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州“减贫增收”乐万家

12.03.2015  11:29

 
  本报记者 王云瑞 刘祥元 邓清文

  ●2014年德宏州共争取投入扶贫资金17.88亿元

  ●农村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20.62万人减少到2013年的11.31万人

  ●贫困发生率从2011年的20.8%下降到2013年的11.3%

  近年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紧紧围绕“减贫增收”这一主线,以深度贫困村和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注重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着力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有机结合,全力推动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据悉,2014年德宏州共争取投入扶贫资金17.88亿元,农村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20.62万人减少到2013年的11.3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1年的20.8%下降到2013年的11.3%。

  精准扶贫

  加强群众脱贫步伐

  为提高精准扶贫功效,该州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采取建档立卡工作机制,扶贫工作始终瞄准最困难地区、最困难群体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分析致贫原因,分类施策有效落实帮扶措施,强化管理监督,注重整体推进与精准到户相结合,实现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两个轮子”一起转,做到科学扶贫、精准扶贫、创新扶贫。

  梁河县平山乡红富村是2008年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时由6个村民小组合并组成的新村,2012年被省、州、县确定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先后投入资金115万余元实施了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项目。项目实施以来,全村基础设施得到显著加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截至2013年末人均纯收入达到4070元,较2008年增加2503元。

  产业扶贫

  助9000农户“摘穷帽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一直是德宏州帮扶贫困农户增收致富的重点。2014年,下拨财政专项扶贫补助资金1430万元,重点对贫困地区经营实力强、带动范围广、示范效果好的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行扶持。扶贫信贷规模达到2.88亿元,惠及全州49个乡镇258个行政村9000余户农户,在缓解贫困农户生产资金短缺、培植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和促农增收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集中力量实施整村推进,突出优势产业、推进产业扶贫是扶贫工作的重要抓手。”德宏州扶贫办主任李兵介绍,德宏州全面完成200个贫困村、10个深度贫困村及16个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建设。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500万元,涉及15个规划行政村、168个自然村的整村推进项目已全面展开。

  “要立足资源优势,把贫困村分散、弱小的产业与区域性主导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产业发展、资源开发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联动机制。”李兵说,进一步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积极引进和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支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农户发展能力,实现持续稳定增收。

  成立于2007年的梁河县平山乡池子山生态茶畜专业合作社,是德宏州第一家注册成立的专业合作社,目前在册社员1119人,带动了周围69个村寨的2763户农民发展致富。据合作社理事长瞿龙生介绍,合作社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现代产业发展模式,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起到了示范辐射作用。

  声音

  必须牢牢抓住国家实施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等重大政策机遇,突出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把握好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产业培育、扶贫开发与低保相结合的三个脱贫路径,强化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支撑,努力形成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德宏州扶贫办主任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