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沧源经济绿色转型发展的思考
19.04.2016 17:40
本文来源: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一要依法保障五大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 依法调节创新发展进程中发生的各种法律关系,维护公平有序的经济社会秩序,为创新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依法保障各区域、领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协调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依法保护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尤其是水源涵养区,落实执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强化保护生态环境。依法服务保障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实施,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积极妥善处理对外开放战略实施中发生的各类矛盾纠纷,营造良好的开放环境。依法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五大发展理念本质上都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二要把绿色转型、升级发展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增长的首要选择。 发展绿色经济是现代化进程中更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更科学的经济发展模式。特别是在建设森林沧源,打造“沧源国际旅游度假区大品牌,培育大旅游主体市场竞争力,引领带动全县经济社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建设中,必须立足生态资源优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绿色环保科学进步的新技术、新产业,创新推动传统产业的优化、转型、升级,创新推动绿色发展。
三要把绿色理念深度融入到社会生产活动各环节。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教育,促进大众共同参与,形成自觉的生态环境保护伦理规范和道德理念,使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成为公众的自觉行动,推动形成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建设以生态观光农业、绿色环保制造业、绿色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绿色产业体系,创新应用绿色科技,扩大开发应用绿色环保能源、生产绿色产品,培育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不断推进县域经济、社会系统绿色化。
四要积极引导企业创新,不断增强绿色发展理念。 积极引进企业、技术、资金,加大新兴产业合作与开发,加强节能环保、新型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开发,发展绿色产业经济,携手推进可持续发展。企业要切实增强发展绿色经济的能力,自觉承担绿色环保生产责任,实现产业转型升级。通过“企业+基地+市场+农民”新型合作体系,引领发展绿色产业,辐射带动绿色生产管理技术的普及推广,带动县域周边群众自发参与,为发展绿色经济提供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形成大家都是绿色发展、绿色转型的主体,都能自觉的融入到绿色转型、绿色发展的潮流中。
五要在加速绿色发展、绿色崛起中推动民生改善。 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要优先解决基层群众饮水健康问题,城乡企业排污、垃圾清运处理等突出的环境问题,加快推进绿色卫生、健康洁净特色城市建设步伐,营造良好的“国际旅游度假区”绿色发展环境。
六要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生态系统服务能力。 恢复和保护我县现有的生态环境资源,是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绿色转型、绿色发展的根本。要积极探索小代价、低排放,寻求最佳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实现绿色、环保、持续发展。对县域重要的生态系统、河流水系实行强制性保护,使其休养生息。要高度重视采矿区的生态修复和生态建设,积极开发和应用绿色开采技术。在农村积极推广应用节能技术产品,逐步减少砍伐薪炭林,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七要立足县域实际,创建一批绿色生态、立体农业、休闲观光示范园。 重点扶持发展乡村山地户外集林果、种养于一体的绿色生态、立体农业、休闲观光示范园,因地制宜地发展林农、果药、草畜绿色生态产业,推广种植、养殖、沼气、居住四位一体的绿色环保农业,依托自然风光、库塘湖泊、田园景观、绿色生态农庄,建设集体验农庄生活、户外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园。
八要围绕“一核、两线、三带”格局,全力推进造沧源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 发展旅游城市,打造国际旅游度假区品牌,必须立足生态资源,要用“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理念来发展旅游产业。要依托和拓展沧源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发展多民族、原生态的多元民族文化体验、休闲观光旅游。在开发建设中整合旅游资源,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围绕“一核、两线、三带”区域发展新格局打造亮点。
突出建设国家森林公园,培育生态文化旅游主体市场;突出森林沧源、崖画故乡、大翁丁圈、最美湿地、千年董棕、美丽佤山、摄影福地、原生生态自然景区景点的保护开发建设培育景区景点;突出延边区位优势,打造“有中缅国界、无民族界线”的边地跨境民族风情、休闲农庄、生态观光体验旅游圈,优先开发以勐董特色县城、忙摆碧丽源茶庄园、永和口岸、缅甸公明山茶庄园、龙潭、金三角(出境游)等景区景点,拓展延伸丰富沧源与缅甸佤帮地缘相邻、人缘相亲、文缘相融、商缘相通的沿边区位优势,倾力打造“沧源国际旅游度假区”品牌。
本文来源: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04.2016 1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