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一直在变好 “情暖童心”走进云南第一所希望小学
云南网讯(记者 关喜如意 石磊)6月9日下午,云南省第一所希望小学——武定县插甸镇希望小学的700余名学生迎来了云南青基会“希望心生命救助计划”“德传心”项目为他们准备的先天性心脏病公益筛查。
当天下午,在该校的宣明楼里,学生们排着队依次接受了专家团队的心脏检查。医生们带着听诊器,仔细地听着孩子们心脏跳动是否有异响,另一边有医生用彩超机为孩子诊断。
先心病筛查
据云南青基会的工作人员介绍,6月1日起,专家团队先后对楚雄市、永仁县、武定县10余个乡镇近20余所学校的近万名初中、小学及幼儿园学生进行筛查义诊。截至目前,已初步确定60余名青少年符合手术条件,可以接受治疗并获得项目资助。
插甸镇希望小学筛查结束后,专家团队还去了附近几所学校。9日共筛查近1600人,筛查出5人需要手术治疗。
云南省第一所希望小学 再也不会一周吃一次肉
1991年,中国青基会在楚雄州武定县插甸镇投建了全国第二所希望小学——武定县希望小学(插甸镇中心小学),这也是云南第一所希望小学。
武定县希望小学
20余年来,学校已从建校初期的7个班发展成如今14个班,教师增加到41名,学生711名。在武定县希望小学有师道楼、启智楼、自律楼、求知楼、畅想楼等几所新教学楼、宿舍和行政楼。从教室到食堂再到宿舍,室内均整洁宽敞,“和我们以前比那真是好了几倍,当年就是挤在一个宿舍里,过道只能过一个人。”来自武定县疾控中心的凤海丽,1994年在武定县希望小学读五年级,她记得当时只有两栋楼,桌子是木头桌,椅子也是木质长条椅。
学生宿舍
“我最记得每周四可以吃肉,同学们都不回家。”凤海丽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当时一周只有一天可以吃肉,平时只有一菜一汤。当年的饭票要从家里背着玉米或者大米去换,到了六年级,每周还有一天要吃粗粮玉米饭。现在学校每天提供三顿饭,天天都能吃肉。
“现在设备好了,房子多了,还有礼堂。”凤海丽印象中以前办活动都是在操场上,对于学校的变化,她开心极了。
从泥土地到塑胶篮球场 下雨天裤脚不会再沾泥水
徐开文是武定县插甸镇希望小学的体育老师,1992年他在这里读小学,20多年后他重新回到了这里。
学校操场
“以前的操场只有一块,六年级我还在这里劳动了一周,来填平操场。”徐开文说以前的学校没有围墙,大门进来的区域也不平坦。2016年7月份,学校修建了新的塑胶篮球场,现在学校里有3大块区域可以供孩子运动。以前一个学校只有2、3个篮球,上体育课时孩子们就只能玩游戏,没有体育器材,现在羽毛球、乒乓球、跳绳……运动器材都有,孩子们都能学习。
“我在这里工作了17年了,从以前这里就是附近最好的小学,到现在也是。”徐开文说现在的一年级一个班的人数能到54,接近55人的人数上限。
从学生到副镇长 她说母校变化太大了
“学校变化太大了,规模也扩大了,让我的方位感有些模糊。”插甸镇人民政府副镇长杨从芝也是在1992年时来到了武定县希望小学读书。
学生合影
在一至四年级的时候杨从芝在阿拉村小学读书,因为学习成绩优异,她被选中来到了希望小学。在那个时候,武定县希望小学是周围最美丽的学校。“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接触到的最美丽的校舍,是砖混结构的。”由于路途遥远,条件艰苦,村里几乎都是男老师,杨从芝也是在这里第一次见到了女老师。
看着小学的变化,杨从芝很开心,路面从泥巴变成了水泥,教室明亮赶紧,宿舍也更宽敞了。“我们镇上现在因为贫困导致孩子辍学的情况已经没有了。”杨从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