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七彩云南与新中国共成长 走出红土高原 首都上演云南华彩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间,在党的领导下,华夏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民始终艰苦奋斗,上下求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在这一伟大进程中,民族品牌既是亲历者,又是作出重大贡献的参与者、建设者。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工作,政府与企业齐心协力,供给与需求两侧发力,推动我国品牌建设和品牌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涌现出一大批中国品牌,成为支撑整个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质量是基础、创新是灵魂、品牌是关键。2018年11月,在国家档案局《中国档案报》、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的指导下,大型专题系列节目——“中国品牌档案”启动。活动以弘扬“留存记忆,延续历史,传递经验”为主旨,以“为全国及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为标准,严格筛选各行业代表性民族品牌,以纪录片的创新形式展现企业发展历程并收录留存。
深耕云南27载的七彩云南品牌,由此进入栏目组的视线。今年3月,经过甄选、考察,七彩云南品牌开创者——昆明诺仕达集团纳入“中国品牌档案”栏目拍摄和留存名录。
今年7月,由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日报、科技日报、农民日报、环球时报等央媒的记者组成的考察组,对昆明诺仕达集团进行了实地采访,并对昆明诺仕达集团的发展方向、企业责任、社会贡献等方面表示赞许,也从一个侧面对七彩云南品牌被“中国品牌档案”栏目收录给予肯定。
8月27日,在国家档案局《中国档案报》、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中华商标协会、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云南省工商业联合会、云南省知识产权局的指导下,由中国国家品牌网主办,中国品牌档案、昆明诺仕达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承办,以“盛世同庆 品牌强国”为主题的2019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七彩云南纪录片首映礼,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活动由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水均益、CCTV老故事频道节目主持人祁晓彬共同主持。文化部原副部长常克仁,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秘书长郑志受,云南省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王伟,《参考消息》原总编辑、中国国家品牌网总编辑张铁柱,《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昆明诺仕达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七彩云南品牌创始人任怀灿等出席并发表讲话,并共同为七彩云南品牌成为“中国品牌档案”栏目首批存档品牌揭幕。
现场首次面向公众放映了“中国品牌档案”——七彩云南系列纪录片。在场领导与嘉宾跟随镜头,一同走进七彩云南,深入了解中国本土品牌从创立发展至今的故事。该系列纪录片近期将在央视各频道播出。
一场展示云南神秘古滇风情的非遗文化展演也在现场上演,展现了沉睡2000多年后迎来当代复兴的古滇文化。
作为云南代表性品牌之一,七彩云南成长历程的每一个阶段,都紧紧追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步伐。
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将改革开放事业进一步推向深化。有了这样一颗“定心丸”,越来越多的人纷纷改变思维,放下心理包袱,投身于汹涌澎湃的时代浪潮中。
七彩云南品牌创始人任怀灿便是其中之一。出生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他,听着“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故事度过孩提时代。少年时的他,因其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在困难时期也从未间断接受教育。青年时的他当过兵,退伍后因表现优异,转业到机关单位,通过自身努力走上领导岗位,加入中国共产党。
深受“南方谈话”鼓舞的他,毅然辞去公职,下海创立了“昆明诺仕达工贸公司”。
创业之初,他依托云南丰富的物产和独特的文化,把目光锁定在土特产经营和餐饮运营上。凭借着对云南资源的深刻洞察及精准的市场预判,这家企业开始迅猛发展。
到了1995年,诺仕达公司开始从餐饮业、大型零售业向旅游行业转型升级。在任怀灿看来,只有企业经营的成功,才能将报国为民、带领人们脱贫致富的理想付诸现实。他为诺仕达选择的发展途径,是品牌。如何打造出一个具有感染力和创造力,能够代表、传递云南文化精髓的品牌?在此后企业的成长过程中,他始终把品牌战略与产业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布局。
1995年,赴大理采购农副产品的任怀灿返回昆明途中,在云南驿(即祥云县)一个风景如画、宛若世外桃源的小村庄歇脚时一场太阳雨突至,水天相接,绘出一道绚丽的七色彩虹。他触景生情——云南风景秀丽、民风淳朴,农副产品又如此丰富,这样的好山好水好产品,为什么一直走不出去?我们既然生在这里、长在这里,那就要为这片土地作出一份贡献,要让大家知道,在这山水之间,有个美丽的地方叫……想到这里,他说:“有了,就叫七彩云南!”
