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忘初心 我们满怀期待
满怀信心开好盛会。 记者 陈飞 摄
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十次代表大会的召开,是全省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本报记者通过深入基层采访,展示基层党代表的风采和事迹,记录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对党代会的关注、对云南未来的期盼和祝愿——
盘龙区金星小区党委书记苏琼芬—— 牢记使命认真履职
苏琼芬(右一)
“为民着想的好人、不谋私利的热心人”,是昆明市盘龙区联盟街道金星小区居民对小区党委书记、主任苏琼芬的评价。“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我们要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窝。”28年来,苏琼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社区居民蒋玉萍的双下肢高位截肢,身患糖尿病并引发胆结石和心血管多种病症,急需手术治疗,生活十分艰难。苏琼芬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筹集爱心善款3160.5元,送到蒋玉萍手上。
熟悉苏琼芬的人都知道,她对工作充满热情,自己立有一条“只要是上级党委、政府安排的任务,就坚定不移、不折不扣地执行”的规矩。
“能成为党代表,对我来说是无上的荣耀,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我将牢记使命、认真履职,也将在社区工作岗位上继续全心全意为居民做好服务。”苏琼芬表示。
记者 浦美玲
大关县上高桥乡大寨村党总支书记丁琪—— 要让群众都富起来
丁琪(左二)
“要让群众都富起来”,是丁琪孜孜不倦追求的人生目标。
丁琪是大关县上高桥回族彝族苗族乡大寨村党总支书记、琦鑫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11年,丁琪决定依托上高桥乡高山优质牧场发展生态养殖业,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他成立了大关县琦鑫黄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由入社社员带小户、带散户、带贫困户的帮扶联户制度,带动全乡群众发展养牛致富。全乡4201户中加入专业合作社的有1058户,超过全乡群众总户数的四分之一。加入合作社的群众,户均年存栏黄牛3头、出栏1头,增收5000元以上。
5年来,合作社先后被评为省、市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和“云南省科技型经济合作组织”,丁琪也荣获市、县“优秀共产党员”和省供销社“两社一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记者 蔡侯友 沈迅 实习生 张凌云
共青团施甸县委书记段杨—— 充分发挥好助手作用
段杨(右一)
2009年,在县城长大的布朗族小姑娘段杨,毅然决然报考施甸县最边远的民族乡镇——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的公务员。在木老元,她一呆就是5年。
5年来,段杨跑遍了木老元的山山水水,收集布朗族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民歌俚语,把散落在大山深处各个村寨的布朗族文化系统地整理归纳起来,并以墙体文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让群众对布朗族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直观的认识。她从最基层的宣传干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迅速成长为一个多面手,得到了领导和当地群众的充分肯定。
2014年底,因自身能力突出和优异的工作表现,段杨被调到施甸县团委任职副书记,后升任施甸县团委书记。在她的带领下,共青团施甸县委紧紧围绕加快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青年团员工作特点,扎实开展了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共青团的助手作用,在施甸掀起了阵阵热潮。
记者 朱金磊
西畴县蚌谷乡大吉厂村党委书记王正琼—— 群众的事就是我的事
王正琼(左一)
在西畴县蚌谷乡大吉厂村,说起村党委书记王正琼,村民们都竖起了大拇指。
自担任村党委书记以来,王正琼一直都在为群众劳碌奔波。她带领大家学习党的理论政策、学习农村实用科技,深入村小组一线,了解村情民意;她抓实粮食、烤烟、甘蔗、畜牧业等产业的发展,抓好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她积极争取资金,搞好村组道路硬化和太阳能路灯安装管护工作。目前,全村村组道路硬化率达100%,路灯安装率达60%,美化了村庄环境;白石岩、大吉厂、龙潭、朱沙厂4个小坝塘围栏已修建完毕,排除了人畜安全隐患;新修机耕农作路5条(段)14.7公里,助推了甘蔗、烤烟等农业产业的发展。
在王正琼的带领下,大吉厂村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增强了,全村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农业发展后劲日益增强,村民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思想意识也日趋形成。
记者 黄鹏 张登海
勐海县打洛镇曼夕村党总支书记岩坎哨—— 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建
岩坎哨(左三)
入夜,中缅边境打洛江畔的勐海县打洛镇曼夕村委会曼火景布朗族寨党员活动室里,村党总支书记岩坎哨正在给该小组党员们上党课,他一会儿用布朗话讲,一会儿又唱上几句布朗歌,气氛非常活跃。
