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授鱼,也授渔"云南省镇雄县技能扶贫工作纪实

30.09.2015  12:40
  【导读】精准扶贫,技能先行。在云南全省的关注中,镇雄拉开了人才和技能扶贫专项行动的帷幕。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扶持县、云南省镇彝威革命老区县、云南省贫困人口第一大县,镇雄正为到2020年,使有就业和培训愿望的贫困劳动者接受1次以上技能培训,使每个有适龄劳动人口的贫困家庭至少培养1名技能劳动者,确保培训总人数不低于10万人次,帮助422355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目标努力。“人社牵头、县区组织、技校承办、部门协同、家庭支撑、个人参与”是原则,“对象要精准、项目要精准、措施要精准、投入要精准”四个关键需把握,建档立卡可依托,“一户一人、一人一技、一技促脱贫”要确保。近日,记者实地采访镇雄县技能扶贫专项行动进展,发现可鉴的“镇雄”模式已经形成。

  8月3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旨在着力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把创业和就业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确保云南全省就业局势的稳定,分6个板块30条意见。

  《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未来一段时期内的主要目标任务,其中要求实施“技能扶贫专项行动”,到2020年,帮助100万以上贫困人口实现就业摆脱贫困。

  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实施意见》出台一个多月以来,云南全省各级相关部门已铺开技能扶贫专项行动工作。其积极部署、快速行动,一方面摸清贫困底子,一方面开展技能培训。近日,云南网记者来到昭通市镇雄县,对该县技能扶贫进展情况进行采访。

  三个月培训贫困“两后生”基本技术技能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九月的一天上午,镇雄县的天空飘着小雨,秋风送寒,但挡不住县职业高级中年学学生们求知的热情。

  “马上就要停车了,先踩刹车还是离合器?

  “刹车!

  “如果先踩了离合器会发生什么情况?

  讲台上,老师忽然“脑筋急转弯”,台下学生们一时懵了,欲言又止,面面相觑,模样十分可爱。

  随后,老师打开PPT,就着这一实际的例子讲解离合器工作原理。学生们听得一丝不苟,五分钟后,十多岁的他们已不再对“离合器”一词陌生,“终于知道了什么是离合器,像刹车一样熟悉。”学生汪武海说。

  这是一堂汽修课,面对零基础的孩子,老师温露要从最基本的元素讲起。不过,让温露倍感欣慰的是,学生们普遍能专心,肯吃苦,理解能力也不错,“可以感觉到,学生是真的想学一门技术。

  温露告诉记者,在上完理论课后,孩子们更重要的是到实践课堂中学习。而这正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最大区别,职业院校的老师们倾注心血,为的是孩子能有一技之长,在社会上站稳脚跟。

  “这是技能扶贫专项行动的一期班,7月30号开班,招收了300名‘两后生,进行为期3个月的培训,主要学习汽车修理、平面设计等课程。”镇雄县职业高级中学校长吴道洋介绍。他表示,3个月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可以让先前大多没有一技之长的“两后生”掌握技能基础,今后参与到实际操作中能迅速上手,更重要的是,技能加身,他们的选择会多,收入也会相应增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实际上,技能扶贫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底前,力争使有就业愿望的贫困人口都能接受1次以上的就业技能培训,为每个有适龄人口的贫困家庭培养1名技能人才。吴道洋简单算了一笔账,根据以往经验,在职高学到技术的学生,日后到岗位上去,工资高者可以领到六七千元月薪。对有些贫困家庭而言,一家人务农或打零工的月收入都达不到六七千元的水平。如此,技能扶贫的效果就实现了。

  “上完课后,我有一个梦想,做计算机平面设计方面的小老板。”17岁的谢丹来自木卓镇木卓村,初中毕业后本已打算帮补家用的她于7月30日重回课堂,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一片迷茫的小姑娘看到了未来的轮廓。

  谢丹告诉记者,她家经济情况很不好。爸爸在外打工一个月只有两三千块收入,妈妈一人在地里劳作,哥哥又刚结婚,如果自己继续念高中,会给家里带来不小的负担。

  “已经准备出去打工了,但后来听说县里职高开了培训班就来了。”谢丹说。

  吴道洋校长介绍,技能扶贫专项行动培训班对“两后生”极具吸引力,这不仅因为学费全免,更主要的是,汽修、设计等课程能与学生的工作与兴趣结合。

  “我喜欢平面设计,真的学会了以后,也可以多赚点。就算学完后也是出去打工,但那个时候我已经有一门技术了。”谢丹年纪虽小,但非常懂事,学习过程中,她除了收获知识以外,还完善了自己的认知体系。

