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谋:打造全国重要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基地

05.12.2016  21:48

 
  元谋县按照“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基地。通过多年培育,蔬菜产业已成为元谋最为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富民产业,产值占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40%以上,农民从中获得收入占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以上。

  蔬菜产业培强壮大

  按照扩大规模、提质增效、打造品牌、拓展市场要求,调优种植结构,完善经营体系,突出生态绿色,打响“冬早蔬菜之乡”品牌,培强壮大蔬菜产业。2015年冬2016年春菜季,全县种植蔬菜20万亩,外销量43万吨,产值达13亿元。今冬明春全县计划种植蔬菜20万亩以上,力争实现外销量45万吨以上,产值15亿元以上。目前已种植12.64万亩,自10月上市以来,辣椒最高价达到6元每公斤,质优、价高、销路好。

  结合多年蔬菜产销经验及今冬明春蔬菜产销形势分析预测,科学制定蔬菜生产指导性意见,加强冬早蔬菜种植指导。按照统一品种、农资、技术规范、包装和品牌销售“五统一”标准,标准化发展以菜豆、番茄、洋葱、毛豆四大品系为主的蔬菜品种种植。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集中发展大棚蔬菜生产,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增加蔬菜种植种类和品种。加大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等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杜绝农药超标蔬菜上市,维护“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形象。大力推广“传统农业+电子商务”销售模式,实现农产品基地在线、生产在线、检测在线、销售在线、科技服务在线“五大功能”,力争年内实现网上销售额1.2亿元,打造“全国绿色农产品交易集散中心”。

  目前,元谋累计获得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66个,云南名牌、著名商标产品14个,“元谋番茄”、“元谋青枣”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元谋蔬菜”、“元谋水果”获集体商标注册,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100个无公害农业产品(种植业)生产示范基地县、第二批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县和首批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张龙宝)

  经济林果发展迅猛

  积极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流转土地规模化发展以葡萄、青枣为主的特色经济林果种植10万亩,产量15万吨,产值10亿元以上,特色经济林果已成为继冬早蔬菜之后重要的富民产业。

  为发展壮大林果产业,该县及时制定《元谋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规划(2013-2017)》,把特色经济林果产业列为全县绿色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促农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来培育。通过农业招商引资,积极引进云南浙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农美丽等一批带动能力强、市场竞争优势明显的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共发展农业龙头企业48户,年销售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16户,44户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1至9月实现总产值13.82亿元,利润1.36亿元,上缴税金3290万元,出口创汇2597万元。采取土地承包、入股等多种方式,流转耕地林地建设以鲜食葡萄和金丝小枣为主的特色林果示范生产基地规模在10至500亩以上222个3万亩,100亩以上葡萄种植大户78户2.85万亩,占全县葡萄种植总面积的76.1%,累计发展葡萄种植3.75万亩,产量3.88万吨,产值4.4亿元,比上年2.8亿元增收1.6亿元。

  扶持合作社、协会和种植大户,采取“合作社(协会)+基地+农户”模式,带动7.02万户农户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协会414个,成员9.22万人。抓实果蔬标准园、万亩绿色果蔬防控技术示范基地、特色农业庄园等项目建设,实施完成1万亩青枣绿色防控示范区创建。按照年内每个坝区乡镇至少建成2个500亩以上、每个山区乡镇至少建成2个200亩以上连片种植区要求,区域化发展早熟鲜食葡萄、枣类、芒果、火龙果和大青枣等特色经济林果种植。通过引进新品种、推广和示范新技术,狠抓农民种植技术培训,使群众既能种植,又会科学种植增收致富,先后建成以物茂乡“芝麻”、“龙橄新”和黄瓜园镇“东方红”为代表的一批特色经济林果示范种植基地。(贾冬冬)

  繁制种业蓬勃发展

  充分发挥“天然温室”气候资源优势,依托楚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元谋核心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及南繁基地,加快推进育、繁、推一体化项目建设,促进繁制种业蓬勃发展。自1973年玉米加代繁殖获得成功以来,全县先后引进24个省(区、市)96家省级科研院所和主要种业企业从事冬季种子繁育与杂交后代加代、鉴定和扩繁,累计开展各类蔬菜品种实验研究2685个,完成全国育种项目86个,繁育面积约30万亩,生产各类良种7800万公斤,发展本地育繁种企业、合作社19个,年带动1万余农户参与南繁育种1.62万亩,直接或间接促农增收6000多万元,已成为以春小麦为主的粮油、蔬菜国家级第二大冬春种子繁制种基地。