曼夕村位于中缅边境沿线,是布朗族、哈尼族聚居地,有8个村民小组,村党总支下设8个党支部。岩坎哨和村党总支以“边疆党建长廊”为抓手,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建。近年来,在县委组织部和镇党委指导下,先后筹措300多万元资金,帮助8个村党支部加快活动阵地建设,党总支建起综合为民服务站,村民通过电脑和手机端即可直接申办相关事项。村两委带领群众全力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全面推进党建、扶贫“双推进”,各寨建起了水泥路、文化活动场所、公厕等公益设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橡胶、果蔬等产业生机勃勃,农民人均纯收入逾9000元。
记者 赵汝碧
新平县平甸乡桃孔村党总支书记马光会—— 努力为群众脱贫找路子
马光会(左一)
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平甸乡桃孔村党总支书记马光会,工作25年来始终心系群众,将满腔热情都投入到桃孔村的建设发展上,为群众脱贫致富想办法、找路子,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在村里,群众都亲切地称呼马光会为“积分书记”。为彻底转变桃孔村党员发展难、素质提高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2011年,马光会在桃孔村探索实施党员积分制管理,通过分类别确定党员基础分,将党员履行义务等作为加减积分重要依据,每季度对积分进行公示,以积分作为年终考评的重要依据。在推行过程中,马光会通过做思想工作,调整积分内容,优化积分结构,逐渐调动起了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投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先锋模范作用也逐步显现出来。实施党员积分制5年来,桃孔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4000多元增长到8000元,翻了近一番。
记者 陈怡希
福贡县石月亮乡拉马底村卫生室医生邓前堆—— 让乡村医生后继有人
邓前堆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石月亮乡拉马底村新建的乡村卫生室里,地面干干净净,药品摆放得整整齐齐。穿着白大褂的邓前堆正带着儿子给乡亲们看病开药,打针输液。
邓前堆告诉记者,怒江乡村医生中年轻人相对少一些,特别是卫校毕业,受过正规系统培训的乡村医生更少,为此,他动员初中毕业的儿子当乡村医生。邓前堆说,“在边远的山区,需要更多有学历、有技术、能吃苦的乡村医生,去解决当地人的看病问题。”
邓前堆非常关注国家在农村医疗卫生方面的政策改革。他说,目前,国家为了培养乡村医生人才,出台了很多政策,如对艰苦边远地区乡村医生加大补助力度,完善乡村医生养老政策等。他希望国家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提高乡村医生就医环境,做好保障、养老等工作,让乡村医生后继有人,实现农村百姓在家门口看病的愿望。
记者 李寿华
镇沅县田坝乡李家村党总支书记李常林—— 党员就要为群众服务
李常林(左一)
自2004年当选镇沅县田坝乡李家村党总支书记以来,李常林带领村民依靠科技发展产业,村民有了增收技能,成了致富能手,李家村也成了周边小有名气的“小康村”。
李家村刚开始种植烤烟时,作为烟辅员的李常林狠抓烟农技术培训,提高种植烤烟的综合效益,烟农种烟收入不断提高,烤烟种植面积逐步扩大。今年全村烤烟产量4100担,实现经济收入730万元。
为更好服务群众,李常林带领班子建起了村两委“划片包干”为民服务制度,即村支书、村主任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分3个大片区包干、班子成员按小片区包干联系服务群众;班子成员各挂钩联系3户农户,每年为农户办3件实事,培训挂钩农户掌握1项致富技能。
“党员就要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村支书别想着有什么特权,心里装着一方百姓才能干得长久。”李常林的汗水和辛劳,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
记者 沈浩 李汉勇
宾川县宾杰农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冬梅—— 带领更多的农户致富
张冬梅
2004年的一场大雪,浇凉了宾川果农的心,柑橘市场价比田间价格还低。宾川县宾杰农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冬梅掏出数千万元收购柑橘,给果农们送去温暖,她也因此成了人们眼中的“水果大王。”
“我是党员,我出生在农村,现在我走上了致富路,我有责任带领更多的农户走上致富之路,让宾川的水果市场走得更远。”张冬梅说。
2007年9月,张冬梅成立了冬梅蔬菜水果专业合作社,实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标准化”的管理模式,被农业部表彰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目前,成员由原来的5户发展到500多户,拥有固定资产3000多万元,出口水果备案基地8000多亩,直接带动农户两万多户,有效辐射全县果农29万亩水果生产,带动周边县城水果行业的发展,产品远销印尼、泰国、斯里兰卡等东南亚国家。
记者 管毓树
梁河县勐养镇邦盖村党总支书记曹春叶—— 要对得起群众的信任
曹春叶
“邦盖村的发展变化离不开曹厂长的带领。”说起梁河县勐养镇邦盖村党总支书记、帮钙酒厂厂长曹春叶,村民们都赞不绝口。
1999年,22岁的曹春叶担任了村办帮钙酒厂厂长。为了带领群众把酿酒产业发展好,她反复试验改进了酒厂酿酒工艺,使出酒率在原来的基础上翻了一番,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提升。她把自己的酿酒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村民们,还发展了27户农户作为帮钙酒厂的酿酒合作户,为酿酒户争取建沼气池、厕所、卫生猪圈的项目和资金,走绿色循环发展的路子,邦盖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酿酒之乡”。
