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念家国在心怀 《若干意见》实施三周年综述
常念家国在心怀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三周年综述
2012年6月28日,被赣南人民誉为“幸福宝典”的《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
三年过去,954万赣南人不妄时代眷顾,不负历史重托,交出了一份惊羡世人的“幸福账单”。
透过那一组组跳动着的数字,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民生之变、经济之变,更是背后那曾经失落而又复燃的家国情怀。
家在国中,言笑晏晏;国在家中,生生不息。
这种情怀,让赣南人民在小康路上迅跑。
这种情怀,润泽着这片土地永远的岁月。
恪守初心 方得始终
苏区时期参军参战的赣南儿女有93万余人,占当时当地人口的三分之一,多有满门忠烈;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从于都出发的8.6万多人,只有不到6000人抵达陕北,平均每公里就有三位赣南子弟倒下。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诗词歌赋到万卷史书,说不完道不尽的,正是这家国情怀。
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方倾情关爱,赣南苏区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战争创伤、历史欠账太多,加上自然、地理等原因,赣南仍是全国较大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民生之艰,百姓之苦,攸关国之兴衰。
市委书记史文清深深感到,要和全国人民同步小康,赣南亟需国家特殊政策支持。
为此,赣南组织全市干部下乡调研,摸家底,向中央反映疾苦。
不想这一举动却频遭非议。有人说,史文清把老底揭了,这是要钱不要脸;更有人劝他,不要冒政治风险,搞得好像以前的领导不能干事一样,难道共产党在赣南几十年白干了?
“我可以不要脸,但如果能换来900多万赣南人民的脸面和笑容,幸福和尊严,值。”史文清说。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共产党人的追求和开万世太平的家国情怀一脉相承。
2011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赣南苏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上作出长篇批示,要求进一步帮助和支持赣南苏区发展,予以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使苏区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2012年4月,由42个国家部委组成的联合调研组深入赣南“把脉开方”。
在烈属白敬成住的土坯房里,调查组看到,屋内只有一张小床和一张圆桌,家人唯一引以为豪的是白敬成父亲白品交的《革命烈士证明书》,被精心地裱在相框内。
“看到部分群众生活条件还这么落后,我们深感来得太晚了,欠苏区人民太多了!”一路所见所闻,赣南的贫困状况让调研组成员内心很不好受。
“把老区的真情实况带上去,把群众的期盼愿望转化为政策,是我们这次调研的使命。”联合调研组组长杜鹰说,“不然,我们就对不起这块红色的土地,对不起赣南的十多万革命先烈。”
为什么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发展让党中央牵挂不已?为什么总书记的一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赣南儿女潸然泪下?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共产党人未忘初心,更不曾忘记为什么出发,从哪里出发。
编辑:赵艳芳责任编辑:徐婷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