  记者了解到,技能扶贫培训班采取学校与人社部门合作的形式开展。先根据市场需求划定专业及课程,然后由人社部门到乡镇组织招生,接着技师院校进行培训并组织证书考试,最后推荐就业或进修。

  “培训完后我还想继续去江西接受三年全日制的培训。”与谢丹不同,汪武海想在汽修方面深造下去。“我初中毕业后成绩不好,尤其学英语很吃力,与其痛苦下去,不如学一门技术。
蜂鸣鸟啼,山涧淙淙有声。与县职业高中不同,记者抵达芒部镇邦兴生态园时,首先听到了大自然的声音。

  秀美风光里,邦兴生态园合作社的牌子掩映其中,建筑外墙上写有“家有良田万顷,不如一技在身”的标语,而屋内,一堂用当地方言讲解的栽培课程正在进行。

  这里,可以容纳六十人的大教室座无虚席。不过,比起职高学生,他们的脸要成熟许多。芒部镇芒部村党支部书记赵高勇介绍,合作社的学员全部都是田间地头的农民或外出打工者,他们聚集在一处为了同一个目标:学习科学有效的栽培技术。

  “明年给能(能不能)种包谷?”“不能。”“洋芋呢?”“可以种。”“豆子呢?”“也可以。”合作社学员的问题非常“接地气”,教员一一解答后,把一本名为《桃、李中密度矮化密植早产栽培法》的简明教材交到了他们手中。而这才是培训班的“重头戏”。随之,教员详细讲解了桃、李的营养价值并分析其市场情况,又从产量与经济收入入手,鼓励乡亲们因地制宜地优化种植结构。

  实际上,合作内社已经有了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村民罗启飞在掌握了选种、栽种、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后,把自家原先的包谷地改种为更加适合的李子。望着生长态势良好的田地,她笑得合不拢嘴,“每亩至少增收6000元!

  罗启飞告诉记者,合作社是一个变不可能为可能的地方,在到这之前她并没想过自己竟能把李子种好,而这一下,不仅日子过得蒸蒸日上,两个儿子的学费问题也不用发愁了。

  “我们还可以搭伙一起干。”另一位村民付发燕告诉记者,部分合作社社员在学习后已经有了合作的打算,“你擅长施肥,我会选种,你帮我我帮你,技术汇聚就增收了!

  邦兴生态园合作社理事长刘以斌介绍,在培训以前,乡亲们大多不懂水果栽培技术,此次针对技能扶贫专项行动开设的60人培训班,为的就是扫除这一盲区。刘以斌表示,通过政府与合作社共同出力,学员不仅不用交学费,还能享受免费的食宿,一切都是为了先打造出一批田间地头的技能人才,再由他们组成骨干队伍,分头把技术教给他人,以点带面地推动技能扶贫工作。
因时因地制宜,缺什么训什么”,镇雄县副县长黄杰如此总结全县技能扶贫工作思路。

  此外,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还发现,不仅是政府部门,在镇雄,一些企业家也积极参与到了技能扶贫工作之中。

  比如晟皛水晶工艺有限公司,其位于镇雄县工业园区内,根据远景规划,将是一家能吸纳10000——12000名工人的大企业。

  “能招收到那么多合格工人吗?

  “没有问题。”厂长岳廷宁信心满满地回答记者,他表示,镇雄县人口基数大,完全可以提供足够的工人,真正关键的是他们能否站到流水线上去。而对此,晟皛水晶也已制定计划,采取“传帮带”的方式,让新人边学边做,把课堂放到实践中去。

  岳廷宁介绍,就目前而言,晟皛水晶所需技术并不复杂,即便是接受能力不强的人,最多一个星期也能学会最基本的操作。虽然组装水晶灯的核心技术需要工人循序渐进地掌握,“但一旦成为熟练工,工资就可以到六千。

  此外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晟皛水晶还招收了大量弱势群体。比如有些自闭不擅与人说话的顾庆旭,到厂学习了灯具打磨抛光技术后,原本在社会上较难立足的他每月已能有3000块收入。

  打造扶贫先扶智的镇雄模式

  这就是“镇雄模式”,黄杰表示,镇雄县已经建立起了“人社部门牵头、多部门参与、整合资源优势、调动干部群众工作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实现一技促脱贫”的镇雄模式,“‘扶贫先扶智’,坚持‘输血’与‘造血’功能并举,既授鱼,也授渔,真正把镇雄的人口资源变成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变成人才资本、人才资本变成人才红利,实现人才红利与改革红利的叠加。”

  而下一步,记者了解到,镇雄还将继续开展好“两后生”职业培训、“两后生”劳动预备制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学制性技能培训、订单定向定岗培训、新型农民工转移培训、技能提升就业创业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创业带动就业培训等10项工作。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