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实名制需兼顾安全与隐私保护

14.08.2015  13:35

    从9月1日起,电信企业在通过各类实体营销渠道销售手机卡时,将要求用户出示本人身份证件,并当场在第二代身份证读卡器上进行验证。这将为电话实名制增加技术和设备保障。

  其实,手机实名制已经推行多年,而这次手机实名制主要是针对二代身份证的更替。事实上,手机实名制的推行,对集体安全的考量,以及对个人信息安全的细节关注,必须达到相对平衡,才能确保其效果。

  我们需要反思一个问题:为什么以往某些手机卡代销商表达出对手机实名制的冷漠?因为在过往的手机实名制举措中,代销商实际承担了几乎所有的麻烦:他们需要对每个客户进行身份证件的登记,还要进行一一核对检验,保证其真实有效性。可由此带来的负担,无论是人工、时间成本的加大,还是因竞争不想“得罪”客户的需要,手机卡代销商都无法从有关部门得到有效支援,只能独自面对这些难题。这自然会让手机卡代销商的积极性下降。

  而此次相关部门则充分考虑了这一点。截至目前,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已经累计购置和部署了二代身份证识别设备60万台,可谓硬件先行。但同时要指出,由于目前手机卡销售是多级分销制,除了电信、联通及移动营业厅外,还有大量手机卡代销店,比如一个杂货店,就可以代销手机卡。那么这些销售网点,如何确保手机实名制登记,恐怕是一个需要考量的难题。

  由于庞大的手机现存用户需要重新并入实名制新轨,手机卡代销商又不可能采取强制手段,所以利益激励模式是最可行的。比如,对于那些未进行实名登记的现存手机用户,能否通过一些话费促销、优惠活动时,吸引这部分用户进行自己身份的确定,此后享受优惠的资费?

  当然,有关部门也要注意到,由此带来的不菲费用将出在各大运营商身上,因此如何通过政策扶持,让运营商获得间接补偿,从而激发其执行积极性,需要科学设计。

  同时,手机实名制还有另一个挑战,那就是手机用户对个人隐私安全的担心。作为普通手机用户,日趋泛滥的垃圾短信、诈骗短信确实给大家生活带来严重困扰,手机实名制的宗旨是遏制此类行为,可它触及了一个悖论式命题——如何保证手机用户的个人资料不被泄露?如果出现隐私泄露事件,如何从一长串复杂的运转链条中剥茧抽丝,查出哪个环节出现纰漏,并且对相应责任人进行严厉追究,保证其不再出现类似现象,目前仍未见到相关细则。执法手段的匮乏、违法成本过低等一系列问题,都会导致为通信安全计的实名制变成破坏隐私安全的双刃剑,影响手机用户对实名制的信心。

  因此,手机实名制要想成为名副其实的通信安全保障,必须解决安全之外的各方权利保护,如此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实名制正效应。(作者毕舸)

编辑:孙红亮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