  按照统一规划、多方争取、分步实施、共建共享思路,将优势制繁种基地纳入基本农田保护,稳定基地。依托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多方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做大做强南繁育制种业。加大国内外优势种业企业引进和县内“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培育力度,投资8000万元进行基地建设和繁种农户育种知识培训,育繁种总面积16166亩,品种30余个,分布10乡镇。藏区青稞加代扩繁基地建设项目业务用房主体已完工,云南元谋现代种业科技园完成基地工厂化育苗大棚建设6666.7平方米。“十三五”期间将规划建设蔬菜种业国际会展中心,冬繁种业科技园,滇台农业合作与种业科技博览园,蔬菜种子及农资批发销售市场等分区,力争通过10年建设,到2025年完成投资10亿元,建成冬繁制种基地10万亩,实现年产值10亿元,打造全国最重要的南繁育制种中心。(杨茂利)

  粮食生产稳步增长

  优化区域布局,抓实高产创建,推广农业科技,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层层分解粮食种植任务,确保粮食生产稳步增长、农民增收。全县完成大春作物播种面积24.47万亩,完成州下达任务22.7万亩的107.8%,预计完成大春粮食产量9.28万吨。小春粮食作物计划种植4.38万亩,力争实现小春粮食产量6478吨,比上年6145吨增加333吨,增长5.42%。

  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基础上,普及推广农业科技,举办水稻机插育秧、大棚育秧和玉米集中育苗现场会4场350人次,开展水稻、玉米高产创建科技培训18期1635人次,印发水稻、玉米等高产栽培技术及科学施肥要点等技术资料2.2万份。开展“农机与农艺深度融合”,完成水稻机插秧示范0.4万亩,大春粮食作物高产创建3片3.11万亩,间套种8.5万亩,集中育秧0.55万亩,地膜覆盖9.5万亩。抓实高产创建,推广良种19.5万亩、测土配方施肥23万亩。开展农资市场大检查,出动执法人员177人次,检查农资企业(门市)128个次,调解成功农资纠纷14件,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34.9万元。加大种植业保险力度,完成水稻、玉米投保面积12.8万亩,完成计划数的128%。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种植业保险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胡建梅)

  生态牧业快速发展

  通过采取聚集项目、捆绑资金、集中投入等措施,着力改变传统单一分散养殖模式,大力扶持和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养殖模式,推动畜牧业快速发展。1至9月,全县累计出栏猪牛羊等畜禽17.08万头,完成州指导性目标任务28万头的60.98%,实现肉类总产量1.88万吨,禽蛋产量335吨。

  为推动养殖成规模、上水平,县人民政府通过畜牧招商引资,与四川兴文康绿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签订万头高原生态肉牛养殖及精深加工项目,投资7.5亿元计划新建占地301.2亩牛舍4.79万平方米,仓库、车间5652平方米,办公区6184平方米,青贮窖8160立方米,环保处理区1.38万平方米,建成后可实现年育肥出栏优质肉牛1万头规模,目前累计新建牛舍17栋3.3万平方米,青贮窖3个6000立方米。大力推广畜牧科技,建立猪牛品种改良点24个,1至9月完成家畜品种改良猪1.53万胎,牛2530胎。举办品种改良、种草养畜、动物防疫、养殖保险专业技能培训会15场次720人次,推广粮经作物套种青饲料4.88万亩,饲料切碎机2.49万台,生产青贮饲料8.28万吨。积极推行注射免疫新技术,1至9月共免疫猪39.5万头次,牛13.38万头次、羊39.03万只次、禽流感109.05万羽,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均达应免数的100%。(李虹苡)

  烟草产业巩固提升

  按照“稳定规模、提质增效、优化布局、创新发展”生产思路,统筹抓好优化布局、严控规模、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和收购管理,保持烟叶生产稳定,巩固提升烟草产业。2016年全县共种植烤烟1.94万亩,收购烟叶251万公斤,收购均价30.74元每公斤,上等烟比例达68.69%,实现烟叶税1697.3万元,烟农总收入达7715.4万元,全县2401户烟农户均收入3.2万元。

  普及推广合理轮作、壮苗培育、品种布局、整地理墒、规范移栽、中耕管理、绿色植保、封顶留叶、成熟采收、科学烘烤10项技术,促进烟叶生产提质增效。科学处理烟叶生产严控规模、提质增效与工业企业对原料需求下降、要求更高关系,生产品种纯、质量优的烟叶,满足工业企业对中高档烟叶多元化需求。协调处理好烟农增收与地方利税增长关系,用足用好惠农扶持政策,保障烟农收益,维护地方利益,促进烟叶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以“优质、特色、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推广绿色有机标准化生产,实现烟叶生产与生态保护协调推进、和谐发展,推进烟叶生产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积极探索以烟农合作社为主体,烟草部门组织引导,根据烟田、设施资源分布和使用情况,结合农业产业规划和区位条件,按照市场需求,对多元化产业发展系统规划、科学布局的烟农增收新路子,推进烟草产业再上新台阶。(崔丽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