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泸水:砌筑一条西南边陲的绿色长城

27.12.2016  17:37

 “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调研时指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砌筑一条西南边陲的绿色长城事关怒江泸水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怒江泸水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

  “万水千山”绿泸水

  泸水以“七彩云南泸水保护行动”为抓手,深入推进“森林泸水、绿色泸水、生态泸水”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中低产林改造、退耕还林巩固、公益林建设、荒山造林、封山育林等工程。坚持山上治本与面山增绿同步推进,绿化造林常抓不懈,近年来每年以10万亩的速度推进,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4.03%,林木绿化率达到82.5%,森林泸水、绿色泸水、生态泸水建设深入人心。正式启动“怒江花谷”生态建设工程,规划面积7593.1亩。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新成效,世界第五种金丝猴在我县保护区发现并命名为“怒江金丝猴”。

  “八林经济”富泸水

  泸水大力发展“八林经济”,努力打造以优质中药材、木本油料,特色畜禽、特色经作为主的四大特色产业体系,大理扶持和培训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实施“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化”的发展模式,提高农业化经营水平,努力形成“县有园区、乡镇有特色、村有基地、户有规模”的产业格局。在林木经济方面,泸水将加快发展以桤木、西南桦等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和以榧木、红豆杉等为主的珍贵用材林基地建设,引导产业集聚发展,整合现有木材加工企业,打造以地板条、根雕等木材精深加工为主的木材产业加工园区,全面提升泸水木材产品市场竞争力。在林果经济方面,重点发展以核桃、漆树、油桐、草果、油茶等为主的林果产业,共种植泡核桃68.1万亩,漆树12.4万亩,油桐7.8万亩,草果7.2万亩,油茶1.3万亩。在林药经济方面,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以及丰富的药材资源,重点开展林下中药材仿生种植,形成以草果、云黄连、秦艽等道地中药材为主体,滇重楼、石斛、桔梗、云木香等中药材品种为延伸,打造选育、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中药材发展产业链,构建泸水中药材产业体系。在林苗经济方面,利用珍稀植物资源优势,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引进具有战略眼光、技术先进、资金雄厚的龙头企业,通过野生珍稀观赏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资源优选、驯化、繁育,建设市场在外、基地在内的特色观赏苗木花卉优势产品基地。在林畜经济方面,利用林下空间和特色畜禽品种资源,开展人工驯养繁殖和林下养殖,加大珍稀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大力发展以独龙牛、乌骨绵羊、高黎贡山猪、绒毛鸡为主的林畜经济。在林菌经济方面,加强野生菌类资源保护和原生菌人工培育,推广封山育林育菌,推进野生食用菌人工促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以灵芝、香菇、木耳、松茸、羊肚菌、块菌等为主的林菌经济。在林菜经济方面,加强辣木、楤木、竹叶菜、蕨菜、香椿等森林蔬菜野生资源利用及人工培育基地建设,加快开发保鲜、脱水、速冻、腌制、罐头等产品。

  “重拳出击”护泸水

  泸水将减排指标进行细化分解,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对“两高”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改造县域7家生产企业,对怒江昆钢水泥厂进行技术升级;加强对省级重点减排项目泸水县污水处理厂的监督管理,确保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并达到减排任务;着力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去年1至10月份,六库城区空气污染指数API在100以内,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优良为302天。同时,泸水县不断加强水源保护,确保市民饮用水安全,完成了赖茂河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标志牌设立工作,设立宣传牌4块、界标2块。根据监测结果:玛布河、赖茂河水源地水质去年1至10月份达到饮用水二类标准,符合国家要求,监测30项中有30项达到一类,占100%。全县乡镇以上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数据采集工作也已完成,共确定10个取水口并划定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范围。此外,泸水县严把环境准入关,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得到加强,环境保护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全力推进生态县建设规划,逐步提高农村环境质量,加强环境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环境监测站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要内容。怒江泸水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模式,砌筑祖国西南边陲绿色长城,带领人民群众走出了一条幸福的康庄大道。

来源:云南信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