“邦盖村要以葫芦丝文化、传统傣家酿酒和生态猪养殖、稻田养鱼等产业为依托,努力建成集傣族传统文化深度体验、生态旅游观光、休闲娱乐、餐饮、住宿等为一体的葫芦丝民族文化传承村。”对于村里的发展,曹春叶又有了新打算。
记者 王云瑞
红河县垤玛乡党委书记朱福祯—— 把发展产业放在首位
朱福祯(左三)
2008年5月,朱福祯开始担任红河县垤玛乡党委书记。当时的垤玛乡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贫穷落后状况,为生存而引发的山、林、水、土权属纠纷不断。
找准“病根”,朱福祯带领乡党委、乡政府一班人把发展产业放在第一位,带领群众走出贫困。去年,垤玛乡引进浙江温州客商投资1亿元新建酒厂,每年产量达到3000吨,酒糟可以作为小耳朵猪的饲料,猪粪用来种菜,一条不断延伸的绿色生态农业产业链条,让农业走上了循环经济道路。
为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垤玛乡创建了党员服务队、乡村工作站、为民服务中心三大载体,把“反映社情民意,凝聚党内共识,贴近群众实际,服务广大群众”有机串联起来。
短短几年,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朱福祯带领班子苦干实干,垤玛乡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翻番,变成了乡风文明、和谐富裕、民族团结的示范村。
记者 李树芬
香格里拉市五境乡种植养殖合作协会党总支书记和胜—— 为贫困户“种”出致富路
和胜(左二)
香格里拉市五境乡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多民族杂居的山区农业贫困乡。2005年,和胜凭借自己多年种植羊肚菌和中药材的经验,牵头组建了五境乡生态种植养殖业经济合作协会。作为协会党总支书记,他厘清了“党员带头创业,群众自愿参与”的产业发展思路,扎实推行“协会+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并建立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80亩,带动农户种植各类中药材800余亩,开展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5期400多人次。
为让贫困群众切实走上产业脱贫增收之路,和胜还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协会党总支26名党员致富带头人,结对帮扶26名贫困党员脱贫后,再带领更多的贫困群众致富。
和胜说:“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就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帮助他们利用科技发展适合自己的产业,彻底拔掉穷根,让他们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致富奔小康之路。”
记者 尤祥能
富源县矿山救护队大队长袁家祥—— 当好生命守望者
袁家祥
“只有平时训练多流汗,救援才少一分危险。”富源县矿山救护队大队长袁家祥说。
在进入富源县矿山救护队工作的24年里,袁家祥和同事们一道,每天都要接受生与死的考验,每一刻都准备赴汤蹈火,希望有更多的人获救。
2011年11月10日6时30分,曲靖市师宗县私庄煤矿发生特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当班矿工43人全部被困。
袁家祥带领富源救护队员赶到后,立即服从安排投入到瓦斯排放工作中,而灾区侦察和瓦斯排放是处理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最危险的环节。
在袁家祥的带领下,救护队员依靠平时严谨训练练就的过硬救护本领,成功完成了3次瓦斯排放任务,为尽可能及时救援被困人员创造了先决条件。
曲靖市师宗县私庄煤矿发生特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昭通市彝良县洛泽河镇发生5.7级地震……在每一次生与死的博弈中,袁家祥和同事们斩断危险,当好生命守望者。
记者 李银发
永仁县莲池乡查利么村党总支书记李云燕—— 让百姓的口袋鼓起来
李云燕
“要让老百姓的口袋鼓起来,就要想方设法培植好适合村民发展的产业。”这是永仁县莲池乡查利么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云燕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为了发展产业,李云燕带领村两委班子提出了“打造三大园,建设四个村,实现五大目标”的发展思路,在抓好蔬菜、烤烟、生猪养殖等传统产业的同时,通过组织领路、党员带头,大力发展葡萄、小枣和彝绣产业。
在李云燕的多方奔走下,查利么村先后引进了15家农业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葡萄产业;采取党员示范带动的方式,在玉米冲等周边村民小组发展小枣产业;在秧鱼河、凹泥奔新村等5个移民搬迁小组大力发展彝绣产业。目前,全村共发展葡萄5000亩、小枣2600亩,每年可为群众增收607万元,人均增收1450元,彝绣产业每年产值达800万元以上,人均可增收938.4元。
记者 吕瑾
丽江玉龙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和献中—— 全面参与丽江旅游建设
和献中(右一)
“当选省党代会代表,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丽江玉龙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和献中说。
丽江玉龙旅游公司从2001年10月成立,2004年8月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是我省第一家旅游上市企业。
