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踪徐霞客 大美彩云南】沿“霞客游踪” 另眼看西山
记者 舒文
云南网讯 “出省城,西南二里下舟,两岸平畴夹水……” 这是徐霞客在《游太华山记》中的开篇。三百多年前,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徐霞客曾在云南考察一年零九个月,其间他三入昆明、四进西山,在如今的昆明市西山区境内留下深深的印记。8月17日至18日,“寻踪徐霞客 大美彩云南” 媒体采访团循着300多年前徐霞客的脚步走进了昆明西山区,探寻文化遗存,了解“霞客游踪”所留下的旅游文化资源。
据记载,徐霞客将太华山作为了《滇游日记》的起始,先后游览了草海、高峣、杨太史祠(升庵祠)、华亭寺、太华寺等景点,不惜笔墨记述下太华山(即西山)的奇山丽水,在300多年后的今天,仍引领着人们去探寻山河岁月的神秘幽奇。
我们首先来到了杨太史祠(升庵祠)。徐霞客当年驻足瞻仰的太史祠,如今建立起了云南省第一家徐霞客纪念馆,里面记载着徐霞客游历云南的路线,沿途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以及徐霞客在云南生活的印记等资料。在纪念馆旁,还成立了全国第一所以“徐霞客”命名的学校——昆明市西山区碧鸡徐霞客中心学校,该校已成为弘扬徐霞客精神、培养一代新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来到西山景区,映入眼帘的是起伏的峰峦、苍翠的林木,远眺群峰既像一尊庞大的睡佛,又似一个仰卧的少女。“徐霞客问道西山,所到之处和所经历的故事都极具旅游文化价值。”西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李仲立介绍,今年5月19日,在浙江宁海举办的“徐霞客游线标志地寻找与论证”活动中,昆明西山风景区作为徐霞客《游太华山记》的游线遗存点之一,经专家组现场考查、论证与评审,相关遗存点成为第三批徐霞客游线标志地。随后,景区积极开展徐霞客游线挖掘和开发工作,在多个具有代表性的景点设立了“徐霞客游线标志地”多语种标识标牌。同时,为配合西山“智慧景区”打造,在标识标牌上也附上了二维码,游客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信息。
李仲立说,《游太华山记》的文化价值,能够促进西山旅游文化品牌的打造和景区软实力提升,对争创国家“5A”级景区具有积极作用。
“螳川之水,自九子母山之东破峡北出……半里之间,连坠五六级,此石龙坝也。”徐霞客笔下的螳螂川如石龙奔腾跃然纸上,也正是这“连坠五六级”的“腾跃”之势,使这里成为水电站的绝佳选址,中国第一座水力发电站“石龙坝水电站”就建立于此。如今,石龙坝水电站除了有发电任务外,还是第六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未来我们将把徐霞客游线标志地的牌子立起来,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中进一步弘扬徐霞客精神。”华电云南公司石龙坝发电厂党总支书记朱德明说。
此次媒体团在西山区走访了大观公园大观楼、观音山观音寺、白鱼口磊楼等地,重走霞客路的同时,切实感受西山旅游所呈现的崭新生命力。
云南省政协文史委调研员吴进表示,西山区是《徐霞客游记》的一个重要节点,此次媒体重走霞客路,主要是弘扬徐霞客“探索、创新”的精神。通过对徐霞客游线的宣传,了解昆明西山区的悠久历史和大美风光,将有助于促进西山区旅游文化发展,拓宽西山区全域旅游发展视野,提升景区旅游文化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