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远经验连续三年在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会上交流

15.12.2014  17:22

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交流会近日召开,开远市成为 当天发言的7个试点之一。自2011年12月 被列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以来,开远经验已连续3年在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会议上交 流。3年来,开远紧扣试验主题,按照“全域发展、全民共享”基本方针,突出“城乡 平等、农村和谐、农民幸福”目标,着力破除束缚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制度性障碍,探索“推进城乡居民同权同利、建立良性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增加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 3大课题,努力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突破。

突出“平等”二字,创新城乡居民同权同利的体制机制。实施“城乡自由流动”的户籍制度改革——鼓励进城、自由下乡,对农民转户入城,保留原有权利待遇不变,享受城镇居民同等待遇;对城镇居民转户下乡不鼓励、不限制,下乡后不能享受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特定权利;在市级层面上打破依附于城乡户籍上的不平等待遇。截至今年10月,累计办理“农转城”54623人,城镇居民转入农村189人,城镇化率达71.90%。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教育上,推进中小学校“高效课堂”改革,高中“小班化”教学试点,加快推进农村学前教育,被评为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市(十佳)。医疗卫生上,实现城乡居民医保全覆盖,并享受同等待遇,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在创新实行城乡医疗机构新型委托管理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建立了“市、乡、村一体化管理”长效机制,城乡居民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文化上,自然村“四位一体”(即一个多功能活动室、一个篮球场、一个戏台、一个小公园或小广场)活动阵地建设被列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加快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状况得到极大改善。住房保障上,推进“居者有其屋”行动计划,建设农村保障性住房,推进棚户区改造,对“农转城”人员优先提供保障房。

突出“和谐”二字,创新农村社会良性治理机制。探索农村社区化管理改革——借鉴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理念,在全市探索不同类型的农村社区化管理改革试点,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试行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把社区的公共职能、经济职能、自治职能分开,将城市公共服务延伸到农村社区,把社区公共管理经费纳入市财政预算,解决农村公共服务“自给化”的历史问题。创新县乡干部配置机制和村组干部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社区公务员制度,将市级机关公务员配置到乡镇、社区工作。建立村(社区)干部岗位补贴动态增长机制,提高村(社区)干部待遇。开展世居主体少数民族聚居区专项建设,加大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力度,实职科级以上少数民族干部占40%。

突出“幸福”二字,创新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实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全面推进农村产权确权登记,成立市场化运作的“开远城乡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建立完善管理办法,推进农村产权交易规范化。截至今年9月底,农村承包地确权2.88万亩,颁证38457本,流转8.3万亩,占全市承包地总面积的36%;林地确权128.29万亩,流转9.45万亩;农村宅基地确权颁证14626宗,农房完成测绘32025户、确权颁证4770户、流转21户。在全省开创农村“三权”、小型水利、活体大牲畜、农产品商标、观赏苗木等抵(质)押融资贷款的先河,2011年至今,全市共办理农村“三权”抵(质)押贷款1129笔,累计抵押贷款6亿元,贷款余额2.38亿元。完善现代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机制,促农增收——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机制,通过送人才、送土地、送资金、送项目、送房子、送服务、送荣誉“七送”政策及财政补贴、绿色通道服务等方式,鼓励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增至256家,实现销售收入1.35亿元,50%的农户从中受益。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机制,成立开远统筹城乡发展讲习所和理论研究会,提供菜单式、多元化的培训服务,培养了一大批新型农民,促进农民就近就地就业,推动农民职业化。开展“智慧农业”、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促农持续增收。

3大课题的稳步实施,促使资本、土地、人才3大生产要素加速向开远农村流动,农村真正意义纳入了市场经济体系与城市共同发展,农村大地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劲发展活力。

出处: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红河州 发布人:李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