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绿色”底色擘画发展图景 重“颜值”更重“气质”
2015年首次离京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云南。1月20日,他赴大理湾桥镇古生村了解洱海生态保护情况,在同当地干部合影后,他说:“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
这份关于碧水青山的约定,装进了云南各级干部和4700多万各族人民群众的心里。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当雾霾成为全国多地的关注热点时,云南“高颜值”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更令人羡慕。
看气质,云南还需“苦练内功”。如何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绿色,让七彩云南呈现更多“高颜值气质好”的碧水蓝天。
“两会”上,围绕“美丽乡村建设”、“提高生态补偿标准”、“高原湖泊治理”代表委员积极为生态文明建设建言献策。
美丽乡村有啥“成长的烦恼”?
美丽乡村唯有“颜值”和“气质”并重,才是美丽乡村建设的落脚点所在,也只有如此,美丽乡村才能够散发持久的魅力。
加强农村环境的治理与保护,一直是解决“三农”的热点。长期关注农业农村问题的省人大代表字芳红、刘明辉、董大琼、马宝功等都提到了美丽乡村“成长的烦恼”。
省人大代表、凤庆县发展生物产业办公室副主任字芳红对农村生态环境恶化感到十分忧心。
她说,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和生活垃圾污染日趋严重,在一些相对发达的集镇和人口较多的村寨,一些河流和水塘成了天然的“集污池”,已经严重影响到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和农村村容村貌,造成了新一轮的社会问题,希望政府加快农村“两污”治理、大力推进“美丽云南”建设。
“污水基本靠蒸发、垃圾基本靠风刮!”云南省人大代表、宣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孔英说,当前城市环境、垃圾处理受到的关注很多,但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却是一个“盲点”。
孔英说,自己以前在农村工作、以及近年下乡调研中,看到的垃圾乱扔、污水乱排、粪便乱堆的现象非常常见,“问题很突出,令人担忧!”
为此孔英建议,各级政府应出台政策,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以农村污水、垃圾处理为主的环境综合整治。
省人大代表、云南爱伲农牧集团董事长刘明辉重点关注农村的水污染问题,他建议,“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将污水处理及环境治理纳入政绩考核范围。”
省人大代表、临翔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局局长董大琼把目光投射到加大农村环境卫生的整治力度上,他建议重点对乡(镇)核定环卫工作人员并配套相应的环卫设施设备,如清运车、垃圾处理厂等。
农村环境整治,持续最难,最关键、最根本的问题是资金来源。省人大代表、曲靖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马宝功建议增加对美丽乡村投入,以切实解决农村人居环境、污水处理、垃圾治理等问题,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城市与乡村统筹发展,且应把乡村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政协委员卢仕海建议,云南应加强农村农业生态环境治理,一方面要着手治理当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大农业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力度。同时扩大农业生产补贴范围,加大投入,强化对边远乡村农业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有针对性实施项目资金补贴,发展生态农业。
别让贫穷成为护绿人的“标签”
生态补偿机制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长期以来一直备受关注。
不少代表委员在重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要兼顾林农的经济效益。希望高度重视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和建设,提高补偿标准,别让贫穷成为护绿人的“标签”,这样才能使生态文明建设拥有广泛社会参与的积极性。
“提高国家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每亩由15元提高到200元。”省人大代表、昭通市林业局局长吕磊说。此外,他还建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增加“加大生态移民力度”相关内容。
来自红河代表团的省人大代表、红河州林业局局长黄德亮也表示可适当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并出台对限制开发区的转移支付政策。与此同时,黄德亮还提到了石漠化问题。他建议各级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石漠化治理,提高森林覆盖率。
针对迪庆州脆弱的生态环境,省人大代表、香格里拉市林业局副局长李靖琼建议,省委、省政府可对迪庆生态文明建设给予特殊扶持,加大生态转移支付和生态效益补偿力度。此外,他还建议建立湿地保护管理专门机构,以加大湿地保护力度,推动湿地生态修复项目落地,增强湿地保水净水能力。
省政协委员费绍杰指出,云南在生态补偿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生态补偿的法律法规不完善,有关生态补偿的规定比较零散、适用性不强等。
为此,费绍杰建议,云南首先要建立健全生态补偿的公共财政机制,根据省政府对州市政府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结合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标体系、万元GDP能耗等指标,逐步建立科学的生态补偿标准体系。设立生态补偿专项资金,进一步整合现有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和补助资金,将生态省建设、环保补助、水利建设等10项专项资金纳入生态补偿专项资金之中,形成聚合效应。并多渠道积极争取国债资金以及国家、省级各类专项补助资金,提高政府各项资源性收费中用于生态补偿的比重,争取各种社会资金参与生态环境建设。
“建立多渠道的生态补偿机制,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加快林下经济发展,从而促进贫困群众加快实现脱贫。”省人大代表、宁洱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副局长杨丽萍建议加大对生态公益林造林的补偿力度,提高补偿标准,以提高林农和造林者对生态公益林保护和管理的积极性。
杨丽萍建议,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推进生态扶贫,将生态公益林补助标准提升为每亩每年50元;政府每年按一定比例递增设立生态补偿专项资金,进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反哺,实现绿色发展、共享发展。