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服务融入国家战略 科技创新驱动昆明经济发展

15.04.2015  10:23

  “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这一新定位离不开科技创新提供的强而有力的支撑。

        在昆明,蓬勃的创新驱动力不断迸发出新火花:每天,昆明有23项专利提交申请,14项专利获得授权,占全省专利申请的60%以上。数据显示,全市每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保持22%—25%。科技创新,正引领着这座城市的发展,为经济注入动力,为企业发展带来“生命力”,更为百姓生活带来实惠和便利。

        科技创新成转型升级动力

        若把昆明比作高速前行的列车,产业是支撑这辆列车高速前行的车头,科技创新则是列车的核心发动机。

        来自市科技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市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已达525家,升级创新型企业和升级创新型试点企业总数分别达43家和107家,全市实际创新型试点企业总数达160家,国家级特色产业化基地达10个,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数量位居西部第一、全国第十位。

        数据背后,人们也许不知道,昆明多项科技研发创新催生的红利已悄然渗透着百姓生活:4年研发,30多位药学专家,历经几千次配方配比实验,严格的医学临床试验数据,采用GMP制药级生产检测标准,12项医药高科技提纯技术,109道质量检测,以其对各类口腔问题的显著功效畅销海内外的云南白药牙膏这匹“黑马”是“昆明造”;从死神手里为冠心病患者“抢回”生命的龙津药业“注射用灯盏花素”,昆明就是其“诞生地”;在长水国际机场,乘客可以在任何一个入口托运行李,行李会自动找到航班,与乘客一同飞往目的地,这项填补了国产自动化物流装备空白的技术,也是“昆明造”!

        汽车是高新技术最具价值的载体,科技创新已成为各汽车企业在汽车价值增值环节争夺的焦点。偏居西南一隅的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成为中国内燃机行业排头兵,国内国三、国四及欧Ⅴ多缸小缸径先进柴油发动机的重要研发制造基地。

        这些都只是科技支撑引领昆明产业转型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市工信委一位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坚持节后调整促升级,把企业自主创新作为促进工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先导和动力,催生了一批在国内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的新产品,高分辨率OLED微型显示器、光电探测器、红外热成像系统、PR系列高级存折打印设备技术纷纷“开花结果”。

        昆明科技创新面临崭新机遇

        加强科技创新既是突破市场要素瓶颈制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也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抢占产业制高点的必然要求。

        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重拳频出,国家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和措施,将在资源配置、科技与经济结合、科技评价、治理体系等诸多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为今后科技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随着桥头堡建设、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云南沿边开发开放优势日益凸显。

        “这对昆明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市科技局局长刘燕琨说,在对外在机遇敏锐把握的同时,我们也有着清醒洞察。深层次把脉科技存在的瓶颈,刘燕琨分析,昆明既存在与全国相同的共性问题,如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科技资源分散、重复购置、封闭运行、低效使用等问题突出,科技项目及经费管理不尽合理,研发和成果转移转化效率不高;科技评价导向不合理,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等。同时,昆明也有自身个性问题:科技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力不足;高层次科技人才严重匮乏;科技经费投入不足;质量效益偏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创新资源质量和水平不高等。

        在“速度效益型”的传统发展方式越来越难以为继的情况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既是形势所迫,更是发展所需。“向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要发展。”刘燕琨表示,这不仅是被创新实践和理论研究反复证明的规律,更是昆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尽快转入创新驱动的内在诉求。

        深化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改革

        这一年,科技体制改革,既需要党和政府的顶层设计,又需要来自基层的探索实践。

        市科技局副局长成小兵向记者透露,虽然目前昆明版的科技改革方案暂未最终确定,但可以明确改革大致方向:深化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改革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抓手,“一个核心”就是要改变科研财政资金的管理模式,通过项目资金改革来倒逼其他改革。

        一直以来,科技资源“碎片化”饱受诟病,造成了重复、封闭,影响了效率,多头申请、跑项目的负担重,而这一问题在昆明也十分突出。昆明2014年市本级财政科技拨款5.08亿元,而科技部门的实际执行数仅为1.5亿元,占市本级财政科技拨款总数的30.5%。

        在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中,直指这一问题。国家整合了发改、工信等多个部门的科技资金和项目,将国家财政经费中各部门80%以上经费进行统筹并纳入改革,而云南省由省科技厅负责执行的科技经费已占省本级财政科技经费总额的85%以上。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资金管理的问题,其次是项目管理的问题。”成小兵介绍,今后每个科技计划都由一个高层组成的战略评审和综合评审委员会做出战略决策咨询,科技项目具体评审由专业机构进行,政府各部门不再介入项目管理,科技成果要进入科技体系向全社会公布。

        政府从项目的具体管理和资金具体分配中解脱出来后,转变政府职能,科技计划的管理上,政府往后退一步,不再直接管项目;往高站一层,管宏观,管规划,管政策、管布局,管监督。

        集中资金,聚焦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解决影响昆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问题,包括基础、前沿、共性关键技术,“卡脖子”的瓶颈问题,把有限的科技资源利用好,充分发展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可以预见,科技创新改革释放的红利将成为昆明经济转型的源头活水、城市发展的助推器、建设美丽繁荣和谐新昆明的新活力。(昆明日报 记者李思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