“丽江玉龙旅游公司作为植根于丽江本土成长起来的上市公司,将主动融入丽江旅游产业发展的大格局中。”和献中说,经过认真调研思考,公司起草了全面参与丽江旅游开发建设的建议方案,提出把公司作为丽江旅游产业投融资、开发建设、运营管理及旅游资源整合的综合性龙头企业进行培育和支持,做大做强做优丽江玉龙旅游公司,把公司建成丽江乃至全国旅游上市企业的标杆。
党代会上,和献中将建议省里进一步研究和制定切合实际的旅游发展规划,既要积极引进央企、名企入滇,又要注重扶持发展地方本土企业等事关全省旅游发展大局的问题。
记者 李秀春
临翔区博尚镇幕布村党支部书记陈跃明—— 做小康路上的领路人
陈跃明(右二)
临沧市临翔区博尚镇幕布村是一个汉族、拉祜族、傣族聚居村。今年50岁的陈跃明2000年8月至2004年3月任幕布村委会主任,2007年5月至今任幕布村党支部书记、主任。
1991年,陈跃明从朋友那里借钱带头试种烤烟,获得成功,部分村民开始尝到了种烤烟的甜头,烟叶种植面积也逐年扩大。如今,村里的烤烟种植面积达3.6万亩,烤烟、油菜、茶叶、核桃成了幕布村的支柱产业。
陈跃明注重对党员的培养,把10名党员培养成了烤烟种植大户,把6名致富能手培养成了党员,把5名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实现了“三培养”。村党支部明确了15名无职务党员的岗位职责,并与村党支部签订责任书,采取一人一岗、一岗多人的做法,负责做好10个方面的工作。通过工作的开展,提高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培养了一批干事创业的年轻党员。
记者 谢进 李春林
群众期盼
纪检干部刘铜礼:加强党风廉洁建设
“省第十次党代会将科学描绘未来五年云南发展宏伟蓝图,我对此充满信心和期待。”细读省第十次党代会会议筹备工作的相关报道后,省纪委干部刘铜礼说,“展望未来5年,我希望并且相信,在新一届省委领导下,云南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走向‘严实硬’。”刘铜礼说,作为一名普通的纪检干部,自己要学习、宣传、贯彻好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认真履职,努力工作,为云南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贡献力量。
记者 杨富东
扶贫办工作人员黄柏香:用心用力精准扶贫
“作为扶贫战线上的一员,我对会议的召开充满期待。”省扶贫办纪检组主任科员黄柏香表示,作为一名普通的扶贫干部,今后将用心、用情、用力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真功夫、出实招。以对象扶贫、政策精准、措施精准为目标做好每件具体工作,解决好每个具体问题。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做好监督检查,确保扶贫资金精准、高效、安全,用精准监督护航精准监督,为打赢扶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记者 胡晓蓉
企业董事长胡志祥:做大做强民营企业
云南绿A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胡志祥说,云南重点发展八大产业,开展“五网”建设为企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新的领导班子带来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经验,也将开启云南跨越发展的新气象。“从行业来说,将云南优势产业旅游与生物资源融合发展潜力巨大,在保护好生态的基础上开发利用生物资源,用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特色产品吸引消费,不断提升旅游品质,延伸产品附加值,在这一点上民营企业大有可为,党代会的召开也将提振企业信心,为谋求更好更快发展努力拼搏奋斗。”
记者 段晓瑞
社区居民张国保:多为群众办实事
昆明市西山区马街街道张峰社区张家村居民小组居民张国保表示:这些年,群众从自己身边的小事,都能感受到党风政风的明显好转。期盼这次党代会后,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向基层延伸,促进基层党员干部更加自觉地转变工作作风,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中,多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
记者 李竞立
人社局干部姜萌:提高养老保险待遇
昆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干部姜萌希望省第十次党代会对继续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出新举措,给予更充实的组织、政策、资金、项目保障和支持。她说,“在我们服务群众的过程中,群众提出希望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我期盼着在省第十次党代会明确的任务中,能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
环保工作者桂明:用心守护“云南蓝”
“在全省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将为环保工作营造团结鼓劲、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良好氛围。我们环保一线上的工作者对此充满期待。”石林县环保局局长桂明表示,作为一名基层环保工作者,今后将立足已有成绩,深入推进石林县环保工作,通过实施城乡生活污水处理、城乡垃圾规范清运处置、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城乡人居环境提升等综合措施,不遗余力、用心守护“云南蓝”。
记者 胡晓蓉
大学教授刘晓荣:培养小语种人才
“期待党代会多关注教育事业,为民族地区培养更多社会需要的人才。”云南民族大学教授刘晓荣说。
