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弥勒可邑村:开发保护并重特色旅游红火
原标题:云南弥勒可邑村:开发保护并重特色旅游红火
“可邑”,彝族阿细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有着数百年历史沉淀的弥勒市西三镇蚂蚁村委会可邑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细跳月》、彝族阿细创世史诗《阿细先基》的盛行地,这里生态优美,环境宜人,古色古香的传统村落和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令无数游人心驰神往。
6月21日上午,记者在可邑小镇看到,受疫情影响,游人不是很多,但景区里秩序井然,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进行着。说起小镇的旅游发展史,蚂蚁村委会副主任陈荣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早在2000年的时候,可邑村就自发组建了一个旅游接待团队,分工负责治安管理、后勤保障、旅游宣传等工作。
陈荣记得,刚起步那会,村里大多是泥巴路,卫生厕所等条件也不太好。由于基础差,头半年时间,该团队发不出一分钱工资。慢慢的,随着游人越来越多,收益越来越好,团队给工人发的工资也从5元、10元、20元涨到了40元,直到2014年弥勒市城投公司进驻小镇对旅游产业进行保护性深度开发。
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弥勒市围绕建设“产业生态化、居住城镇化、风貌特色化、特征民族化、环境卫生化”美丽宜居乡村的目标,推动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由点到面全面推开,成功打造了可邑村等一批美丽宜居乡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在可邑村的打造过程中,当地坚持保护与发展并举,文旅和产村融合,高标准规划设计,着重打造“原汁原味”的阿细民族风情特色村寨,对所有老村房子在保持原貌基础上进行改造提升,对村庄道路、给排水、绿化、公厕、人畜分离养殖等基础配套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实现“民房宜居、道路硬化、街道亮化、沟渠净化、环境绿化、村庄美化”,保护了乡情美景,留住了乡愁记忆。
通过深入挖掘阿细民族文化内涵,实施核心区风貌改造、人居环境提升等工程,景区已建成密枝山栈道、虎啸山林、阿细跳月广场、彝族阿细博物馆等特色旅游景点。同时,通过植入场景体验、娱乐、购物、酒店管理等新业态,实现了旅游富民、景区升级、生态保护、文化融合等有机结合,可邑村群众从事旅游服务业、发展农家乐的越来越多,不少村民就地变成了“上班族”“小老板”。
龙崇云是全村第一个开农家乐的,到现在足有20年了。最近几天,他家的阿细玛农家乐每天早上都要待十来桌游客,夫妻俩实在忙不过来,就请了几个小工来帮忙。妻子何秀琼是彝族阿细刺绣的州级传承人,他们家因此还同步进行着民族手工艺品的保护与开发工作,也带来了不小的收入。
在景区保洁的岳云兰很高兴,因为她涨工资了,从每月1200元涨到了1500元。“我干了5年保洁员,除了正常工资,公司还供我们一日两餐,真的很不错。”岳云兰说,现在环境变美了,旅游变火了,游客们进来都会自觉爱护公共卫生,一眼望去到处都是干干净净的,自己的心情也很舒畅。
如今的可邑村,拥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众多荣誉称号。可邑小镇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并入选“云南省特色小镇”,成为广大游客休闲度假的目的地。2019年,小镇游客数达162.4万余人,门票收入1145.83万元,实现旅游产业总收入3962.49万元。(记者 茶志福 杨峥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