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竞争 创新发展 昆明绿地社会化管护“多点开花”
描绘城市美景,离不开园丁的孜孜努力;打造春城花都,少不了显效的管理体制。记者从昆明市园林绿化局了解到,我市从2012年底起,开始逐步探索绿地社会化管护,通过公开招投标,引进了一批园林绿化管养经验丰富的企业,通过良好有序的竞争机制,让很多“外来园丁”在春城道路绿地中施展功夫。今年,部分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还在社会化管养的路上不断创新,“多点开花”因地制宜地探索最行之有效的管养模式。
引入社会管护巩固绿化成果
走在3月的昆明街头,随处可见绿树繁花,点缀于钢筋混凝土间,逐步形成“一街一景”的怡人景象。在这些美景背后,经常忙碌着绿色的身影。
老刘就是这些绿色身影中的一员。今年48岁的他,离开了家乡的田间地头,来到昆明成为一名“城市园丁”。“城市园丁”的日常管养工作,包括浇水、除草、中耕、防病虫害、植物保护、施肥、时令花卉更换调整等。凭借勤劳的双手,老刘除草、修剪样样在行,已成为修剪组的技术骨干。老刘所在的昆明绿桂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已经为城市公共绿地管养服务了5年,是昆明市最早引进的社会化养护企业之一。
早在2012年,随着昆明城市的扩大和绿化用地的增多,原本负责养护的园林部门人员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养护需求,迫切需要谋求体制创新,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园林绿化养护工作。对此,当年12月我市下发了《昆明市绿化养护市场化运作试点工作指导性意见》(下称《意见》),鼓励公开招投标引入绿化企业,缓解管护资金和人员压力,推进昆明绿地管护市场化运作,以此作为新举措来巩固昆明“国家园林城市”的绿化成果。
根据《意见》,各区园林绿化养护队伍调整工作重心,在加强自身养护工作的基础上,加大对纳入社会化运作的绿化养护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以此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
除了引入社会化养护试点,2012年在我市重要城市道路绿化养护长效管理机制配套文件中,也首次明确测算出重要城市道路分别按一、二级养护管理的参考价格,并测算了绿化养护人员养护范围参考标准,这些标准也成为后来引入社会化管护价格核算的重要依据。
西山区在全市首家开展社会化管养
引入社会服务,从“养护人员”变身“养护监管”,折射出政府机制转换、职能转变,体现着昆明园林绿化监督管理智慧,《意见》一经发布便备受业界关注。
在多个跃跃欲试探索绿地社会化养护的县区中,西山区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自2013年起,该区公共绿地和河道绿地绿化管养工作均已纳入市场化管理,以重要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的参考价格作为拦标价格,通过公开招标引入第三方绿化企业,既实现全覆盖、无盲点的全方位管养,又优化了政府职能,降低了资金投入。多年运行下来,西山区绿化景观良好、特色鲜明,很多县区都到此交流学习管养经验。
西山区园林绿化服务中心主任张莉介绍,该区按照“分片区”的管理模式,实行3年一轮招投标,目前共引入了5家养护单位进行社会管养。一片区1家管养单位负责。为方便企业的日常养护工作,西山区还为管养企业划出了管养基地。基地就近在每个片区管养范围附近,能实现管养苗木中转、供给苗木临时性种植、绿化作业车统一调配、工人休息用餐等功能。“这样一来,提高了管养单位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响应速度,如有绿植缺株、树木倒伏等情况,管养单位能及时到现场进行处理。”
昆明绿桂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便是负责西山区福海和前卫片区的管养企业,从管理住宅小区入行的该公司项目经理李海军坦言,比起住宅小区,道路绿地属于开放式空间,实际管养要复杂得多,除了尾气、沙尘污染,绿化工人的安全也是一大隐患。通过多年摸索,该公司也有自己一套心得:每天约有160至180人投入到责任片区的绿化管养工作上,并按修剪、打药、施肥等不同工种进行分组,同时加大了机械化投入,并为每个园丁都买了保险等。
不断探索创新管养模式
在昆明绿地社会化管护的探索路上,除了西山区的“全包式”管养,今年以来,我市还有更多社会化绿化管养模式,实行“多点开花”创新发展。
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今年也正式在市级管辖道路北京路、环城路、机场高速入城段和广福路探索社会化服务,通过公开招标引入了2家管养公司,但仅将浇水、中耕除草、保洁和时令草花更换调整等便于量化考核的劳动密集型工种进行服务外包,而不易量化的技术型工种如施肥、植物保护和防治病虫害等,则由该中心内部的42名技术工人来完成。据介绍,这些工人大都有从业15年以上的技术经验,开春以来已完成了一次全覆盖的施肥和高杆月季等重点植物的追肥,并利用夜间完成植物打药,以防止春季病虫害的滋生。此外,这些工人也将负责各自道路上社会化外包企业的基础绿化管养监督。
同时,呈贡区今年也尝试园林绿化管养购买社会服务,将该辖区内一半的道路绿化带养护以市场化外包的形式进行管理。呈贡区园林绿化局副局长何鹏程介绍,目前呈贡绿地面积共有300万平方米,原来都是区园林绿化局的工人在管养。今年,该区拿出150万平方米的道路绿化带,尝试市场化外包,分别以5个标段引入5家专业绿化养护企业。目前,这些企业已陆续进场作业,将通过“鲶鱼效应”,形成呈贡区园林绿化局属绿化工作队和养护企业对比,企业间的管养对比,展开绿化精细化管养的竞赛。
监管“紧箍咒”促良性服务
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昆明市城市绿地社会化管养“多点开花”的创新模式,都是各级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因地制宜的积极探索。对于各家单位引入社会化绿地管养,虽然模式上略有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监管严格,以严苛的监管制度为养护企业戴上“紧箍咒”。
西山区在监管上,日常养护要求企业在月底上报下月的管养计划,工作计划细化至浇水、施肥、打药、除草等各项管养措施,并细化至责任人员、机械设备和车辆。此外,还引入监理单位,由监理单位组织管养企业每月举行工作例会,就当月发现的问题查缺补漏提出整改。同时建立了“区园林绿化局、监理单位、管养单位”三级巡查机制,管养单位日常巡查、监理单位常态巡查和区园林绿化局不定期巡查的多级巡查制度。西山区还邀请园林专家、人大代表等按季度对道路管养水平进行打分,总分低于85分的道路管养单位视为不合格,低1分将被扣除当季度管养经费的10%。
而在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还设置了生产技术部门,同样对内部技工和社会化管养企业进行监督,考评成绩的好坏直接与工人绩效和管养企业经费拨付挂钩。
除了常规的考评,如今的社会化服务监管也越来越智慧化。西山区在管养单位使用的23辆绿化作业车上全部装了GPS,可实现电脑和手机移动端动态监管,实时监控绿化作业车的运行作业时间、轨迹等;而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利用探水针等智能仪器,可监测出管养企业的植物浇水量,从细节着手,推进城市绿化社会外包服务的良性发展。(昆明日报 记者廖晶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