刘晓荣从中缅边境傣族村寨一路走来,成为小语种和民族语教育研究的学者,本身就是一名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受益者。他激动地说,加快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加强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能不断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同时,面向周边国家开展小语种教学,培养高素质的小语种复合型人才,参与周边国家政治、经济、贸易、旅游、文化的交往,能更好地促进地方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记者 李沙青
医院院长范怀庆:加强基层医疗服务
“未来5年,希望有更加可行的政策出台,引导广大医务工作者,特别是医学类院校毕业生到我们基层卫生院工作,并且长期在基层服务。”昭通市鲁甸县龙头山镇中心卫生院院长范怀庆感慨颇多。
范怀庆说,目前卫生院的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观,但队伍建设和服务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和提高。他希望加大对基层的帮扶力度,安排专家到乡镇卫生院开展带教,或者安排更多的基层医务人员到上级医疗机构学习,切实提升基层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记者 陈鑫龙
宣传干事张元波:关注民族地区脱贫
省民族宗教委文宣处干部张元波是一位傣族干部。5年来,他见证了我省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果。对于省第十次党代会的召开,他十分关注民族团结进步的相关议题。张元波希望与会党代表重点关注民族地区,特别是边境县、高寒山区建档立卡户的脱贫攻坚。积极建言献策,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帮扶,同时加大对直过民族、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推广力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本报记者 郎晶晶
团干部龚娣:建设民族文化强省
“省第十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必将对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极其重要而深刻的影响。”省文化厅团委书记龚娣说,作为青年文化工作者,希望本次党代会在谋划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强省,比如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传播体系、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等“四个体系”、实现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培养一大批年轻有为的文化干部等方面,提出新要求,推出新思路,制定新举措。
记者 刘晓
物流专家刘金鑫:加快辐射中心建设
国际物流专家刘金鑫对党代会的召开非常期待,他坦言,加快推进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是云南开放发展的重要引擎。其中,无论是八大产业之一的现代物流产业,还是实现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都应当更加重视国际陆港建设。云南要充分发挥昆明、景洪、瑞丽、河口4个国际陆港城市的功能和作用,把其打造成为云南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设的关键节点,以及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加快实施区域国际一体化多式联运和物流供应链建设,以物流的辐射,带动产业和要素的辐射与高效流动。
记者 罗蓉婵
热 议
网友寄语党代会
作为全省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省第十次党代会召开前夕,网友热烈讨论,纷纷寄语。
“云南在工业经济、城市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民主法治等各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切实感受到了云南过去5年的新变化。”“希望云南天蓝水绿、民族团结,从边疆走向开放的前沿。”……网友在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各系列报刊、网站的微信、微博、论坛、客户端等平台写下留言,希望云南未来发展更快,老百姓生活更好。
“应该多查查小官巨贪、小官巨腐,‘苍蝇’‘蚊子’也要拍,一个拍不响,十几个、几十个总能拍得响。”网友“电动车”说,希望党代会讨论根治腐败的问题,“如果党风好了,其他环节也能有所好转。”作风方面,网友“山野小子”认为管党治党一定要抓好抓严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和作风建设。
“高铁即将开通,下一个5年是云南腾飞的5年。”许多网友都谈到了云南的高铁建设以及整个“五网”建设,希望“高铁时代”的云南能迈向更高的台阶。产业发展方面,网友“红土鹰”认为,云南应确立以现代制造业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化战略,尤其在联通周边国家的交通运输网络建设中,相关的交通运输材料、装备制造是云南发展的一个机会。网友“喜满满”还表示,应毫不松懈抓改革,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促进发展新旧动能的转换,强化新的发展动力。
云报全媒体记者 李星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