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南 深化改革气象新
彩云之南 深化改革气象新
--- 云南省积极推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改革工作纪实
彩云之南,云贵之巅。
这里的人们有着丽江典雅而怡人的气质,有着香格里拉隽秀而从容的情怀,有着玉龙雪山坚韧而执著的品格。
2014年,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企业经营困难重重、人民群众期待加深的挑战,云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用独有的执着、坚毅和果敢,为百姓交出这样的答卷:
用改革回应百姓的期待,用实干获取前进的力量!
凯风自南,改革之帆已经起航。
破难而进---用“敢于啃硬骨头”的勇气托起改革梦
这是最好的时代,人社事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这亦是充满挑战的时代,经济增速趋缓、产业转型升级、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老龄化加剧等因素,让人社事业面临巨大改革压力。
“改革如逆水行舟,需要勇往直前的精神和破难而进的勇气。”云南省人社厅厅长崔茂虎说。
2014年,云南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规模以上国有企业亏损1229户,占全省的35%。大量工作岗位的流失,给就业工作带来巨大压力。
难点就是改革的突破点。
2014年,云南省先后推出“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与创业担保贷款有机结合,用培训助推2000户微型企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围绕产业、企业、园区等载体,促进创业就业工作落地到人;改进培训补贴方式,实行以奖代补,提高资金使用绩效,让培训取得实效;针对企业兼并重组、化解产能过剩的实际难题,探索发挥失业保险基金在援企稳岗、预防失业、构建稳定就业等方面的长效机制……
改革,就是要在重重困难面前,用“敢为人先”的精神开辟新路。
随着社保基金数量增大,基金支付风险日益显现,基金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考验。做好社保基金保值增值改革事关社会保障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关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9月初,云南省人社厅在做好前期大量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向云南省政府上报了《云南省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情况报告》和《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工作方案》,提出在现有法规政策框架下,通过优化存款结构、对社保基金存款采取竞争性谈判或公开招标争取优惠市场利率等措施,提高基金收益率。
改革的路上,没有坦途。云南省人社人用永不言弃的精神选择执着前行。
沟通,让各部门增强危机和责任意识;协调,让各层级了解服务和发展方向;调研,掌握各地州基金和运行的准确情况;研究,找准改革切入点和方向。
9月9日,云南省常务副省长李江对此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尽快协调推动。
9月15日,云南省政府召开专题协调会议,人社厅、财政厅、金融办、银行等相关部门对社保基金保值增值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
11月15日,云南省人社厅、财政厅、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联合下发《关于做好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短短几个月,云南省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工作迈出了关键一步。
“破冰”的背后是改革的决心,更凝聚着云南人社人的心血和智慧。
2014年,云南省出台《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省以下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条件成熟的地方,整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职责,统一交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承担”;也是在这一年,云南省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从人才培养、人才待遇、人才服务等7个方面提出23条政策措施,从待遇、职称、培训、招录、人才服务基层5个方面向基层倾斜,从建立高级专家延时退休制度、试行聘任制公务员等10个方面进行了体制机制创新。
改革,就是要用前瞻性、战略性思路,统筹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面对目前云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中存在的政策碎片化、分散化的难题,云南省人社厅加大政策研究力度,拟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重点领域深化改革总体方案》,同时制定就业促进计划、全面参保推进计划、整体性人力资源开发计划等6个配套文件,切实解决就事论事、见子打子的状况。
行稳致远---用“实干精神”踏实走好改革每一步
站在村委会党建TV电视大屏幕前, 65岁的陶林娥显得憔悴而弱小。看着屏幕前闪过的党和政府为百姓解难题、送温暖的温馨画面,听着解说员动听悦耳的声音,陶林娥的脸上露出真诚、质朴的笑容。65年来,陶林娥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电视,第一次听到电视解说员讲解养老保险政策。
陶林娥所在的棋台村是昆明市西山区团结乡的苗族村寨。由于难舍故土,很多苗族村民还居住在大山深处,过着传统的自给自足的生活。由于山高坡陡、石漠化严重,村民们把玉米等作物种在石头缝里,出行要靠人背马驮,每次赶集要步行十几公里。
棋台村是云南省很多村子的缩影。面对大多数村庄山高路远、地势险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居住分散的现状,如何将人社惠民政策送到村民手中,成为摆在云南省人社部门面前的一道现实难题。
困难即是路径。
改革,就是要直面困难,切实解决每一个难点。
2014年8月,云南省人社厅提出实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服务“五不出村”,即“不出村就能咨询政策和查询个人信息,不出村就能找到工作,不出村就能办理社保,不出村就能维护劳动者权益,不出村就能享受金融服务”的改革构想,并在昆明、楚雄、曲靖等地州迅速展开试点。
陶林娥所在的棋台村即是试点村之一。依托云南省委组织部“云岭先锋网站服务型党组织综合平台”,人社部门把“网上便民服务办事大厅”通过链接的形式延伸到试点村委会。电脑屏、电视屏、手机屏“三屏合一”,群众只需借助电脑、电视或是自己手中的手机就能享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的各项服务。
“现在不用再跑大老远取钱了,真的很方便啊!”
