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建国以来首次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 500名工作者参与

16.06.2015  00:40

2014年6月省普查办赴建水县检查文物登录情况本版图片均为供图

工作人员给文物拍照

国家三级文物,明代莲形犀角杯

本次普查新发现国家一级文物,晋宁石寨山出土黄金剑鞘,现藏于晋宁县文管所

新发现的国家二级文物,明代丁云鹏纸本水墨“松下讲经”图轴,现藏于昆明市博物馆

新发现的国家一级文物,个旧黑蚂井汉墓出土的孔雀形铜灯,现藏于个旧锡都博物馆

对于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云南管理处责任鉴定员赵云来说,过去的这一年半,无疑是参加工作以来最忙碌的十几个月。这段时间的他,也多了一个身份——云南省第一次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办公室成员。这次由国务院牵头组织的“国宝大调查”,亦是新中国成立60余年来,政府首次针对国有可移动文物开展的普查。

去年至今,跑了60多个县,督导各地文物普查工作,协助国有收藏单位认定文物,几乎一半多的时间都在出差。”作为云南省最权威的文物鉴定团队,省文物鉴定专家委员会的专家们无疑是本次文物普查工作的主力军。而这项前后耗时将长达4年之久的浩大工程得以顺利开展,也离不开分布在全省129个县市的基层普查员的忠于职守和兢兢业业。本次普查所带来的深远影响,亦将在不远的未来生根发芽、结果开花。

摸清家底势在必行

你连自己的家底都没摸清,即便东西丢了,又怎么去理直气壮地要回本来属于自己的东西?

2012年10月,距历时5年的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刚刚结束不到一年,随着国务院下发《关于展开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1949年以来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部署工作在全国全面铺开。尽管在很多人看来,这个“第一次”的确有些姗姗来迟。

了解文物的人都知道,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也就是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这物质文化遗产,又分为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相比不可移动文物包含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等大型文物,可移动文物明显琐碎得多,也复杂得多,统计难度自然也大出不少。

为什么要做这次普查?因为一直以来都会遇到一些问题,让我们意识到摸清家底势在必行。”说起原因,云南省第一次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办公室副主任、云南省文物局副局长马文斗深有感触,“比如我们的很多驻外使馆都收藏有很多文物,但是普遍不知其价值,有时候在外事活动中,文物就被当做工艺品之类的礼物赠送出去了。还有一些单位,在装修的时候就把收藏的文物都扔到地下室随意堆放。简单说,就是这些没有被纳入规范统一管理的文物,随时存在流失或损坏的危险。

除了文物本身无法得到有效保护,“摸清家底”的重要性也往往和国家尊严息息相关,“很多发生在国与国之间、涉及司法领域的文物事件,让我们国家的文物管理部门感触很深。比如一些珍贵文物,被犯罪分子非法倒卖出境,而当我们要进行文物追索时,就面临一个问题:你怎么证明这个东西是你的。”平日里深埋文物堆中搞研究的赵云,语气中满是无奈,“这个其实是很窝火的,打个比喻,你连自己的家底都没摸清,即便东西丢了,又怎么去理直气壮地要回本来属于自己的东西。而且,你也只有了解了家里有几张桌子,几把椅子,下一步才能去做到怎样摆放、怎样修理。同样的,只有做好了文物普查,才能去谈下一步的文物保护和文物研究。

所以这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势在必行。

庞大的网络数据库管理

等于每件国有文物都有了一个22位的身份证号。

本次普查国家从2012年就开始部署,2013年全部铺开。由于云南省博物馆新馆当时正在建设之中,加上人手短缺,云南的普查工作应该说是从2013年底到2014年上半年正式开始的。而这次普查的目的,就是摸清楚国有单位到底收藏有多少文物。

马文斗的概括简单明了,可事实上,本次普查所覆盖的面积,涉及到令人咂舌的100多万个国有单位(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在工作开展之后,我们也发现,压力非常大。”马文斗口中的压力,主要在于国有资产的管理本就非常分散,更不要提小到一枚钱币的文物了。截止到目前,在第一阶段摸底调查中,全省共有945家国有单位登记有文物,经过数月的专业核实,最终有227家单位被确认为有文物收藏,已经采集的藏品达到68050件(套),实际数量266042件,全省总申报数则达到40万件(套)左右,其中云南省博物馆占到一半以上。而这其中,在专家组的鉴定下,单是珍贵文物一项,就增加了2500件之多。

在赵云办公室的电脑上,我们也通过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官方网站,登录成功的信息平台上,看到了这次普查的数字化全貌:这里不仅有全国各个省份的工作进度,也能看到云南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的文物上报情况——这个数字就像股票一样,实时保持着更新,“我们正说话的当下,它就在不停上涨。”负责本次普查网络平台审核报送工作的赵云,早已对此驾轻就熟。

而具体到怎样上报,赵云表示,这个由国家开发完成不久的庞大文物数据库的填充,需要省市县各级部门的通力合作,“首先云南全省符合标准的国有单位就有33167家,这里最难也最累的工作就是筛选出哪些单位有文物,哪些没有,这就需要基层的普查员,一家单位一家单位地去发放表格,每个县基本都是上千份之多。

之后的工作同样不轻松,所有被普查发现的文物,要全部通过数字平台上报,据赵云的详细介绍,“每一条文物数据要在网上填写文物的文物名称、类别、级别、年代、质地、外形尺寸、质量、完残程度、保存状态、包含数量、来源、入藏时间、藏品编号、收藏单位等诸多特征与保管信息,以及拍摄相应的文物图片,然后这一数据经县、市、省逐级审核后,最终进入全国可移动文物的数据库。

而每件上报成功的文物,都会自动生成一个普查编号,“等于每件国有文物都有了一个22位的身份证号,这样管理起来就方便多了。”赵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