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怎样的临终关怀?

01.04.2016  12:09

    总有再先进的医疗技术也无法挽回的生命,那我们何不转变观念,让临终患者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心灵能浸润在彩色的阳光下。

    清明节临近,与生命相关话题趋热。一篇讲述临终患者感受如何、家人应如何照护的文章在社交网络热传。“发达国家有70%~80%的老人享受到了临终关怀,我们的老人却只有1%享受到”的说法,更挑动人们的神经。调查显示:受临终关怀者,平均存活30天,当中19.2%一周内逝世,13.7%存活超过180天,7.2%存活超过一年。(3月31日《广州日报》)

    在时间的长河中,我们都只是一片浪花,生老病死,是必经之途。如何让每一片浪花安稳地谢幕?这便是临终关怀的目的所在。从报道中来看,我们的老人只有1%的能享受到临终关怀,这自然是一种缺憾。然而,对于报道中所说的“受临终关怀者,平均存活30天……”这些数据,笔者认为并不能体现临终关怀的意义。生命的谢幕,不该以时间的长短来衡量;临终关怀的价值,也不能用一串冰冷的数字来概括。面对即将到来的生离死别,我们不应该仅仅是倾尽所有、竭尽全力地去延续生命,而更应该用陪伴和温情的守护,尊重临终人的意愿,让他们有尊严地离世。

    笔者曾在医院工作,见过不少生离死别。面对临终患者时,许多家属的选择都是全力抢救,看最好的医生、用最好的药,生命能维持一天是一天。然而,这种“过度医疗”的背后,是许多触目惊心的画面。患者孱弱的身躯里往往插满了管子,依靠着呼吸机和点滴来延续着生命,身体的一些部位已经变形……他们半昏半醒地在最后的时光里,感受得更多的是痛苦与煎熬。这种变形的“临终关怀”,对他们来说过于残忍。诚然,生命可贵是不争的事实,但既然生命无多已成定数,患者也不愿再受煎熬,那么过度的抢救不仅仅是医疗资源的浪费,更是对生命的摧残与亵渎。

    花无百日红,生命的长度有限。总有再先进的医疗技术也无法挽回的生命,那我们何不转变观念,让临终患者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心灵能浸润在彩色的阳光下。而我们的责任,就是用温情脉脉的守护,抚慰他们的心灵,安顿他们的灵魂,让他们无怨无尤,风轻云淡地飘然而去。这才是我们社会所需要的临终关怀。(春城晚报 评论员明军)

编辑:文丽荣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