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历史 团结奋进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
中国共产党云南省委员会
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成为近代中国由衰弱走向强盛的转折点。云南人民的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抗战时期,云南既是中国抗日战争坚固的大后方,又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线中国与太平洋战场的结合部,还是滇缅印抗战的最前线。云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众志成城、团结抗战。从群众抗日救亡运动到滇军出征抗战,从滇西军民敌后抗战到远征军滇西反攻战,从参与国内抗战到支援东南亚抗战,云南人民克服重重困难,作出巨大牺牲,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凝聚民族抗战力量
国难当头,中国共产党挺起民族脊梁,担当起中流砥柱的历史重任。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云南各族人民迅速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中共云南地方组织恢复重建后,领导成立了群众性抗日救亡团体和组织,通过出版刊物、组织歌咏和戏剧演出、街头讲演、游行等活动,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抗日救亡运动,极大地振奋了云南各族人民的爱国精神,鼓舞了全省人民与日本侵略者决战到底的决心和信心。
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成为国内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一致对外。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摒弃前嫌,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中共云南地方组织贯彻执行中共中央指示,发动云南社会各界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努力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云南建立、巩固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在云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七七事变”之后,日本侵略者从南北两个方向发动猛烈攻势,迅速占领我国华北华东大片领土,地处大后方的云南,动员社会各界、凝聚民族力量、支援前线抗战成为当务之急。中共中央和云南地方党组织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对以龙云为首的云南地方实力派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争取云南社会各界共御外敌。1937年8月,在出席南京国防会议期间,朱德、叶剑英向龙云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的方针,磋商了抗战的有关问题。龙云赞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提出拟派人到延安学习游击战术,并要求和延安建立电讯联系。同时,党中央通过各种渠道做云南其他地方势力及上层人士的工作,加深了云南地方实力派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和信任,促使云南地方实力派坚定地站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行列。1940年日军占领越南,兵临云南。朱德和吴玉章以师生、故友的身份,给国民党元老李根源写信,呼吁他发挥影响,发动云南军队、民众抗击日军。李根源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战的号召,回到家乡保山,发布《告滇西父老书》,动员群众和土司参与抗日,在云南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云南地方党组织还在教育界、新闻文化界、工商界、金融界及各地民族上层、爱国士绅中广泛开展统战工作,深入发动社会各界人士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去,建立起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云南形成了全民抗战的良好局面。
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一方面,投降、妥协、失败的论调甚嚣尘上;另一方面,反共逆流不断冲击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加强与云南地方实力派的统战工作是巩固云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云南地方党组织以爱国和抗日为基本点,求大同存小异,不断推动和帮助云南地方实力派向民主进步的方向发展。在云南地方党组织领导下,社会各界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讨汪”运动,痛斥国民党亲日派汪精卫公开投靠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坚定了云南地方实力派抗战的决心,巩固了云南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稳定了战略大后方。在国民党顽固势力多次掀起反共高潮,加紧破坏云南地方党组织,云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面临分崩离析危险的局势下,云南地方党组织按照中共中央“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方针,对国民党顽固势力采取既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策略,与妥协、投降、反共逆流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云南地方党组织积极利用云南地方实力派与国民党中央势力之间的矛盾,继续团结争取以龙云为首的云南地方当局,坚定其抗战立场,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分裂活动采取应付或抵制等办法,维护了云南全民团结抗战的局面,有力支援了全国的抗战,引领云南军民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二、云岭儿女出征转战南北,滇西军民奋起保家卫国
