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讨赞、讨红包 讨来的是友谊还是反感?
“好朋友,我需要108个赞才能领条毯子,请为我的朋友圈点个赞吧。”很少联系的高中同学常常在微信里群发这样的消息,不愿伤和气的陈小姐只好每次都为其点赞:“不是要给孩子拍写真求赞,就是领各种赠品求赞,这样的行为让人觉得很爱占小便宜。”近段时间,微信“讨赞党”领赠品的热情还未完全消退,又流行起考验友谊的“讨红包”接龙游戏:“考验我们关系的时候到了,是朋友就给我发个红包吧,金额不限。”身边很多同事抱怨,每当看到这样的信息就觉得很反感,友谊和情感也不是靠这样体现的。
热议
老同学向她求赞 陈小姐鬼火
平时人们会用微信来交流、联络,还通过微信发送现金红包福利来略表心意。然而,商家也运用了微信朋友圈打起广告,只要集齐一定数额的赞数就可以领取相应奖品。陈小姐的高中同学就酷爱参加类似的活动,“领洗车卡,给小孩拍写真,领面膜等等。每次她发微信来都是求赞的,除此之外从来不会联系。”陈小姐说,虽然不经常联系但毕竟同学一场,每次都是强忍怒火为其点赞,心里却非常厌恶这个老同学。
红包成衡量友谊标准 王小姐很烦
近段时间,微信讨要红包迅速热闹起来,热度远远超过了讨赞。“太烦了,今天某某又给我发微信消息了,说是看关系铁不铁就看我给他发的微信红包的金额了。想着就来气,我真想把他的微信删了,但又觉得这样不大好,大家毕竟以前在一个公司上班。”王小姐抱怨道,近日微信朋友圈都被乞讨红包的信息霸占了,临近中秋、国庆,这样微信乞讨红包的消息更是数不胜数,而且令她纳闷的是,红包竟然成为一种衡量友谊的标准。
发了100多元红包 王小姐有苦难言
“最穷的时候到了,是兄弟的给我转6.66元,喜欢我的人就微信转账给我3.33元,爱我的人就转13.14元,自认为是好人的就转5.2元,最爱我的人就转9.99元,不愿意搭理我的就算了。我也就玩这一次,我就想看看有多少人在乎我。”读完微信,王小姐默默地给对方发送了6.66元红包。王小姐说:“每次发这种红包心里都很不爽,有种被对方盛气凌人抢走钱,自己还有苦难言的感觉。但碍于情面只好发送红包给对方,这些天已发了100多元的乞讨红包了。”
表态
支持方 觉得挺好玩
“微信红包其实挺好玩的,大家就图个开心,反正大家的红包金额都是比较小额的。”陆小姐说,她很爱玩要红包的游戏,不过只和相处熟悉的朋友讨要,和不太熟悉的人还是不好意思开口。
赵先生很热衷抢红包的游戏,他得意地说玩乞讨红包没几天就赚到了300多元,“我是抱着玩玩的心态群发乞讨红包的信息,你愿意给最好,不愿意给也无所谓。但没想着赚钱,只是觉得好玩而已。”赵先生说,讨要个几元钱的红包不至于影响到朋友之间的友谊。
反对方 不要当回事
“最近我的朋友圈都被索要微信红包的消息刷屏了,初时觉得没什么慢慢地就反感了,情感友谊也不是索要来的,四处讨要几元钱的红包又能做个什么用?”微友刘先生说,微信红包刚出来的时候挺新颖,但用来考验情感胁迫红包就让人心理上难以接受,最好是把它当成一阵风,不必纠结该不该发。
观点
微信红包是你情我愿的事
云南凌云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全国律协刑委会委员、昆明律协刑委会主任李春光表示:微信讨要红包的事并不在法律调整范围,这是一种一个要、一个愿意给的现象。“我自己的微信圈也收到过这样的消息,也给了红包。我觉得微信讨要红包是一个无可非议的现象,是你情我愿的事。”
春城晚报 记者 陈筑凌 实习生 王居希 何官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