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抗战】党仁清:不灭仇寇誓不还

23.08.2015  10:22

党仁清老人。 记者 周明佳 摄

少年时,他扛起枪为国而战,誓要驱除侵略者;十余年后,他放下枪支扛起锄头,犁田种地,弹指便是70多年;今天,曾是远征军的90岁老人党仁清回忆起峥嵘岁月,豪情写下当年誓言:“男儿立志出乡关,不灭仇寇誓不还。

1942年,在安宁读初小的党仁清和村里的7名同学加入了滇军60军。“我们知道是去打日寇的,我们都愿意。”在昆明3个月的集训,投掷手榴弹、拼杀、跳爬、射击……党仁清和同伴们练得格外认真。

野人山,是党仁清心中最伤痛的一段记忆。在第一次缅北战役失利后,远征军被迫撤退,党仁清所在连队没有翻越野人山回国,而是留在山里与日军周旋,继续打击日军。“我们白天躲在山林中,夜里就出来袭扰日军。生死就在一线啊,不仅要与日军周旋,疟疾、霍乱、瘴气也是巨大的威胁,许多官兵不是病死,就是饿死。”虽然已过去70多年,但在野人山4个月的经历,已深深地刻在了党仁清的心里。

1943年,第二次缅北反攻战役开始,党仁清所在的部队与怒江东岸进行反攻的友军遥相呼应。在党仁清的身上,当年与日军肉搏的伤疤仍然历历可见。“那时战斗异常激烈,尤其以缅北八莫和密支那的战斗最惨烈。八莫攻打了3次,才打下来。”老人指着左眼角下、左腮处和腿部的伤疤说,“这就是在拼刺刀时被日本兵划破的。

之后,在缅甸腊戍,党仁清再次从事自己的老本行——搞奇袭。“我们每个人就是一把尖刀,死死插在敌人的心脏上。”在一次奇袭中,党仁清和两位战友以少胜多,拿下了敌人的一个据点。之后,在表彰会上,他还写下了自己的感想:“男儿立志出乡关,不灭仇寇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处处是青山。”那时的他就想好了,只要一天不把日寇赶出去,他就一天不回家乡。

党仁清至今还保存着一张泛黄的照片,那是1945年8月15日,部队在缅甸仰光接受日军投降的场景。照片右上方的小伙子便是党仁清,当时军部抽调他带着一个排的战士负责投降仪式现场的安全保卫工作。照片下面写着一行小字:“日皇代表重光葵正式签订降约”。

投降仪式后,日军交出了所有武器装备和一切军事设施。之后,军部又把党仁清和战友调到越南,负责侵越日军在河内的投降仪式现场安全保卫工作。就这样,党仁清见证了两地日军受降仪式,“街上到处是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我觉得那是一生中最骄傲的时刻。

后来,党仁清成为卢汉将军的司机兼警卫。云南解放后,党仁清又被调到解放军新组建的汽车队任队长。1953年6月,党仁清光荣退伍,回到阔别十多年的家乡安宁市县街镇耳目村。

我希望人们能记住这段历史,记住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记住这些,也就等于是丰富了这段历史。”党仁清说。

云南日报 记者 邓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