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试点以房养老2年 老人更愿将房子留给子女
“以房养老”这一曾被称为破解养老难题的大招,却在实际推行过程中意外遇冷。
日前,保监会召开座谈会,要求以房养老试点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进一步扩围。但同时,也总结了试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试点工作推进一年多以来,很多人对这种新的养老方式还不是很了解,存在一些疑虑,响应者寥寥。
如今距离将武汉作为“以房养老”试点城市已经过去两年时间,其成效如何?
2月19日,长江商报记者采访多位武汉市民发现,大多数接受采访的老人及其子女暂时不接受这种养老形式。不仅如此,不少险企也面临着“成本高、受众窄、回现弱”的市场难题。
不过,也有专家乐观地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虽然以房养老可能将成为“小众”的选择,但就算仅有一成老人选择以房养老,这一市场也仍然令人无法割舍。
老人更愿将房子留给子女
69岁的吴劲波(化名)和65岁的妻子黄淑香(化名),是武汉市东亭小区一栋86平住房的拥有者,老两口唯一的儿子在英国留学后,选择了定居国外。2月17日下午,长江商报记者在小区广场上遇到正在散步的老两口。当记者提及近年来呼声甚高的“以房养老”,吴劲松表示不太了解,也不敢轻易尝试。“儿子会不会同意?房子如何估值?签订合同后每个月给多少养老金?”黄淑香称,这些问题都太让人头疼,暂时不想去考虑。
而另一位家住东亭小区的刘姓老人则告诉记者,老伴去世多年,女儿已经在上海工作并买房,他有一套70平米的住房,月租金2000元。“虽然钱不多,但满足自己一个月的全部开销完全不成问题,而且收租比抵押划算得多,毕竟到最后房子产权还是自己的。”他说道。
“抵押给保险公司太复杂了。”家住翠柳街的熊先生认为,房子自己拥有独立产权,如果将来生活困难,干脆将其卖掉住进养老院,卖房的钱也足够生活开支了。而且现在自己和老伴每个月都有好几千块钱的退休金,完全不需要抵押房子,也不需要儿女操心。
“房子当然是要留给子孙后代的。”家住武汉东亭花园的杨女士今年已经73岁,她说很久之前就考虑过房子的处理方式,首先还是会选择留给儿子,对于“以房养老”则完全不会考虑。
连日来,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的九成以上老人均表示,我国传统观念就是“养儿防老”和“家产传后”,房产更愿意留给子女继承,交给银行、保险公司处理则看起来很不靠谱,也容易使亲人之间产生隔阂。此外,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受传统观念、经济收入、房屋产权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目前武汉市大多数老人不愿意选择“以房养老”,保险公司对“以房养老”客户的审核也非常谨慎。
“我还是觉得让孩子们给我养老,更有人情味。”武汉市公正路上,一位王姓老人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称,肯定更愿意把财产留给后辈,就算有少数老人坚持“以房养老”,恐怕他们的子女也不太乐意接受。
同时,记者走访武汉市多个小区发现,在接受采访的几十位老人中,几乎所有子女在身边的老人都不大愿意接受“以房养老”这种模式,至于空巢老人、失独老人等特殊群体,目前武汉市中心城区已启动居家养老医疗服务,许多老人与服务中心签订了协议,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专业的养老医疗服务,对“以房养老”也存在着诸多顾虑。
全国一年仅45户家庭投保
2015年3月,经过保监会批准,首款保险版“以房养老”产品由幸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幸福人寿”)正式推出,也是目前唯一一家试点推出“以房养老”产品的保险公司。
同年4月,家住汉口的两位老人在子女的陪同下,与幸福人寿湖北分公司签下一款名为“幸福房来宝”的以房养老保险投保单,这标志着以房养老保险全国首单落在武汉。同日,北京、上海也有三位老人投保。如果核保通过,他们将成为国内以房养老保险产品首批客户。
记者查询发现,有关部门新近发布的数据显示,自幸福人寿推出保险业首款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产品以来,截至2015年底,幸福人寿共与45户家庭62位老人签订了投保意向书,但完成承保手续的仅有29户38位老人。
