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城市良心”云南需要更多“保山”
4月23日,记者从保山市住建局获悉,在4月21日财政部、住建部联合组织开展的2016年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竞争性评审中,保山市作为我省唯一的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参评州市,以第六名的优异成绩在竞争性评审的20个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15家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之一。
保山能获得如此佳绩,可喜可贺。成为全国15家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之一,不仅是一份荣誉,也意味着实实在在的好处。据悉,未来3年,保山市每年可获得中央财政3亿元的专项资金补助。对采用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还将按补助基数奖励10%。这种正向激励,客观上也有益于推动其他城市重视和加强地下管线建设。
同下水道一样,地下管线系统也被称之为“城市良心”。相比于地面上的公共设施,地下管线公众看不见摸不着,无法直接体现城市的发展成果,因而容易被人所忽视。但与此同时,由于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以及整个城市的有效运转,地下管线又代表着城市的内在品质。这一形象的比喻,指向的正是地下管线在城市规划中的微妙之处:城市形象究竟应该如何定位?或者说,要华丽的面子还是要扎实的里子?
很遗憾,在功利思维下,不少城市选择了面子而非里子。水管三天两头爆裂,线路动不动就要加以改造,让民众不堪其扰。尤其值得警惕的是,一些城市的地下管线由于时间太久,加之设计和规划不合理,随着城市的发展,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多,不仅面临着严重老化的问题,也埋下公共安全的隐患。
客观而言,地下管廊建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比如一旦动工,必然会给公众的生活带来不便。比如地下管线往往工程浩大,资金问题如何解决?也因此,大多数城市都选择了“保守治疗”。但这种修补式的治理模式,越来越暴露其弊端:管理的低效率,维护成本不断攀升。
综合治理才是地下管廊建设的根本路径。事实也证明,只要下得了决心,办法总比问题多。保山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保山市地方财政收入一年才40多亿元,却拿出12.6亿元打造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这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市场化的经营理念,一边主动地从市场“找钱”,一边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市场主体参与城市建设,从而形成利益共同体,最终实现双赢。
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既需要突破固有思维、善于“经营”的管理智慧,也需要不拘泥于一时、着眼于未来的远见。打造“城市百年良心”,云南需要更多“保山”,也需要更多“看不见的政绩”。(春城晚报)
编辑:赵艳芳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