设,两旁是刚栽好植物的绿化带。按照西山区“七改三清”工作要求,新村内配有垃圾房、免费卫生间等公共设施,目前LED路灯、综合监控探头、强电线路正在安装和铺设中,不久后,新村多功能活动室及综合活动广场也将建成。
今年8月,居民谢桂绣一家搬进了120平米的两层小洋房,告别了曾经“千疮百孔”的老房子,一家人有说不出的高兴。“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这是许多新哨村居民对老村道路的共同记忆。“以前村里全是土路,平时尘土飞扬,雨下大点人背马驮都难走。”比道路更令人担心的还有房屋,谢桂绣家的老房住了二十多年,由于地处半山腰,近年房屋地基下沉、墙体开裂严重。2008年,云南地质工程第二勘察院对双哨社区进行地质灾害调查,确定了小麦地、中良子、安家屋基三个居民小组为地质灾害滑坡点,建议进行整体搬迁。2015年10月,西山区启动双哨社区搬迁点新房建设,并于去年底全部竣工。如今,双哨社区已有近半农户搬进新房,其余新房也在装修当中。
今年以来,西山区农村危房改造和美丽乡村宜居工程稳步推进,目前已有近千户居民的新房正在建设之中。下一步,西山区将按照省、市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及农村“七改三清”环境整治行动有关工作要求,以建设“美丽、幸福、宜居新西山”为主题,以城乡规划为引领,结合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城中村“微改造”、水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统筹协调,按照“七改、三清、三拆、三建、一亮、四美”的西山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思路,以碧鸡、海口、团结街道集镇周边村庄及沿街、沿路、沿河村庄及水源保护区村庄为重点,着力改善乡村环境质量和居住条件,努力建设生态宜居的幸福家园,让居民生活更健康、更美好。
呈贡三条河道提颜值
成休闲新去处
除了熟知的景点,周末还有什么新去处?近日记者走访发现,除了洛龙公园、斗南湿地等,呈贡还藏着三个周末好去处。经过多年人居环境提升治理以及宜居之城打造,呈贡三条入滇河流——马料河、洛龙河、捞鱼河颜值已大大提升,成为市民野餐或恋人拍婚纱、写真的好去处。
洛龙河上游的风光最为醉人,水流潺潺,两岸绿意盎然,稍高处的小瀑布为景观增加了几分灵动,站在河岸随手一拍
洛龙河。
就是美美的大片。如果一家人想找个人少的野餐好去处,段家营旁的捞鱼河段绝对是不二之选,清水在河中的水草间穿梭,银杏在风中摇摆,树下铺张野餐布,席地而坐,便是一个休闲的周末。马料河则是恋人约会的绝佳之地,空心砖铺成的幽静小道两旁还有绿植相伴,深深呼吸一大口,新鲜空气让人沉醉。
然而,这三条入滇河道一开始并不是此番模样。以前,洛龙河下游多条小溪流分布,上游没有景观设计;捞鱼河上段也只是多条自然形成的小沟;马料河仅是三四米宽的小沟,每到汛期,旁边小古城社区的花地、农地便会被淹。
2008年,呈贡区委、区政府制定《呈贡区洛龙河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把洛龙河规划成一条集河道型景观公园、防洪和截污功能为一体的入滇河道。之后对呈黄立交桥下彩云路与石龙路7个排污口进行改造,有效收集了新南亚、洛羊街道、众合东苑等片区的污水;区水务局投资10万元对洛龙河石龙立交桥段进行清淤除障,共计清淤600余方。2015年投资188.3万元对洛龙河(洛龙公园)入口至呈黄路以西进行清淤工程,共清除淤泥约4000方,提升了河道景观,改善了进入洛龙湖公园的水质。
捞鱼河。
捞鱼河呈贡段截污及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同在2008年启动,实现了堵口截污、禁养、拆迁三个百分之百。今年又投资52.85万元,对彩云南路跨捞鱼河桥下旧河堤进行拆除,工程拆除旧河堤长约97米、宽13米;河道清淤约330.97方;下游左侧局部采用浆砌片石进行护壁。
马料河。
马料河呈贡段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则在2011年启动,完成了河道开挖、河道支砌、河堤填筑工作,安装直径800mm的排污管860米,修建桥闸工程1座,检查井25个,防洪通道、游道、河道绿化工程完成100%。河道两侧共种植树木12570株,种植地被约5.27万平方米。
下一步,根据《昆明市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五年行动计划》,呈贡区还将对辖区内三条入滇河道进行提升改造,让景观和生态和谐发展。
相关
志愿者为河道做“体检”
志愿者在乌龙河做水样采集。
“船房河下游水样检测结果显示有少量悬浮物,水透明,无明显气味,PH值7.5,水质类别属于Ⅱ类水。”一份来自滇池保护志愿者们的河道“体检”报告显示,船房河水质已得到明显提升。日前,共青团西山区委组织志愿者开展“关爱滇池”志愿者服务行动,来自社会环保组织绿色昆明和云南大学等高校的百名志愿者,以西山区7条主要入滇河道为主要服务对象,沿河开展了河道水质检测等活动。
共青团西山区委从6月初启动“滇池关爱日——西山青年志愿者在行动”活动,连续6个月探访新老运粮河、大观河、乌龙河、船房河等7条西山区入滇河道,以看水、测水、画水、护水的方式开展河道水质检测活动,所到之处还现场开展水环境保护宣传,教居民使用水质健康打分卡,绘制河道“绿地图”等活动,最终形成一个整体的河道水质情况调查报告,将存在问题反映给相关主管部门,帮助其进行河道治理。(昆明日报 记者雷晴 王恩国 李杭蓉 万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