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云霞”刷屏朋友圈 云南“彩云文化”源远流长
上周,昆明美丽的彩云疯狂在微信朋友圈中刷屏,许多人都赞叹,云南的云美得让人心醉!
在关于云南历史的传说中,云南常常被描绘成一个彩云缭绕的地方,彩云自然也就成了云南的名片之一。古时地方官每当彩云出现,都要遣史到京城报告,所谓“彩云南现”,大吉大利。个中有多少是真多少是假,却也早已封存于历史,再不可考。
但这“彩云南现”,则绝不仅仅是传说和迷信,而确是云南的天象。据云南民国时期的气象学家陈一得观察,云南“无月不有彩云”。从《云南通志》等历史记载来看,云南的得名与历史变迁,或多或少都与彩云有一定的关系,关于“云”的文化,沉淀在云南的历史血脉中。云南书画家赵鹤清在其所刻的《彩云崖歌》中感叹“彩云朝暮荡胸襟”, 可以说,每个云南人,都有着与云有关的美好记忆。
本次专题的采访中,昆明市地方志研究者马颖生还不忘谆谆提醒,切不要将“彩云南现”和所谓吉兆凶兆联系太深,以免误导读者。其实马老多虑了,现代文明下,人们追捧彩云——比如上周刷屏的空中奇景——早已和迷信无关,只是对美好事物的单纯喜爱与分享而已。对于大家来说,云南的云,实在是一曲美妙的“云中歌”。
本期专题,我们从“彩云南现”聊起,细数那些“云”的故事,和只属于七彩云南的那些“古今传奇”。
很多外省人来到云南,第一印象往往是:这里的山很高,云很白,天很蓝。有人惊叹:这样的天和云只有彩云之南才有。更有人诗意地形容:云南的天空是上帝的牧场,神在如此清澈的蓝天里懒散地放羊。
即便是长居于此的本地人,也会三不五时地,被头顶的绮丽美景忽然惊得一喜——比如上周,你肯定通过各种渠道,或亲眼所见,或刷屏所见,第N次被昆明美丽的“云图”征服。而对这样的美景,有一个古已有之的名字,叫做“彩云南现”。
所以,在欣赏之余,我们也不妨走得更远,问自己一些问题:何谓“彩云”?“彩云南现”的典故有何解读与记载?“彩云之南”又是否真的是“云南”之名的由来?答案固然重要,但回溯历史本身的乐趣,同样令人愉悦。
景象
彩云丽天 天开云瑞
康熙26年,也就是1687年,云贵总督范承勋在五华山上建造了“拜云亭”,作为府道官员学习礼仪、节日祈福的场所;明朝时期,昆明市的正义路中段建起过一座“天开云瑞坊”。后在1941年,“天开云瑞坊”毁于日军飞机的轰炸。
抛开命名,“云”这个再普通不过的地理元素,的确在云南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随便举两个例子:康熙26年,也就是1687年,云贵总督范承勋在五华山上建造了“拜云亭”,作为府道官员学习礼仪、节日祈福的场所;明朝时期,昆明市的正义路中段建起过一座“天开云瑞坊”。后在1941年,“天开云瑞坊”毁于日军飞机的轰炸。
就像昆明地方志研究者詹霖所言,“云南的云也许因为日日所见,太过深入人心,慢慢就成为了云南人心中重要的文化符号。”
不仅如此,云南人还把云霞的变化与吉凶的暗示联系在一起。民国学者罗养儒在他的那本《云南掌故》中,就对云霞预兆吉凶之事做过详尽的记录。在其中的《彩云》一文,罗养儒是这样记述的,“彩云丽天,所谓天开云瑞也,‘云南’之彩云,不仅是时有所见,且是常能见到……斯则举国之人,无不认此为‘天开云瑞’。”而昆明傍晚常见的“火烧天”,据罗养儒所说则是不详之事的预兆。
通过罗养儒的记述,我们了解到,古人不但把天上的云分得很细,还把霞也细分为白霞和红霞,在《云南掌故》中,罗养儒除了对彩云有详细记述外,对白霞、红霞也均有详细记述。在《白霞与红霞》一文中,有几段罗先生是这样表述的:“白霞当空时,必是湛湛青天,纤云卷尽,惟此素练森森,与日相映耳。白霞能在天空中停滞二三小时之久……在停滞时,有一种凶戾之气,以是,见之者,多是心中不快。”
编辑:赵艳芳责任编辑:徐婷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