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技能稳就业——专家解读《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
产业转型升级急需高技能人才,经济高质量发展呼唤高技能人才。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以下简称《方案》),大力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方案》的出台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将面向哪些群体?培训什么?有哪些补贴?围绕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
3年培训5000万人次
高技能人才短缺,已成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一大瓶颈。近年来,尽管我国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但技术工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总量的比例仍不足6%。从市场供需来看,最近几年技术工人的求人倍率(即岗位需求数与求职人数之比)一直在1.5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以上水平,全国高级技工缺口达1000万人。
“当前就业市场中,企业用人需求和人才供给结构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凸显。一方面,劳动密集型岗位、中小企业岗位和生产一线岗位的劳动力供给不足;另一方面,新技术、新业态发展所产生的用人需求也与现有人才供给规模及水平不匹配。伴随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化,加快建设一支新型劳动者大军迫在眉睫。”北京大学中国职业研究所副所长陈李翔指出。
因此,《方案》提出,面向职工、就业重点群体、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等城乡各类劳动者,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不仅要在3年里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5000万人次以上,同时还要在全国各类企业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现代学徒制培训,力争用3年时间培训100万新型学徒,实现到2021年底,我国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比例达到25%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30%以上的目标。
“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对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缓解技能人才短缺的结构性矛盾、提高就业质量将起到重要作用,对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在要求,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制造强国建设、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迈上中高端具有重要意义。”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智库技工教育专家荀凤元表示。
确保培训针对性
餐桌摆放、桌布整理、铺床单、上被套……近日,在贵州省遵义市职业技术学校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基地,学校教师正在向前来参加培训的农民工详细讲解中餐服务和客房服务知识,并进行示范教学。
明确“培训什么”“如何培训”,是提高职业技能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重点。
在培训内容上,此次《方案》提出,要围绕市场急需紧缺职业以及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新产业开展培训,尤其要加大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职业新技能培训力度。同时围绕促进创业,开展经营管理、品牌建设、市场拓展、风险防控等创业指导培训,从而使培训行动更加贴近经济社会发展,真正做到人岗匹配。
在培训形式上,采取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脱产培训,开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在线学习等活动,短中长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学制教育与非学制培训相结合,灵活多样,适合各类劳动者。
为了进一步提高职业技能培训基础能力,此次《方案》还要求加强实训设施、实训基地、职业训练院等建设。“职业训练院具有高技能人才培养、就业培训、竞赛评价等多种功能,是区域和行业开展综合职业培训的重要载体,对于整合培训资源,提高职业培训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原山东劳动技师学院党委书记崔秋立认为。
增强补贴实效性
《方案》特别强调,要完善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加强政府引导激励,并将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结合其他就业补助资金等,统筹用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
“为了鼓励支持劳动者参加培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方案》还明确企业要为职工培训创造条件,与参训职工协商一致灵活调整工作时间,保障职工参训期间应有的工资福利待遇。同时,多项培训均由政府直接给被培训者发放资金补助,符合条件的劳动者都可以参加培训并获得补贴。”崔秋立说。
为了让参训者更加方便地申领到补贴,《方案》还提出建立培训补贴网上经办服务平台,有条件的地区可对项目制培训探索培训服务和补贴申领告知承诺制,简化流程,减少证明材料,提高服务效率。
“利用失业保险基金结余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目的是推动用人单位自主开展员工发展培训,实现就业稳定。”对此,陈李翔建议,进一步完善职业培训补贴机制,提升培训资金的使用效率。一是对企业职工培训进行专项补贴,包括在岗培训补贴、带薪培训假补贴、企业内职业技能鉴定补贴;二是针对企业职工参加培训的补贴,包括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课程的学费补贴、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补贴等;三是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的补贴,包括课程、教材、鉴定的补贴和一定程度的生活补贴。(记者 邱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