抗日战争爆发后,一大批云岭赤子战斗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以鲜血和生命为抗战贡献力量。周保中在白山黑水率先举起抗日义旗,率领东北抗日联军爬冰卧雪,百折不挠,与侵略者展开殊死战斗;罗炳辉指挥新四军战斗在皖东敌后战场,勇战顽敌;聂耳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吹响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号角,鼓舞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奔赴抗日战场。
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滇军数十万云南子弟慷慨奔赴抗日战场,中国远征军征战滇西,云南人民以英勇顽强的精神,誓死保卫家园,奋力遏制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为全国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全面抗战爆发之初,云南是抗战大后方。通过中国共产党多渠道多层次的统战工作,国民党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的爱国热情得到极大激发,将所属部队4万余人组建为国民革命军第60军,誓师出征奔赴前线。云南地方党组织及时发动群众支持滇军出省抗战,广大妇女为前线将士制作寒衣、鞋袜,组织战地服务团随滇军出征,救治伤员,宣传抗日;云南地方党组织加强对滇军的统战工作,在60军184师建立了秘密党支部,组建政工队,积极宣传党的抗日主张,鼓舞滇军将士的抗战士气。60军到达中原地区后,立即投入到台儿庄战役第二阶段的战斗中。滇军将士前仆后继,英勇奋战,与日军进行殊死搏斗,赢得了“国之劲旅”的称号。滇军坚守阵地近一个月,伤亡损失过半,掩护数十万主力部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实现了战略转移的作战目标。
继60军出征之后,云南省政府又组建第58军和新3军,开赴抗日前线,加上另一支滇军部队老3军,先后参加了武汉会战、中条山战役、长沙会战、赣北战役等20多次重大战役,三迤子弟不怕困难,勇于牺牲,屡立战功,在各个战场有力地配合了友军,沉重打击了日本军国主义。抗战八年,滇军先后出师42万人,伤亡10万人以上,涌现出了唐淮源、王甲本、寸性奇、陈钟书、严家训等抗日爱国将领,没有一个将士投降变节,表现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和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滇军将士征战南北,出生入死,为抗战作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40年,日军占领越南,企图从滇南打开中国西南国门。为阻止日军北进,云南抽调部分滇军组成滇南作战军,回防滇南国境,在中越边境线构筑了坚固国防工事,使日军在近5年时间里,不敢踏进滇南一步。滇南抗战有力地捍卫了战略大后方,支援了滇西抗战。
1941年12月7日,日本空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成为对日作战的两大主战场,云南成为衔接两大主战场的战略结合部。日军趁机占领东南亚各国,控制马六甲海峡,独霸西太平洋地区,同时切断中国国际援助物资运输大通道,严重威胁中国西南大后方。为支持美英法盟军抵抗日军进攻,开辟东南亚战场,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10万精锐部队开赴缅甸,与日军展开激战,取得了同古保卫战、仁安羌保卫战、东枝攻克战等战役的胜利,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揭开了中国军队在国外战场为抗击日本法西斯,解放他国人民而与盟军协同作战的历史。
1942年5月初,日军沿滇缅公路向中国滇西进犯,占领了云南怒江以西的畹町、芒市、腾冲、龙陵等地,云南由战略大后方变成抗战最前线,全省军民开始了长达3年的滇西抗战。日军侵占滇西后,切断了滇缅公路,并企图渡过怒江,从西南方向包抄中国,直接威胁中国西南大后方,中国抗战形势十分危急。中国远征军依托怒江天险阻击日军,在怒江东岸设防据守,经多次交锋,挫败了日军东进计划,坚守住了中国的西南大门,稳固了抗战大后方。
日军在滇西占领区实行殖民统治,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怒江西岸各族人民受尽了压迫和屈辱。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行径激起了滇西沦陷区军民的强烈反抗。云南地方党组织及在滇军中工作的地下党员,遵照中共中央南方局“如果日军深入云南,就要在云南发动抗日游击战争”的指示精神,积极发动敌后游击战。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云南军民展开了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英雄壮举。滇西、滇西南各少数民族土司和民众,怀着守土有责、还我河山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千里边疆组织了龙潞抗日游击队、佤山人民自卫总队、滇西边区自卫军等十余支抗日游击武装,与远征军相互配合,开展敌后游击战,采取灵活多样的战略战术,打击和牵制敌人。各族人民以血肉之躯筑成的坚固长城,阻滞了日军的进攻,使其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1943年10月,按照中美英三国反攻缅甸的作战计划,中国驻印远征军向缅甸日军发起反攻,经过近一年的艰苦战斗,于1944年8月攻克缅北重镇密支那。为配合盟军印缅战场的反攻,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向盘踞滇西的日本侵略者发起全面攻击,率先在全国发动反攻战役。在美国盟军和滇西各族人民的全力支持下,远征军强渡怒江,在松山、腾冲、龙陵等地与日军展开了殊死血战,以伤亡6.7万人的代价,毙伤日军4.8万人,于1945年1月解放了滇西。
缅北滇西反攻战的胜利,收复了被日军占领的土地,打通了中缅印之间的陆路交通,大量援华物资源源不断运进国内,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云南成为第一个将日本侵略者赶出国门的地区,为全国抗战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鼓舞着中国人民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信心和决心;拉开了中国战场和亚洲大陆对日军全面反攻的序幕,为支援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反攻和缅甸人民反抗日本占领军的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点击进入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