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突破构建扶贫新格局 云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倒计时
2019年12月31日,这是全省现有的574万贫困人口脱贫时间刻度。云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倒计时。
大自然将高山峡谷、湖泊江河这般壮美的景致赐给云南4700多万人民的同时,也用贫穷这个变数最大的困难考验着高原儿女。
大面积深度贫困,且集边疆、民族、山区为一体,扶贫攻坚需要更具智慧和胆识,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超常规举措。
省委、省政府给出的解决方案是:统筹整合专项、行业、社会扶贫资源,以整村、整乡、整族、整县、整州为单元推进区域开发和精准扶贫相结合,建立整乡推进与基层党建“双推进”工作机制,探索出特殊类型贫困地区综合扶贫开发的“云南路径”。
沿着这条极具云南特色的路径,4年来,全省已累计投入省级以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83.18亿元,让44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104元提高到6314元,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涌现出了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会泽县五星乡、永仁县莲池乡以及昌宁县、云龙县、宁蒗彝族自治县等等一大批脱贫致富的典型。
创新思路,探索新突破
“山高石头多,洋芋滚下坡;水冷风又大,瓦片吹地下。”代代相传的一段谚语,真切地描述了会泽县五星乡一穷二白的境况。2007年,五星乡被列为全省第一个实施“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试点乡。8年时间里累计投入资金1.96亿元,先后完成了283个大中小型工程项目,贫困人口从2.1万人降至2014年的2800人;全乡发展龙头企业、种植大户14家,每亩地的产出从500元跃升至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332元增至6112元,信用社存款也从1900万元增至2.4亿元。村民们说:8年整乡推进,挖掉了祖祖辈辈留下的穷根。
这份承诺严肃庄重。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全省广大贫困地区面貌发生了深刻巨大变化,但云南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状况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贫困人口数量居全国第二位、片区县和重点县数量居全国第一位,仍是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
未来6年时间,平均每年需要让100万贫困人口脱贫。经过多年减贫,效益逐年递减,越往后脱贫难度越大,往往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如果说,云南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中央交给云南的“考题”,那么,这个“答卷”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扶贫攻坚工作做得怎么样。
2015年,脱贫奔小康进入攻城拔寨冲刺期,攻坚节奏骤然加速。
为让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云南用“四个刚性”确保一个承诺:工作目标刚性、计划实施刚性、政策措施刚性、考核问责刚性。
为打好这场艰巨的扶贫开发攻坚战,省委、省政府发出动员令,全省人民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瞄准贫困对象建档立卡,聚焦4个连片特困地区,坚持“12355”新时期扶贫开发思路,突出区域开发和精准扶贫两大战略,更加注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统筹素质提升、产业发展、社会保障3个层次脱贫路径,实施整乡(整村)推进、产业扶贫、雨露计划、金融扶贫、安居工程5大品牌建设,狠抓做大蛋糕、找准平台、创新机制、突出重点、合力推进5项工作要求的落实,突出最贫困的地区、最贫困的群体和贫困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精确配置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资源,因户因人施法、因乡因村施策、因县因族制宜,做到水、电、路、能源、住房、信息、素质提高、产业发展8个扶持到村到户,确保贫困地区贫困群众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围绕减贫、摘帽、增收3个最主要目标,实施“四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基本解决574万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消除绝对贫困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