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九强化”“九着力”让乡村振兴记得住乡愁

24.08.2021  09:52

  8月23日,大理白族自治州举行“乡村振兴与乡愁文化新闻发布会”,通报了近年来乡村振兴和乡愁文化的实践成果。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以来,大理州始终认真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全州的“四件大事”之一来抓,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九强化”措施促进乡村振兴

  强化组织领导,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率先成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推进小组及办公室,率先推行“三农”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责任制,形成合力推进工作格局。出台了“加快推进全州农业农村现代化”等系列政策文件,编制了全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纲要、三年行动计划等配套文件。

  强化历史担当,决胜高质量脱贫目标圆满实现。坚持将脱贫攻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全州11个贫困县、34个贫困乡镇、541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42.0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1.79万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实现“挪穷窝”、“斩穷根”,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

  强化典型引路,乡村振兴试点成效显著。在全省率先自选开展乡村振兴试点。按照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四类,先后开展37个村的试点工作,累计完成投资17.75亿元。初步探索形成了大理市古生村“活化乡愁”、漾濞彝族自治县光明村“五五模式”、洱源县佛堂村“农文旅融合”等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经验和做法。

  强化产业振兴,特色农业发展蹄疾步稳。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扎实推进“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核桃、蔬菜、水果、中药材、乳业及肉牛等产业特色优势不断彰显。2020年,全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618.35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645元。

  强化人才振兴,内培外引力度持续加大。充分利用教育部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高校对口帮扶的智力优势,加强优化本地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培养,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

  强化文化振兴,乡风文明焕发新彩。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继续抓实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持续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新时代“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县级及以上文明村和乡镇占比达71%。从移风易俗入手,以“爱心超市”为平台,客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等现象明显减少。

  强化生态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丰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碧水、蓝天、净土“三大保卫战”频频告捷。认真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圆满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分别创建省级、州级、县级美丽村庄21个、38个、61个。深入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环境持续优化。

  强化组织振兴,农村基层基础不断夯实。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累计完成7681个村(社区)党支部的达标创建。巩固提升自然村村民自治试点成果,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积极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乡村社会治理新格局,农村更加和谐稳定。

  强化乡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逐年提升。全州乡镇、行政村已全部实现通畅。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9.95%。自然村全部通动力电,4G网络全覆盖。12县市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部通过验收,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实现提质达标,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稳步提升。

  “九着力”实践促进乡愁文化

  着力创建大理洱海海西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园。围绕打造“世界级田园综合体、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园”以及将海西片区创建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样板、“中国最美乡愁带”等要求,启动海西“风花雪月大家园、乡愁中国新画卷”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园创建工作,重点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和乡村建设“六大工程、三十项行动”。

  着力实施“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十四五”期间,力争创建10个以上乡村振兴示范乡镇、100个以上精品示范村、1000个以上美丽村庄,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示范引领。目前正在加快开展规划布点等工作。

  着力开展“乡愁·大理”文化交流。组织召开座谈会,深入探讨“乡愁·大理”的丰富文化内涵,对建设“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幸福新大理提供重要参考。

  着力创办乡愁研究院。由大理州人民政府、华中师范大学、大理大学三方共同发起筹建了“大理乡愁研究院”,突出研究阐释“乡愁”深刻内涵,深化“乡愁”理论体系,就乡村振兴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努力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乡村发展和理论研究机构,向世界讲述“中国乡愁实践”的“大理样本”。

  着力规划建设古生乡愁小镇。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前提,以乡愁体验为特色,规划打造集研学教育、生态观光、文化体验、绿色生活、红色精神传承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国首个乡愁文化特色小镇。目前各项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着力开展乡村文化振兴研讨。组织召开乡村文化振兴研讨会,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就推动大理乡村文化振兴开展深入研讨,积极探索和创新乡村文化振兴的新理念、新方式、新机制。

  着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旅游。双廊等3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沙溪等11个乡镇被评为省级旅游名镇,东莲花等20个村被评为省级旅游名村。大理市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市)。

  着力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及传统村落。以大理、巍山、剑川历史文化名城条带为主轴,以沿线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文化遗存、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为发展肌理,统筹推进历史文化遗产资源连片保护利用传承示范带建设。全州中国传统村落总数达130个,位居全省第一。

  着力保护传承发展民族文化。出台了《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建成非遗保护利用设施233处和剑川木雕、白族扎染国家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个、非遗馆6个,白剧等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取得新的成果。

  大理州将继续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让“农村人待得住、城里人喜欢来”的大理乡愁味更浓,积极向“将大理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乡愁文化中心、生态带文化带发展带有机统一的中国最美乡愁带”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