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教师坚守拉祜族校点18年 用心用情关心每一个学生

19.11.2015  12:33

    云南临沧市临翔区南美9年制学校,是一个集小学、初中为一体的教学点,这也是南美乡唯一的集中教学点。离临翔城区48公里,过去龚菊书上学时要走整整一天的路,现在只需1个多小时路程。在这个以拉祜族为主的乡村学校,龚菊书却始终用行动坚守着她的梦想——希望自己教过的拉祜族学生,与人沟通没有语言障碍。作为一名拉祜族教师,她联系自己求学不易的经历,课里课外认真教学生。

     实地寻访

    人物档案

    姓名:龚菊书 年龄:39岁

    学历:大专 教龄:18年

    任教学校:临沧市临翔区南美9年制学校

    职业梦想:希望教过的拉祜族学生,与人沟通时没有语言障碍。

     实现理想

    回家乡南美乡教书育人

    1997年9月,临沧师范学校优秀毕业生龚菊书做了一个连定向生都不愿意做的决定:回家乡南美乡教书育人。至今,她在农村教育战线上摸爬滚打了18个春秋了。校方评价:“在这18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从不挑三拣四,勤勤恳恳,始终以一颗火热的心、无尽的爱投入到教育事业当中去。

    临翔区南美拉祜族乡90%以上都是拉祜族群众,当年,龚菊书坚持要读书走出大山,这个理想对于一个拉祜族女孩来说,实现起来并不容易。从读中学起,龚菊书就要翻越几座大山,到临翔城区求学,当时寨子里没通公路,上学路途的艰辛让龚菊书终身难忘,“有一次,我凌晨6点从城区出发回家,当时正值雨天,回家的路泥泞湿滑,我走了一整天,直到晚上12点才回到家,到家后我全身上下全湿透了。

     教学有方

    注意发掘学生的闪光点

    在拉祜族村寨,像龚菊书这样靠恒心和毅力走出来的孩子并不多。因此,每当给新生上第一节课时,龚菊书就教学生“做人要勤奋”,因为她始终坚信,“勤能补拙,笨鸟先飞”。

    南美拉祜族群众大多不会说汉语,这是本地教学中需要克服的一个语言障碍。所以南美9年制学校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惯例,在小学一、二年级教学中,每次讲课,老师们都要用拉祜语、汉语各讲一遍。这对于龚菊书及几位拉祜族老师来说不是问题,“一节课40分钟要花一半时间来讲拉祜语”,但对于外来的老师,难度非常大。因此,龚菊书等老师在教学中总结出了一套经验:会说拉祜语的老师用双语教学,不会说的老师就采取大班学长带小班学弟的办法,目的是让新生学会汉语。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学简单多了。

    在平时的教学中,龚菊书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知道老师时刻在关注他的进步,从而不断转变学习态度,增强了自信心。在她的教导下,她所担任班级的语文、数学期末检测成绩在全乡名列前茅。

     家访故事

    从被狗追到请进家喝茶

    在乡村,每逢农忙时节,很多学生会因为家里农活忙而请假。因此,家访成了龚菊书的必修课。她曾经用1个月时间走进全班30多个学生家中。“家访路途的艰辛,远比我晚上备课、白天教学要难许多。”回想起过去的一些经历,龚菊书还有些后怕。

    起初,龚菊书家访就遇到了麻烦,要么是学生家里没人,房门紧锁下地干活;要么是家长、学生都在家,远远发现老师就躲起来,闭门不见。最让她感到揪心的是,到一些学生家不仅找不到人,还会被家长放狗追。从小就怕狗的龚菊书,逼着自己克服了这个心理上的障碍,她坚信“用心、用情去关心每一个学生,教书育人,这对于拉祜族村寨来说太重要了”。

    龚菊书的默默付出,让南美乡的群众看在眼里。如今,她班里的学生不再轻易请假、旷课,家长路上遇到龚菊书,还会热情地邀请她到家里喝茶,龚老师再也没遇到被狗追赶的情况了。(春城晚报 记者刘自学 摄影报道)

编辑:陈盈盈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