根据2015年10月《经济半小时》的报道,72岁的北京市民康锡雄和68岁的老伴马俊英,因多年前唯一的女儿因病去世,而成为失独老人。2014年2月28日,马俊英根据收到的街道通知,参加了“以房养老”推介会。当时听完推介会的介绍,马俊英就签字表示同意参加“以房养老”,没有任何犹豫。
康锡雄称:“‘以房养老’对于无子女的家庭是最合适的,感觉就像是天上掉馅饼。”在采访中,老人还给媒体算了一笔账:老人现有的住房是单位公房,2001年搬进后,康锡雄花11万余元买断了该房屋的产权。目前这套84平米的房子市价约为305万元,有效保险价值约为274.5万元,对照费率表,康锡雄今年70岁,马阿姨68岁,夫妻二人每月共同应领取养老金总数为9107.11元,加上老两口退休金7000元,每月共计可以拿到1.6万多元钱。
然而,把房子抵押给保险公司,每月收取固定的保险金的“尝鲜”养老模式,还是遭到了老人很多亲戚和朋友的反对。不过,媒体报道称,在康锡雄的家里发现了一沓多年收集的关于以房养老的资料。经过多年的等待,顶住家人的阻力,一趟趟地往返多地办理相关手续,康锡雄终于圆了“以房养老”梦。
银行版“以房养老”难被接受
事实上,“以房养老”的话题并不新鲜。从2007年开始,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相继出现过一些自发性试点,武汉也有多家银行进行过试点,但均未被市场接受。
据了解,继工行、民生银行之后,中信银行2011年在江城推出了幸福嘉年华老年卡,该卡的其中一项功能就是通过反抵押的方式实现“以房养老”。
因为是“试吃螃蟹者”,银行设置了较高的准入门槛:申请贷款人名下至少要有两套住房,养老按揭贷款最长期限为10年,而且贷款也必须用于养老。中信银行武汉分行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截至2月19日,该行尚未做成一笔业务。
的确,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年轻时勤勤恳恳工作,好不容易交了首付办了按揭,30年后还清房贷,到老却要将房子交给保险公司按揭养老,让人难以接受。市民吴女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一辈子就是为了一套房子,死后房产却不再属于自己和子孙,感觉是件很遗憾的事。”
而银行相关人士也曾对本报记者表示,这种在国外盛行的养老方式还是敌不过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假如老年人只有一套房产,多数人会把房产留给后人。
专家:推行艰难但前景光明
据报道,在幸福人寿首批签约客户中,只有武汉的这对夫妻有子女,且子女陪同来签约。根据保险公司要求,其子女需签署一份“知情协议”,避免日后因为房屋的继承等问题产生纠纷。
对此,中投顾问房地产行业研究员韩长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老人养老的方式有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多种方式,目前家庭养老是主流方式。养老资金主要来源于社保、企业年金、商业保险、金融投资等。由于“以房养老”产品关乎老年人晚年赖以生存的养老金,涉及金额较大,且时间较长,期间不确定因素也比较多,而且,此模式的相关配套法规、标准尚未完善,所以老人容易产生顾虑。
“‘以房养老’试点已经两年时间,现在还处于叫好不叫座的状态,尽管相关政策要求以房养老在试点城市进一步推广,但市场反应冷淡。就保险公司而言,大多处于观望状态,目前只有少数公司上市相关产品,且申请者不多。”韩长吉表示。
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保险系主任袁辉则提出,保险版“以房养老”是实物资产与金融资产的结合,既是金融产品也是观念产品,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涉及面广,既涉及法律,又涉及经济金融环境和房地产价格的未来走势,更为重要的是涉及人们的养老观念的更新,因此该款新产品的推行和市场接受度,需要一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了2.1亿人,且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给“以房养老”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据武汉市老龄办2014年的数据显示,武汉60周岁以上老年人达137万,老龄化率达16.7%,高于全国14.9%的水平。专家预测,2020年武汉的老龄化率将增至21.84%。韩长吉认为,“尽管‘以房养老’在我国推行艰难,但未来前景光明。”
编辑:袁艳责任编辑:袁艳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