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老太被讹”该不该“以德报怨”
安徽初三女生好心扶老太被讹,不计前嫌反帮捐款。舒城初三女生小何骑电动车上学,见一老太摔倒忙上前搀扶,不料老人一口咬定是小何撞了她,交警反复勘查,终还小何清白。4月21日,老人伤愈出院时,善良的小何不计前嫌,带着家人向这位经济困难的老人捐款千元,此举在当地传为佳话。(4月23日《安徽商报》)
扶老太被讹反向其捐款,有人说是“佳话”,有人却认为女孩一家像极了东郭先生,有变相鼓励丑恶现象之嫌。我的看法是,女孩一家本着善良和宽容的心态来处理事情,从道德上看无疑是高尚的,也是值得钦佩的。实际上,是否该“以德报怨”,取决于女孩一家的意愿。换言之,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来对待老太,是他们个人的选择和自由。并无证据表明,以德报怨一定会对某些丑陋现象产生推波助澜的后果。如果女孩一家的高尚能够让老太及其家人感到羞惭、今后也能成为光明磊落的人,那么他们的付出和一片苦心就算没有白费。
不过,层出不穷的“扶老太被讹”事件并非只涉及到道德问题,更是涉及法律问题。很多时候,被扶者及其家人的行为已经涉嫌敲诈勒索。类似现象被警方或好心人拆穿后,他们大抵都会拿老人年龄过大、家人“误会”等理由来为自己开脱,只可惜,这些理由和借口恐怕都无法掩盖其试图讹诈的事实。因此,警方介入后,不能仅限于调解和协调,更要依法进行调查和处置,如发现违法行为绝不能视而不见。窃以为,老太及其家人即使情节轻微无须追究法律责任,最起码也应该受到道德法庭的谴责。
“扶老人遭讹”事件频发,不仅说明部分当事人道德素质低下,更是折射出当前整个社会风气存在的问题。同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关部门执法不严。面对讹诈疑案,警方一方面要及时介入调查、还好心人一个清白,同时更要依法对涉嫌敲诈勒索的责任人进行严厉追究。否则,既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还在客观上纵容了某些丑陋现象的蔓延。如果仅仅是道歉了事,违法成本如此低廉,又怎能起到惩戒作用?
媒体上报道过这样一个案例:重庆市达州区三个小孩扶起一74岁老人,做好事反而被讹。一开始,在当地司法所主持下达成了三小孩家各付2500元给老人的协议,后来孩子家长不服以敲诈勒索为由向当地派出所报案。当地警方调查后认定老太讹诈,对其作出治安拘留7日的处罚(因年龄大不执行),老太儿子龚某行拘10天,并处罚款500元。这个号称“老太摔倒讹人被罚第一案”的事件,在全社会引起了极大反响,对弘扬正气起到了一定作用,值得其他地方借鉴。
女孩“扶老太被讹”后可以选择“以德报怨”,但法律和执法者却绝不能和稀泥、姑息迁就。
编辑:张钊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