“我不识字,以前看不懂发的那些材料,现在听电视解说就行了。”
“坐在家里就知道哪里招人,农闲呢,我就出去干点活,多好!”
村民的话,简单、朴实,却是最真实的褒奖;村民的感受,直接、纯粹,却是最生动的鞭策。
“五个不出村”的改革,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改革,不需要“花架子”、“假把式”,需要的是踏踏实实做事、勇于承担责任的实干精神。
2014年,云南省化解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矛盾突出,煤矿关停整顿,制造、采矿、建筑等领域遭遇“寒冬”。
在新形势下,保障全省700多万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关系到万千家庭的幸福安定。
不局限、不割裂,建立系统的制度和体系,这是云南省确定的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改革方向。
2014年11月,云南省人社厅起草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云南省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等农民工工作“1+6”文件,将服务工作“制度化”。
2014年11月下旬,云南省启动“维护农民工劳动保障合法权益”专项行动,将推动农民工提升技能、签订劳动合同、参加基本社会保障、工资支付保障、查处侵害农民工权益等一系列工作统筹安排,让服务工作“常态化”。
改革的可贵之处,是迎难而上,立足于“求真”,扎根于“务实”。
面对全省高技能人才数量不足,难以适应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实施工业强省战略需要的难题,云南省人社厅选择不回避、不推责的坦然态度,扎实推进每一项改革措施。
2014年,云南省委1号文件提出实施“云岭首席技师”培养、“云岭企业职工职业技能”提升、青年技能人才培养三项技能人才工程,布局全省技能人才培养规划。
蓝图绘就,落实为先。2014年,云南省人社厅出台了《云南省“云岭首席技师”培养工程实施办法》、《云南省技能人才成长上升通道实施暂行办法》等系列文件,并开展了“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春潮行动”,培训农民工21.3万人次,还面向2014年“两后生”开展职业培训12万人次以上。
怀抱情怀—用“朴素为民”的作风走进百姓心中
尽管头发已经花白,皱纹布满脸颊,陈家顺的笑容却依旧灿烂。
“以前想的是为农民工找到一份待遇好的工作,现在想的更多的是让他们的权益有保障,没有后顾之忧。”曲靖市人社局副局长陈家顺说。
从“卧底”就业局长到“维权战士”,变的是工作岗位,不变的是陈家顺全心全意为农民工服务的心。
陈家顺是云南省人社系统干部中的代表。在人社事业发展改革的浪潮中,需要人社干部怀抱民生情怀,用“朴素为民”的作风走进百姓心中。
2014年7月3日,云南省人社厅党员干部来到保山杨善洲林场,面向党旗庄严地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
那一天,细雨绵绵,但大家的心却是温暖的。
“杨善洲生前告诫自己‘要做好本职工作,做不好就会进班房’,这句话警示着我们!”
“作为一名地委书记,他没有给自己的家人解决任何困难,更没有借权力之便,做顺手之事,这对我们很有教育意义。”
“他坚守在简陋的窝棚,带领当地群众创造出价值3亿多元的生态奇迹,他树起了新时代党员干部奉献的丰碑!”
这是大家心底的声音,也是未来努力的目标。
朴素为民,就要以群众的需要为服务的方向。
2014年8月3日,云南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
消息传来,云南人社系统迅速行动起来:第一时间组织人社厅干部职工向灾区捐款214010元;派出由厅党组成员带队的2个工作组分赴灾区帮助工作,及时研究出台了支持灾区抗震救灾、恢复重建的11条措施,专门到人社部、省发改委等部门协调沟通,为抗震救灾及恢复重建提供了有力支持;深入到了灾情最重的鲁甸县火德红社区、李家山堰塞湖等地实地了解灾后恢复重建情况;看望慰问受灾农户,鼓励他们要坚定信心,重建家园……
灾难无情,人有情。正是这样朴素的情感,拉近了人社部门与群众的心。
改革过程,路无尽头。只有将百姓放在心中,才能不断向前进。
2014年,云南省人社系统全面开展转变作风专项整治行动。改善窗口服务,让老百姓少跑一趟路,少排一次队,少等一分钟;加强执法监督,依托服务窗口、新闻媒体、门户网站、手机报和96128、12333咨询服务热线电话,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实现决策、执行、结果公开透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依托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构建从省到村的人社服务体系,让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能准确、及时传达到群众……
改革没有休止符,为民情谊永远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