从此,诺仕达公司有了自己的品牌,也开启了企业从产业经营到品牌经营的新纪元。
从1992年到1999年,经过7年发展,当初的贸易工坊已成长为跨行业、多元化的综合集团。经过认真反复研究,企业转型升级的线路逐渐清晰,开始进一步把目光聚焦在云南的这片土地上,深入挖掘云南优质资源,积极发展云南富民产业,成为接下来七彩云南更加精准的前进方向。
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也是具有2000多年发展历史的古老茶区。作为云南省的核心产业之一,茶叶千百年来一直是云南茶区各民族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但是,长期以来种混杂良莠不分、品质退化、投入不足、管理粗放等原因严重影响了茶叶的产量和质量,云南茶叶的尴尬处境也严重制约了茶农的收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云南省启动茶叶产业发展战略,重点发展云茶产业。
怀着“让每一位茶农多挣100元钱,让真正的云南好茶走向世界”的愿望,兜兜转转十余载,以农产品贸易起家的诺仕达,一头扎进万里茶园,把第一车间建在了茶山,在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布朗山乡的班章村建设万亩有机生态茶园。
现代化工厂建立,研发中心落成,随之销售渠道铺开,道地的普洱茶就这样源源不断地走出云南的深山茶海,走向了世界。曾经一段时间,中国市场上演了一段“疯狂的普洱茶”大戏,逢普洱茶必炒,价格虚高,以次充好,鱼龙混杂。面对这一市场,七彩云南茶业坚决不参与任何炒作,要踏踏实实建设全产业链,不赚快钱,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七彩云南品牌。正是这一铁律,七彩云南赢得了客户和消费者的信赖。普洱茶疯狂炒作的泡沫破裂后,七彩云南普洱茶赢得了更好的发展,以打造品牌为核心,与现代科研、生产、包装工艺握手,借鉴大众消费营销方式,将长期“脱离群众”的茶叶,送入普通百姓的生活。
最终,由惠民之心而起、又以服务百姓为荣的七彩云南,没成为小众、圈子里束之高阁的玩物,而是发展成为现代商业意义上的普洱茶第一品牌,并打下迈向中国茶叶第一品牌的良好基础。
立起了品牌,创造了收入,七彩云南人的目标,也一步步落到了实处。
作为七彩云南品牌下最大的民生项目,七彩云南茶业项目使得茶区100多个自然村、3万农户、10万农民从中受益,并有了长期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如今,七彩云南茶业项目被列为“富民兴滇”的扶持项目,连续6年被评为中国茶叶行业百强的前十强,连续8年被评为云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新的历史机遇,云南省大力发展旅游业,做出加快旅游转型升级的重要决策,提出用历史文化提升旅游品质、做大做强旅游产业。针对这一理念,云南省提出建设昆明古滇、曲靖三国、普洱茶祖、大理古都等十大历史文化旅游项目构想。云南省把“七彩云南·古滇文化旅游名城”项目列为十大项目之首。
对于这一决定昆明未来格局、重塑云南形象的重任,任怀灿虽清楚知道其责任与压力,但仍义无反顾地承接下来。他说:“古滇文化是我们云南文化的根,是我们红土大地上的历史瑰宝,我们应该展现云南人的精神、云南人的文化自信,让这段湮灭的历史重新大放异彩,让神秘的古滇文化从沉睡中苏醒,让世人知道云南是有‘魂’的。”
以重塑世界对昆明的想象为使命,历经7载打磨,一座国际级的文化旅游名城已初具规模,古滇艺海大码头、湿地公园、游客服务中心、樱花谷、古滇温泉山庄、滇池国际养生养老度假区活力小镇、七彩云南·欢乐世界、古滇皇冠假日酒店等项目已建成并投入运营。
“最云南”的昆明 向世界发出邀请
城市发展,除了考究各种硬核的“硬实力”(譬如地缘、交通、政策),还有看不见、摸不着的城市“软实力”,在互联网时代更是显现出优势来。所谓的“软实力”,体现城市的特色、文化、价值观,是从长久积累中沉淀下来的。
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昆明,本就拥有神秘辽阔的古滇文明、独一无二的城市气质。和成都崇尚的俗世间的闲适欢愉不同,昆明及所在的云南,拥有的是透明、辽阔的自在,软实力是有的,只差凝聚力量的契机。
“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数据显示,昆明人才吸引力显著增长,去年这项指数排名还只是全国第23,今年上升到第12。昆明的生活方式多样性指标中的各项都有了跨越式进步。
随着云南旅游转型升级的决策及系列创新举措的实施,滇池环境的治理和改善,以及滇池南岸古滇名城等文旅综合项目的落成及运营,改变了昆明的旅游产业格局。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日前公开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昆明市接待游客总数8561万人次,增长18.4%,实现旅游总收入1212.71亿元,昆明旅游的量和质均有了明显提升。业内人士表示,旅游新业态、七彩云南·古滇名城等重点文旅项目和景区显示出了非常强的游客吸引力和接待能力,游客接待量稳定快速增长。昆明以文旅产业为核心的全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对于以古滇名城为代表的一系列战略布局,业内人士给予了高度评价,体现出七彩云南的实力,堪为云南旅游经济转型升级的出色样本。其中规划布局的精准、经营细节层面的讲求,都体现了企业的务实和远见。
“一个人游丽江,两个人去大理,全家人来古滇”已成为当地旅游的新特色。这个从历史缘起,而又高于历史存在的新云南旅游、生活空间集大成者,正在向世界展示着其独有的魅力。如今,当人们站在滇池之畔,可以感受到穿越千年的历史回响,也可以体会到丰富多元的民族气息,更可以享受到绿色和谐的生活空间。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如今的昆明不再只是旅游中转站,还承载“最云南”的生活方式和“最云南”的生活价值。一个全新面貌的春城,满怀自信地向世界发出了邀请。(昆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