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渡】点赞这个“六亲不认”的老支书
朵祜村是弥渡县寅街镇一个高寒冷凉、彝族聚居的山村,是深度贫困村。近年来,这个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仅得益于国家好政策的支持,还有一个团结务实的村“两委”领导班子带领大家实干狠干。在这个班子中,更有一个好班长——村党总支书记李华昌。
他总是“六亲不认”
“我一不贪不占,二不谋私利,我敢说敢干,我有底气。”这是李华昌常说的一句话,自2007年当选为村党总支书记以来,他也是这样做的。
2016年,低保户动态管理调整时,一些亲戚、朋友来找他说情。“如果你们的家庭情况比纳入低保户人员困难,或者是一样困难,我向你们道歉,并把你们也纳入低保户。如果你们的家庭情况比纳入低保户人员好,请你们理解支持我的工作。”李华昌的一番保证,结合着政策讲解,亲戚、朋友听后无话可说。
这些年,随着大家伙儿生活水平提高,都想让住房宽一点、大一点,不少人想找他走关系、说情,李华昌总是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让他们去对比,使他们哑口无言,知难而退。一些亲戚、朋友私下常说,他这几年的总支书记是白当了,亲朋好友一点好处没沾到。李华昌知道后,总是笑笑,说道:“我这个总支书记是朵祜人的总支书记,又不是哪几家的总支书记。”
他爱从自己“开刀”
去年,村里实施污水治理工程,修建其中1个化粪池需要占用近1亩地,许多群众不愿让出地,工程一时陷入了僵局。李华昌一拍胸脯,说:“先在我的地上建。”在他的带动下,其他农户也都没有了意见,工程得以顺利实施。
“大家像我看齐,要求别人不要做的,我自己首先不做,要求别人做的,我自己首先做到。”李华昌说。
类似的事还发生在2014年。当时,因为实施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项目,在村庄主干道石板路铺设工程中,需要挖到一户农户房屋下的一块地。尽管村里已经决定开挖后在该路段支砌挡墙,以确保该农户住房安全,并给予一定经济补偿。可是该农户仍然阻拦施工,就怕以后房子倒了。李华昌赶到施工现场,对该农户一再解释保证,并说:“房屋倒掉,就搬到村委会住。”该农户还是不放心地说:“你又不当一辈子,到时候他们不给住怎么办?”李华昌答道:“到时候他们不给住,你就搬到我家住。”终于,项目得以顺利开工实施。
这样的事例太多了,数不胜数。李华昌常说,只要你办事公道正派,心里装着老百姓,你就有底气,敢说敢干,有担当。
他为村里“厚脸皮”
“成功的鲜花是用汗水浇灌出来的。”这话一点也不假,朵祜村从过去的高寒贫困山村,到如今的“生态宜居先锋村”。在这个过程中,李华昌积极向上级组织争取项目资金,让大量项目在朵祜村落地,就算成为“厚脸皮”也在所不惜。
2014年,为争取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项目的实施,李华昌多次向有关部门讲述朵祜村的实际情况,一次不同意就两次、三次……后来,300多万元项目落地。
2015年,原朵祜小学、云林小学存在危房和滑坡隐患,李华昌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争取到投资400多万元的学校整体搬迁新建项目落地。
就这样,李华昌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跑,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争取。2014年以来,共争取各级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0个。
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李华昌还带领村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增收。目前,已经形成稳定种植烤烟500亩、水晶豌豆1500亩、大甜杏450亩、核桃4500亩、反季大白菜200亩、中药材50亩等山区特色产业。
有了李华昌这样的火车头,朵祜村这列的火车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轨道上疾驰。2013年,朵祜村被确定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2017年,被确定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示范村和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今年2月,又获得全县创建“生态宜居先锋村”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