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攻坚 扶智为先
23.12.2015 12:44
本文来源: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扶智首先在于加强教育。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帮助更多的青少年茁壮成长成才,从源头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加强教育是全方位的,政府、学校、社会、家庭齐心协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政府对农村教育领域的资金设施投资、政策重视,是最有力的保障;学校管理人员、教师要真抓实干,以身作则,教书育人不仅在于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做人做事的原则,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家长对教育足够重视,坚定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深刻理解知识的重要、知识的可贵、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长期的任务,同时对带动当地长远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必须要坚定不移、常抓不懈。
扶智意味着对思想观念的更新。切实转变部分贫困农民观念,消除听天由命、消极无为、好逸恶劳、“等靠要”思想,树立脱贫致富的标兵和典型,利用榜样的力量,帮助树立脱贫致富的决心、信心和勇气。扶贫必扶志,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群众素质的提升和思想观念的更新是脱贫致富的源动力,要重视宣传教育,重视信息通畅,把更多新思想新理念引入农村,帮助农民拓展视野。
往往越是信息闭塞的地方,越是难以接受新事物,越是难以发展,恶性循环,久而久之贫穷根深蒂固,难以消除。最有效的方法是外来思想浪潮,逐步冲击、打破、粉碎固步自封的壁垒。对思想的改造往往是一个艰巨、长期的过程,远远难于对客观事物的创造,必须要有滴水穿石的韧性,持之以恒。
扶智重视对劳动者综合素质的提升。全面提升农民的生产经营、专业技能,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授人以渔,为持久脱贫奠定坚实基础。进行农村种植业、养殖业等专业技术培训,改进劳动技能,更加科学规范的进行农业生产,探索合作社的方式,人员合理分工,各司其职,人尽其才,有效平衡劳动力不均的状况,且更好发挥规模效应,促进农民增收。进行多种劳动技能培训,增加劳动附加值,拓宽增收渠道,同时鼓励就近务工,留住农村劳动力,有效化解留守儿童、空巢老人问题。
部分地区通过旅游扶贫的方式来增加农民收入,要更好的把旅游产业和当地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旅游产业是一个立体多元的系统,包括了衣食住行娱乐体验等多种元素,要充分探索景区内原住民参与其中,开发与保护并重。探索组建农村建筑工程队,充分发挥当地能工巧匠特长,形成品牌效应,宣传当地传统文化,吸引外界更多关注,带动经济发展。
扶智体现在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物质脱贫,更要精神脱贫,物质文明抓好了,精神文明同样要并驾齐驱,硬实力的进步,软实力同样要提高。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文明礼仪、文明行为,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引导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
本文来源: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3.12.2015 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